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民菜摊
文/张 勇
小区南边小吃城广场旁,有一块面积不大的露天菜市摊。据说这是城管上为便利菜农临时进城卖菜专门划定的。卖菜的多是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把自己种的时节菜和采摘来的山野菜用袋子或筐子带来,约定俗成似的在摊位上分拣摆放整齐。平时我买早餐都会光顾那里,开春后去得更勤些,每次去都有惊喜,都能发现喜欢的菜。
“四季菜,是大自然的馈赠”。走进菜市摊,我一眼就看到扎成一把把放在筐子里的韭菜。那是早春最常见最鲜美的蔬菜之一。 每年立春过后,土地开始变得柔软,犹如“一床新翻棉被的春泥”,处处都在呼吸中撒着娇情的葱绿,其中必然少不了韭菜。韭菜属长日照植物,耐寒性较强,虽对土壤水分有些挑剔,但仍是春天的第一方阵,率先攻下适生的田角地头。韭菜破土冒出来没多久,叶片就簇生披针形,不消几天,便叶鞘闭合呈筒状假茎,嫩绿欲滴,随风招摇。这时候,我会在菜摊上捎一大把回来,择净叶茎,清洗干净,切成小段,搭配主食,精心炒一盘韭菜鸡蛋,把韭菜的清香和鸡蛋的鲜美完美地融合起来,色泽金黄翠绿,口感鲜嫩,味美十足。当然,韭菜的做法有多种,例如把韭菜和面粉混合后制成韭菜饼,香气扑鼻,口感酥脆,味道鲜美;用盐和其它调味腌制的韭菜,保鲜期长,色彩艳亮,口感爽脆,风味独特。韭菜离开了泥土,无论是以那种制作方式变成美味,都依然保留着春天的气息,夹一筷子放进嘴里,鲜、爽、脆、嫩,尤其是那股浓郁的清香,总让人回味无穷。
隔些日子,我又看到了荠荠菜,蓬松地堆在塑料布上。荠荠菜长得慢,刚开始只是一丁点儿绿芽,过些天长几片叶子,再过几天,又长几片叶子,直到长出层层叠叠的叶子,趴在地上,像努力在点缀自然的一朵朵绿色的花。我看了又看,尽管没有买,但对它的味道无时或忘。记得早些年的时候,父母让我回乡下看望亲戚,在常照看老屋的娘家里,她挎一个篮子,拿一把锄刀,跟我说:“你就别忙了,今就在家吃饭。我去挖些野荠菜回来,城里吃不上。”在老家,荠荠菜不挑地方,适生性强,长得到处都是。没多久,娘便挖了一篮子回来。倒一盆清水,一蔸蔸洗干净,反复洗了好几遍。那天,娘没有用荠荠菜包饺子,只是把荠荠菜切段配些佐料清炒,一碗洋芋糊汤一块烙锅盔,特别是炒熟的那碗荠荠菜吃起来甜里带香,真有一股鸡肉的清香味道。 香椿属落叶乔木科,生长比较娇气,是个十足的慢性子,总在等阳光取暖,要等到一场又一场的阳光过后,才从枝头上慢吞吞冒出芽来,棕红或紫红的颜色十分艳丽,像刚刚点燃的一簇火焰,呈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的叶子肉质感强,有光泽,如同抹了一层油一样,散发着特有的清香。香椿要吃鲜嫩的,一般长到三四寸时采摘下来为最好,老了颜色会逐渐变绿,嚼起来就柴,香味也没了。买回来的香椿,清洗,切碎,放在鸡蛋里煸炒,熟后的香椿会变成绿色。这样煎炒出来的鸡蛋,金黄里杂着翠绿,色彩分明,像一幅高清地图,平原空旷,青山耸立。香椿口感极佳,吃进嘴里香气缭绕,绵绵不绝。爱吃的人是真爱,不爱吃的人望而生畏。香椿季节性强,比其它山野菜金贵,卖价也高,刚上市时,一小把至少要十块。
蕨菜是春季才有的山野菜,属典型的绿色食品。清明前后,几乎每天都能在菜市摊上看到。蕨菜是一种古老的菜,采食的历史悠久,西汉初,“四皓”志行高洁,隐居商山,采蕨而食,才有传颂久远的《采芝操》诗文,当地人因而常称它为“商芝”、“紫芝”、“全芽子”、“拳头菜”。《本草纲目》谓:“四皓,食芝而寿。”故,又称其为“长寿菜”。蕨菜生长环境一般在向阳的山坡,喜光、喜湿、喜凉,主要采摘嫩茎紫红色、叶芽蜷曲如鸡爪的幼苗食用。制作的方法简单方便,将买回来的蕨菜摘去孢子,焯水过后放清水里面浸泡它的苦味,可凉拌、炒食或晒干之后当做盐果子吃。尤以用蕨菜作食材的当地名菜“商芝肉”,更是色泽红润,质地软糯,肥而不腻,营养丰富,入口可化,香味浓郁,可堪称美食中的一绝。 早上的菜市摊充满了清新气象,似乎有种泥土潮湿的味道,显得特别自然,特别热闹,很多人到此光顾都会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菜,顺路带回家。看到我路过,一些摊主不失时机地向我兜售,“刚摘的槐花,买几斤吧,做焖饭烙馍馍好吃得很!”“新鲜的苜蓿,好吃着呢,捎几把?”“你看看这灰灰菜,挑一些,吃个稀罕!”有时候,我会买一些回去,有时候我就看看。我相信,春天是有脚的,四季是轮回的,不管我买与不买,它都从山野田园来到了菜市摊,来到了州城人的心里。
【作者简介】张勇,笔名訥言,1964年生,热爱生活,喜欢悦读写作,大学文化。1982年以来已有60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体裁文章在《陕西日报》《华商报》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平台发表。有3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及获省级以上奖励作品入选《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三卷)》《商洛文学·获奖卷(1978~2022)》等版本。出版文集《案牍筆谈》。《世界文学》签约作者。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