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传(三十二)
☆ 笛韵
文/王平
如梦如幻的陈年旧事,总会在岁月里时隐时现,唯有在一抹残阳下,一弯弦月中才会勾起一星半点的回忆,亦或是对一段美好过往的眷恋。小学的时光如白驹过隙,革命的浪潮却汹涌澎湃,冲刷了知识的殿堂。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迷茫而彷徨,目光却意外地与案头的一管竹笛相遇,它幽光闪烁,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岁月老了,听故事的人,成了讲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成了故事里的人。千山暮雪,海棠依旧,不被岁月惊扰,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中国竹笛,历史的见证者,从新石器时代走来,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我被这份古老而灵动的艺术吸引,毅然加入了吹奏的行列。初握竹笛,我与它之间仿佛隔着一层薄纱,广琛老师的教诲如同春风化雨,让我懂得了吹气要如春溪淌过卵石,不急不缓。我每日对着镜子练习口型,汗水浸润了笛孔,使它逐渐变得光滑如鹅卵石。
《北风那个吹》的乐谱摊在桌上,墨迹未干。我细细数着节拍,一个音一个音地攻克。窗外革命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我的笛声却如秋虫振翅,微弱而执着。终于,完整的旋律从笛管中流淌而出,母亲在厨房中感动得抹泪——她以为我在糟蹋竹子。
《红梅赞》的双吐音让我遇到了瓶颈。舌尖在齿间快速跳动,如同困在玻璃瓶中的蜜蜂。广琛老师示范时音符如珠玉落盘;轮到我时却成了断线的散珠。每日晨起先练吐音,直到舌根发麻,镜中的少年嘴角挂着白沫,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最难忘的是学习《牧民新歌》的颤音。老师说要让气息在腹腔中颤动,如草原上的风掠过草尖。我站在窗台前,想象自己骑着骏马奔驰,但笛声却像瘸腿的驴子。直到某个黄昏,夕阳将云彩染成马奶酒的色泽,忽然间手指自己舞动,笛管里飘出了大草原的苍茫。
梁祝故事源远流长,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地区和群体中,梁祝故事被改编成各种版本,深受人们喜爱。《梁祝》的滑音是最后的考验。手指在笛身上游走,如蝴蝶掠过花丛。我的食指磨出了淡黄的茧。当化蝶的旋律终于破茧而出时,巷口的梧桐叶正飘落如雪。
如今回想那段没有课本的日子,竹笛的八个音孔成了我的字帖,芦柴贴膜的清香成了我的墨水。革命的洪流在外奔涌,我的笛声却在斗室里筑起一道透明的墙。广琛老师说笛子是有灵性的,你喂它以时光,它必还你以清音。
黎明破晓之际,空中便传出一阵宛如黄莺的婉转歌唱;或是在毫无波澜的富安古镇的串场河面上,一名长发飘逸的女子吹奏的竹笛声婉转灵动。在生活中,我们不时听到或见到这样的场景,感叹于笛子那恍若天籁般的悠扬。岁月沉淀在笛管中的唾液渐渐结晶成琥珀,那是时光的印记也是我与笛子共度的时光。每一曲终了,都是对过往岁月的致敬与回忆。
☆赏析
文/王剑
此篇散文诗,以竹笛为灵魂之钥,于革命的滔滔洪流间,筑起一座诗意的栖居。作者以笔为舟,细腻描绘着习笛之路:北风中的红梅,见证了笛艺的精进,每一抹颤音滑音,都是生命律动的低吟。笛孔,仿佛古老的字帖,唾液凝结成时间的琥珀,将传统器乐提升至文化基因的永恒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管竹笛,既是一面抵御时代喧嚣的透明屏障,也是穿越千年文脉的时光之桥。
☆作者简介:
王平:一位散文海洋中的掌舵者,在“蓝月亮诗刊”的璀璨星穹下绽放,编织了逾300篇光华熠熠的文章。诸如《墨色行吟》的悠然漫步,《月夜书怀》的静谧低语,《雨夜琴韵》的悠扬旋律,以及自传《童年》的纯真篇章,这些作品犹如星辰点点,照亮了文学的天际。同时,他也是顶端、网易、今日头条【朵朵文学】等平台的特约作家,以独特的文学之光,点缀着专栏的夜空。自1973年高中学府门扉轻合,踏上了东台县林场知青之旅,那是一段以笔为舟,墨海行舟的年月。在那段岁月里,以《知青》为舵,探索青春与时代的洪流,不料这部作品因历史波澜,被公安机关注目审阅,自此散落时光深处,未再归还。直至2011年金秋,退休生活重启笔端,在“蓝月亮导师笔下的世界”重新落墨,寻回往昔文思。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