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残雪(散文)
胡喆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邂逅”残雪是在2019年10月10日,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时——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丘克(Olga Tokarczuk)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
记忆很清晰,2019年残雪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揭晓之前,人气最高的中国女作家,上榜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第三位。可是,揭晓时却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又“无缘”诺贝尔文学奖,“陪跑”了一程,很是遗憾。一时间,残雪犹如梅香“扑鼻而来”,残雪这个鲜为人知的名字,突然“走”进了我的视野,突然与残雪“邂逅”;残雪这个人也成了我突然和之后关注的“焦点”。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残雪。虽然,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中国人听说过她。”
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在2019诺贝尔文学奖的榜单上,中国作家残雪热度竟然超过了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位居第三。
以我浅见,似乎觉得残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真的是“道阻且长”。
2020年再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前十名。可是,美国诗人格丽克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格丽克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16位女性获奖人。瑞典文学院在格丽克的颁奖词中写道,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格丽克是“因为她朴实无华的诗意之声,让个体的存在普遍化”。
2022年,残雪又一次上榜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前十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却是: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
时间很快到了2023年,残雪这次上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赔率榜第一名,终于“艳压群芳”,成为被押宝的中国女作家。殊不知,挪威作家福瑟是一匹黑马,“弯道超车”,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文学院在2023年10月5日宣布,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福瑟,以表彰他“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的事物发声”。
中国女作家残雪再次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屈指一数,这已经是她第四次“陪跑”了。
因为关注中国女作家残雪,所以,关注了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2024年10月10日,在瑞典文学院,韩国作家韩江被宣布为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的作品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性。瑞典文学院表示,她“因其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脆弱性的强烈诗意散文”而获奖。
时光倒流,再回到2012年10月11日,记得“寻根文学”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有人要他预测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莫言说:“我不预测,但是我希望是中国的女作家残雪。”莫言推崇残雪有“谦虚”的因素,也有残雪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很高这一事实。
虽然残雪四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是,她始终让人仰望。
1985年1月残雪第一次发表小说,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五香街》是残雪最火的一本书。我最先看的是她的中篇小说《苍老的浮云》,因为对题目感兴趣。如今残雪已经有作品700多万字,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残雪的小说被美国哈佛、哥伦比亚等大学和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当成文学教材;她的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残雪是目前唯一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的中国作家,她还获得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提名,入围了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名单。
残雪还被称作“中国的卡夫卡”!
我们知道卡夫卡是奥地利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也是一位勤奋的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在世界文学史上,卡夫卡绝对是一个异数,他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热捧,作品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卡夫卡”热。
由此可见,残雪“非同凡响”;也有人说残雪是中国最接近鲁迅的作家;残雪深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但她的文学风格绝不是照搬西方现代派或先锋文学,而是在长期的创作中“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理念和文学风格;残雪善于“反弹琵琶”,她的文字不受拘束,她敢于撕下文明人身上的遮羞布,敢于推到势利人搭建的花架子,她不仅写出了人类生存的悲剧,而且将人性的卑劣、丑恶和污秽揭露得淋漓尽致。
在世界范围内,残雪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有“三最”——作品被翻译得“最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拥有为数“最多”的专门研究她的机构。
有人说残雪是个“奇迹”——她颜值不高,穿着不时尚,却是最先锋的中国作家之一;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且令外国研究者津津乐道;她不出洋,全部用中文写作,而知道她名字、读她作品的外国人却比中国人多很多。
“邂逅”残雪,让人感慨万千,思绪又似乎突然“短路”,她是——文坛一枝梅,酷寒自盛开,遥闻颇惊艳,芳香扑面来。
“雪虽输梅一段香,梅却逊雪三分白”!
简介:胡喆,笔名语思,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竹山作家协会会员,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终身特邀作家。喜欢用书香充饥取暖,用文字抒怀驱寒。作品散见于《湖北教育》、《荆门日报》、《课外语文》、《堵河》等。代表作有《青春期里的“那些事”》、《最是堵河之夏夜》、《》、《陌上花开,谁在最美的花事里缠绵》、《我在桃花源等你》等。《上庸的前世与今生》荣获“千古上庸”杯二等奖;《刘家山的蝶变:从穷山沟到“网红地”》荣获湖北省“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征文三等奖并结集出版;《“再”与天台山“浪漫约会”》荣获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古今文学之光》在“文学照耀中国”2025年全国华语文学创作大奖赛中荣获“鲁迅杯•文学铜奖”。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