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当好联络员,奉献发展新时代——参加天河区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培训班有感
池朝兴
2025年4月30日
四月的木棉正红,珠江潮涌。4月29日,2025年国际劳动节前夕,我有幸参加了天河区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培训班,并且荣获广州市天河区人大常委会颁发的“优秀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荣誉证书。这场精神盛宴,让我这位现年76岁、光荣在党五十年、广东五星志愿者、退休多年的干部,对“民情联络员”的光荣称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新时代基层民主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表彰会上,那些闪亮的证牌不仅是对先进典型的嘉奖,更是对全体民情联络员的鞭策。蓝小环主任的讲话字字千钧,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而是连接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当听到优秀联络员分享他们走街串巷、倾听民声的故事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民生画卷在眼前展开。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联络处陈少杰题为《做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好助手》的授课,让我醍醐灌顶。他系统梳理了民情联络员的“四大员”职责定位。特别是“敏锐、准确、快速”的信息收集要求,让我明白社情民意工作既要有温度,更要有速度。花都区危房改造的案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当民情联络员与代表一起,把会议室搬到街边,让各方“围桌而坐”,最终化阻力为动力的过程,正是基层民主协商的生动实践。
我深刻体会到,当好新时代民情联络员,首先要做群众的“知心人”。不仅要会听“家长里短’,更要能辨”弦外之音”;不仅要记录”急难愁盼”,更要思考”破题之道”。那些看似琐碎的社区事务,实则关乎群众切身利益;那些二维码背后的民意数据,正是城市治理的宝贵资源。
其次要当代表的“好帮手”。从活动筹备到意见梳理,从政策宣传到议事协商,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以专业素养提供精准服务。正如案例所示,一个改造项目的成功,往往始于联络员敲开的一扇扇门,记录的一条条建议。
展望未来,我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保持“永远在线”的工作热情,练就“明察秋毫”的专业本领,树立“亲民务实”的良好形象。让每一次走访都带着温度,让每一条建议都体现质量,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代表得力的“左右手”。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民情联络员,我们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让我们以此次培训为动力,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基层民主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简介:
池朝兴,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红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省级智库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专家库”专家,广东省高考研究会中高考励志演讲指导专业委员会顾问,广州好人红色宣讲工作室高级顾问,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第七届演说中国——全国青少年演讲与朗诵艺术展示活动广东省总展演“关爱之星”;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微信作家协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广州市海珠区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作品走进社区、学校、歌坛、书法、央视、国际的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大地》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品牌项目:池朝兴主编的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平台,紧密围绕讲好红色故事、中国故事、广东故事、广州故事、身边故事,编辑发表4300多篇文章,阅读点击量达1.4亿多,固定粉丝2.3万多;不少文章被都市头条标为“精华”或者“热点”,并且列入红榜。
个性宣言:坚定信仰,坚持善良,柔中有刚;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不忘初心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