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视川
4月30日,由抖音、四川新传媒集团、悟空传媒联合出品的《太阳坠落之时》正式与观众见面。这部中国首部AIGC改编科幻IP短剧,改编自作家张冉荣获“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的中篇小说。故事围绕三座位于地球静止轨道的空间站展开,融合极端环境设定、地球末日危机等,以30集短剧的形式,重构了一场太空叙事。
提前看片会后,对整部影片感受如何?AIGC生成的科幻影片又有怎样的特点?对此,记者采访了少儿科幻作家李晓虎。
“这部作品非常震撼,远超我的预期。”李晓虎表示,相较于悟空传媒此前的作品《觉醒》,《太阳坠落之时》在画面呈现、音画同步效果,以及人物塑造、场景细节打磨等方面均实现了很大提升,“尤其是作为包含诸多太空元素的科幻题材作品,视觉效果极为震撼,能深切感受到制作团队的匠心与突破。”
李晓虎进一步提到,影片中太阳爆发耀斑时的震撼场面与地球上蜥蜴、小动物等舒缓画面相互映衬,有效缓解了科幻片紧张的氛围,这种处理方式十分巧妙。同时,影片节奏紧凑明快,张弛有度,在短剧的快节奏中巧妙平衡了科幻影片的宏大叙事与细微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与传统的科幻影片相比,AIGC科幻短剧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在李晓虎看来,AIGC科幻短剧与传统科幻电影在结构上存在相似之处,“《太阳坠落之时》由一个个短剧构成完整的长篇故事。不过,短剧更注重单集的完整性,即便单独观看一集,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小篇章。观众只需花几十秒或几分钟,就能看完一个独立的科幻小故事。这种碎片化、轻量化的形式,或许会受到不少年轻朋友的喜爱。”
“过去,大众主要通过电影院或电视接触科幻作品,如今科幻内容进入短视频赛道,拥有庞大的受众基础。此前悟空传媒的AIGC科幻短剧《觉醒》点击量高达五千万,就是一个成功范例。我相信,从手机等小屏幕切入开发科幻IP,将吸引更多人关注科幻领域。”李晓虎说道。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科幻创作者,李晓虎建议,AIGC科幻短剧若想更好地适配短剧平台,未来应着重加强原创剧本创作,甚至可以尝试边拍边写,让故事与短剧特点深度融合。此外,或许还需要组建专门的创作团队,以此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来源:四川新闻网)
AIGC科幻短剧《太阳坠落之时》即将上线 探索科幻影视创作新路径
封面新闻

△科幻短剧《太阳坠落之时》。主办方供图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4月23日,科幻短剧《太阳坠落之时》特别放映会在京举行。该剧改编自科幻作家张冉荣获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金奖同名作品,讲述了在应对太阳风暴和太阳碎片的危机中,各方力量携手合作、应对挑战的故事。
据介绍,该剧由抖音、四川新传媒集团、悟空传媒联合出品,是全流程采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打造的30集原创科幻微短剧,将于4月27日定档。导演郑航介绍,这是一部融合了灾难场面与未来文明讨论的科幻剧。每集2-3分钟,围绕三座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巨型空间站如何从能源中继站变成轨道级武器展开,涵盖人物超50人、场景200余处。
“与传统剧集制作不同,该项目从场景生成到镜头画面、从角色塑造到视觉呈现,全部由AI(人工智能)多模态系统协同生成。”郑航表示,这大幅压缩了制作周期与成本,实现“3个月完成30集”的内容工业效率,让过去因预算受限而无法拍摄的“硬核科幻”执行落地,实现以小团队构建宏大世界观的表达目标。
在郑航看来,《太阳坠落之时》代表的不仅是一次内容和技术的创新,更是中国原创科幻IP的影视化落地。
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主席助理董晶表示,“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一直是科幻文学作品影视化的最大难点所在,而AIGC带来的技术颠覆,进而带来了模式的重塑,这极具里程碑意义。
原著作者、科幻作家张冉表示,无论从画面的流畅度,还是演员表演的细腻度,都快达到真人电影的高度。在文学作品中,科幻类是比较难影视化的。因为一旦场景涉及未来、太空、外星等,就包含大量特效场面,在改编影视剧时会涉及很高的成本,所以不少创作者在写作时就会自发回避,“但现在有了AIGC这项技术,创作者会放得更开,这对创作者来说是好事。”
科幻作家严蓬表示,如果不用AIGC技术,这将是一个庞大、复杂且昂贵的作品。这对于影视创作,特别是科幻影视创作是非常好的探索。
据介绍,近年来,四川科幻产业发展迅猛。早在2023年底,全国首个城市科幻发展规划——《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该《规划》提出成都科幻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科幻产业体系,“4+6”产业载体平台体系基本建成,“中国科幻之都”城市品牌美誉度和显示度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