作者:佚名 朗诵:杨建松 吴雨淦
1940 年的冬天,凛冽的北风夹杂黄色的尘土,向着延安大地猛扑过来。在距离延安城以西十九公里的王皮湾村,两个响亮的声音打破了黎明的寂静。

报告队长,播音员徐瑞璋,今年十八岁,前来报道。
报告队长,播音员姚雯,毕业于延安女子大学,前来报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中央提出建立自己电台的想法,让全中国都听见党的声音。她们就是最早被派到王皮湾村的女播音员。
从大后方来到这,我第一眼看到的是荆棘丛生的山沟,寒冬的深夜,窑洞里的木炭盆冒着几颗微弱的火星,里面的木炭被我们加了又添、添了又加,可夜里,还是冻得直哆嗦。
那个冬天的王皮湾村,气温降到零下三十度。雪花夹杂着狂风像冰刀一样打在人们脸上,播音通讯在这条山沟里都成了大难题。

有一天,我们都在等通讯员送来的稿子,他们在冰冻的延河上趟着水过河,冰冷的河水混着冰碴儿,同志们的膝盖一大半都裂开了口子,深深的翻着肉,而他们依旧咬着牙将广播稿举到头顶,为的就是第一时间将广播稿送到我们的手里。
即使条件再艰难,但革命之火在同志们手中传承不息。为了成功开播,无数人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四万万同胞们,那些个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都在期待从延安发出革命的声音!
1940 年 12 月 30 日,时间一分一秒接近晚上七点,播音室里所有人屏住呼吸,安静的整个屋子里只听得见秒针的滴答声和同志们砰砰的心跳声。

大家调试设备连接线路,汗水从额角渗出来就像窑洞石壁上的水珠一样在煤油灯下闪闪发亮。播音室里,我们攥紧拳头反复念着要播出的内容。
而在,而在石窑洞对面的清凉山上,同志们用单薄的身体抵抗凛冽的狂风,他们呼喊着!

三分钟后,一个响亮而振奋人心的声音从延安传向全国各地。这声音划过了硝烟弥漫的长空,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诞生了!
报告组长,指挥中信号一切正常。
报告组长,我是清凉山,声音很清楚。
报告组长我是凤凰山!播音员的声音很好听!
那一刻,那一天,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中国人民的声音第一次通过无线电波传到全国各地。

有多少向往光明的人们,是在敌人的统治区,一字一句的倾听。
更多的人,冒着生命危险走上抗日前线,用牺牲换来革命的胜利。

1949 年 10 月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广播传递到中国的千家万户!人们从广播中听到了新中国觉醒的声音!

1964 年,罗布泊荒漠上的巨响从广播中传来,原子弹试爆成功,极大鼓舞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1981 年女排运动员们赛场上的呼喊 ,在无线电中回荡,女排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奋斗、勇敢拼搏。

七十年来广播记录了中国发展变化的每一步,而永不消逝的电波承载着一段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人民广播与祖国一起走过。

当时代的话筒传递到我们青年一代手中,让我们带着声音的温暖与力量,怀着民族的荣光与梦想,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传递一段段永不消逝的声音!

朗诵: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和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铁马豪歌平台三年阅读一亿五千多万。

朗诵:吴雨淦,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朗协硚口区工作部主任,湖北朗协武汉考委中心副主任,湖北朗协融媒体专委会成员,武汉市星冉语言艺术培训学校创始人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