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题字 耿明
秋天的记忆
作者 王永吉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便开始怀旧,自然不自然地便忆起那、逝去的时光,就像一个贪玩的孩童,在飒飒的秋风里追逐、拣拾那些飘零的、色彩斑斓的落叶,自己喜欢的、美丽的叶片总是要留作珍藏。而有一个秋天,对于我恰恰就是一枚珍藏在心底的美丽的枫叶,过了几十年了,至今还是那样的清晰,娇艳如初。
一九七八年参加完夏季高考,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等待、焦虑、期盼中度过的,呆在家里闲着无聊,便跑到生产队里去找当队长的表姐夫老许,缠着他给我安排点活挣点工分,一来是打发时日,二来也想为父母减轻点负担,因为一但考上了大学,上学是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老许看着我瘦弱的身体,还挺关照,毕竟是亲戚沾了光的,分配我去看地(护青),这可是队里一项即不需要技术又不需要动太多体力的轻爽工作,是令人羡慕的俏活儿。
我和队里一个叫韩二的社员被分配去看护村北一片叫“大长垅子”的葵花地,大约有四、五十亩的样子,地的南面是几个大小相连的水泡子,东面是一大片苇塘,西、北两面便是另一个公社的农田。我们队的葵花地紧挨着邻村的一片瓜地,种的是西瓜、香瓜,还有些茄子、辣椒、西红柿之类的蔬菜。我和韩二就和看瓜的薛大叔搭伙在他的瓜窝棚里吃住。凡是到过农村见过葵花田的人都知道,葵花是一种油料作物,也叫向日葵,开花时很是好看,一片片黄澄澄,金灿灿,流金溢彩,耀眼夺目;高高的葵杆顶着的圆圆的葵花,迎着太阳朵朵竞相开放;花盘上, 蜂飞、蝶舞、鸟唱……千姿百态,妩媚动人;到了秋天将要成熟的时候,沉甸甸的葵花盘像害羞的少女,垂着头恰若含情脉脉;而它的叶子,又大又宽,像芭蕉扇一样婆娑摇曳,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银光闪闪……久久的伫立在地头,看着这迷人的景致令人十分陶醉。
我和韩二每天都要到地里巡看几次,穿行在葵花地里就像走在大森林里一样,神秘、刺激,尤其是走到腹地,静静的沒有半点喧嚣声,偶尔也会惊着几只野鹌鹑扑棱棱的飞起,人却被吓了一跳,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却又觉得亢奋、好玩;有时也会发现几株茂盛的“天天”秧,结满了黑珍珠般的“天天”果,摘一串吃甜甜的、酸酸的惬意极了…….黑天天的营养特别丰富,据说含维生素C的成份很高,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还可以美容。特别是因为上火而引起的牙龈肿痛或者是口舌生疮,吃它有很好的疗效。护青这活对于一个走出校门不久的高中生来说,看哪哪新鲜、奇妙,无不被这浓浓的乡野情趣所吸引……
秋天的旷野,最迷人、最美丽的时候应该是有月亮的夜晚,夜幕降临,那天空深邃、墨蓝,月亮像一个大大的玉盘,高高的悬挂在天幕,如水般的月光泼洒在无垠的田野,轻柔地抚摸着茁壮成长的庄稼。每逢这个时候,我都会独自坐在瓜棚前,吸吮着不远处瓜地、路边的野草和田里的庄稼飘来的淡淡的清香;倾听着田野里不时传来断断续续的虫声……凝望着那皎洁的月亮出神,心生无限的感叹!月亮好美呀!便幻想着什么时候能飞到月亮上看看该有多好啊!可以欣赏嫦娥翩翩起舞;可以与吴刚对酒当歌;可以和玉兔追逐嬉戏……
秋天的月色格外的淡然、无瑕,在幽静的夜里显得典雅与清高,但有时那月光也会略显清冷,仿佛也随着人的心情变化时而透出忧郁、伤感、孤独、迷茫……那段时间有时我看那秋月,心里总是空空的觉着些许的冷寂、忧郁和沉闷,总是有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心情……
瓜棚最热闹的时候往往是下午,这时候总是会聚来邻村几个看地的,放羊的,偶尔也有过路的,薛大叔人很质朴、豪爽、热情,大家会围坐在瓜棚前,品尝着薛大叔新摘来的西瓜、香瓜、西红柿,云山雾罩的“侃大山”,无非是奇闻趣事,家长里短的闲嗑,有时薛大叔还要来上几段诸如“五鼠闹东京”、“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大鼓书词,或哼上一段“小拜年”的二人转小帽,不时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和欢笑声,感染着我都听得津津有味,那田野、那瓜棚、那善良质朴的人们在我的记忆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
真正对我的人生产生重要影的是有一天瓜棚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说特殊是因为他无论从气质上,还是从言谈举止都不像农民,那是一位看上去饱经沧桑的老人,个子不是很高但很硬朗,面容清癯冷峻,头发花白且像刷子般整齐,一张刀刻般爬满沟壑的脸庞,印着深深的岁月痕迹;两只深陷的眼睛,明亮睿智,炯炯有神;一身洗得发白的帆布工作服还綴着补丁,“安全生产”字迹依稀可见。正好是我和韩二巡地回来见到的他,薛大叔似乎与他很熟,俩人唠的正欢,见我们回来,便客气的点点头,当他把目光落到我身上的时候似乎略微停顿了一下,当薛大叔告诉他我是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时,他的眼睛蓦地亮了许多,马上询问我考试情况,有几成考中的把握,看样子对高考很了解,也很内行,感兴趣,更令我惊奇的是他竟用一根木棍在地上写出了一大串化学方程式,作起了当年高考化学卷的一道题,二、三分钟就作完了,还给我做了详细的讲解,令我愕然。老人看我迷惑的样子,站起身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孩子,我断定你不是这片林子的鸟,还是再找个学校复习吧!今年如果考不上还有明年呢!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啊!”然后笑呵呵与大家告別,我呆呆的望着老人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心里荡起了阵阵涟漪……这时薛大叔送他回来,看我楞在那里,告诉我这个老人姓盖,是北京下放到邻村的“右派”,听说还是一个桥梁建筑专家。听了介绍,我十分后悔自己沒与老人多聊聊。是啊,他说的多有道理呀!做为高中生的我面临着诸多的选择,老人恰恰给我指点了迷津,可以说他几句朴实的话对改变我的命遇影响相当之大,一连几天,我脑海中总是浮现老人的身影,耳畔总是萦绕着他那亲切朴实的话语……人生,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成功便有无限的可能。像很多年轻人一样,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旦到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瞬间,总是忐忑、迷惘,突然感受到自己肩头无法卸掉的宿命。不经意间一下子成熟了许多。
回忆好比在静静的书斋品着一壶好茶,那缈缈的茶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逝去的时光也不会重来,然而,一旦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却是难忘的,那个秋天,花一样的田野、皎洁如水的秋月、欢乐的瓜棚、热情的薛大叔、睿智的盖老人、憨憨的韩二常常在梦中相聚……
作者简介
王永吉,男,笔名小溪、晴空一鹤。中石油吉林油田退休干部。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西山诗社、紫禁文学社社员,签约诗人、作家。作品见于《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月刊》《中国诗词》《长白山诗词》《农民日报》《松原日报》《吉林石油报》等。有作品被《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收录,出版有诗集《怡情山水间》,诗词集《松溪鸣鹤集》。其中《松溪鸣鹤集》一书曾获吉林省松原市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五届查干湖文艺奖。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吉林名人名企研修院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王国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