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世的故乡》
诗/桑恒昌 朗诵/蒋文祥
评/王传华 朗诵/贺华
心跪下,跪
心上的大槐树
每一根枝条
都有泣血的思念
每一条根须
都是灵魂的坚守
终于见到一体一命
母亲般的
洪洞大槐树
躬身施礼
梦中的壶口瀑布
跨过昆仑的壶口瀑布
飞越龙门的壶口瀑布
一壶黄河水就醉了
大东海的壶口瀑布
终于见到一骨一魂
父亲般的
壶口瀑布
母性的爱怜
还原诗人的风流倜傥
父辈的吼喊
加固我男儿的脊梁
茫茫华夏有多少
生儿育女的地方
亲情热土
堪称家乡
可知!可知!
只有这
一槐抱天下
华族生命的反应堆
才是我们永远
永久永世的故乡
从生活物象里发掘神性的大爱
—一拜读桑恒昌《永世的故乡》联想
作者/王传华 朗读/贺华
“大槐树”,作为贯穿在《永世的故乡》这首诗歌中的一个从生活物象中 提取升华出来的意象,诗人通过它的神性,到底寓意告诉世人什么呢?
槐树的美学意义,象征着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槐树常比喻君子之风。在民间文化中,槐树还象征着爱情和婚姻。传说中,槐树是月老的媒妁,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爱情与婚姻的愿望。槐树,不仅是文人笔下的意象,也是画卷丹青、建筑设计中的尤物。绘画作品中,槐树常与松、柏、柳、国杏等树木作为背景出现,含喻着勤奋、奉献、奋斗、自强等诸多美好品质。槐木材质轻盈,耐腐蚀,富有弹性,易于作砧木嫁接。郁香四溢的槐花,有一种晶莹剔透之感,犹如白玉,是洁净香雅的象征。《本草纲目》载:槐树花蕾,可入药妙用。
而诗中的“洪洞大槐树”,则与社会背景有关。元朝末期,政治黑暗,社会混乱,民不聊生,出现了人口大迁徙。老百姓纷纷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出发,奔命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大半个中国。当时,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黄河两岸的歌谣则叹息道:“石头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一代大槐树和错落其上的一个个老鹳窝,便成为故乡的标志。
一一可见,这棵诗人“心跪下,跪/心上的心大槐树”,就是 在“泣血的思念”和“灵魂的坚守”下的对伟大母亲与大槐树精神“一体一命”的神性之爱;就是“躬身施礼”,对跨越昆仑、龙门壶口瀑布,与大槐树“一骨一魂”精神!
伟大父亲之爱;就是对承继着大槐树下伤离精神的“母性”与“父辈”“加固我男儿的脊梁”“一槐抱天下”的对“家乡”这“释放着反应堆”能量的“永世的故乡”之神性大爱的“吼喊”呀!
哦!庆幸的是,而今“洪洞大槐树”下,再没有饥荒年代的迁徒和死亡,因为,凡是有父母的地方,就是“生儿育女”的“永世的故乡”。
历史是残酷的,只要有父母在,有爱情在,有故乡在,就可以改变它的命运和前途。
这首《永世的故乡》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是超凡入圣的,其想象空间,非常宏观广博,也是大乘灵动的。诗人深思高举着扎根在心上的“大槐树”的 仙风道骨,引经据典,给世人讲述了一个 神性化的大爱无疆的故事:
—— 对父母生养自己的故乡的“永世不忘”的神性大爱。
2025年4月19日温哥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