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汤优烈,籍贯诸暨,杭州人
杭州第八中学69届初中毕业。杭州大学中文系(函授)本科毕业,文学士学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结业。
曾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战士,当过电影放映员、广播员。
回城后,一直在交通系统工作,退休前为杭州市交通局干部。
现为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会员,黄亚洲书友会朗诵团团长。
现居杭州市。

我的兵团岁月(共19章)
执行独特任务(第三章)
不到兵团,或许我这辈子不会有如此“惊心动魄”的一次经历,它在我十七岁的青涩岁月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一九七零年十一月下旬的一日傍晚,干了一天田间农活的我感觉真有点累,只想早点儿吃了晚饭,就上床休息。突然,指导员派人来通知我饭后即去连部开会。
匆匆吃完晚饭,走进连部一看,连领导们都在,还有6、7位知青战士。只听指导员亮着嗓音说道:“你们几个是我们认真挑选出来的,今夜有一项特殊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要你们去完成,请你们今晚务必早点儿休息,半夜出发……”短短一席话,既让我突感精神振奋,又感觉有点儿神秘莫测。
回到宿舍躺下后,满脑子都是打着问号的“特殊任务”,它会是什么呢?搞夜间训练?去抓坏人?思来想去不得其解。劳累快速催促着脑袋停止工作进入了梦乡。
迷迷糊糊中,有人拉了我一下:“快起床,要出发了”。我三两下穿好衣服,快步来到集合地点。
“同志们,今夜你们的特殊任务是协助押送服刑劳改犯转移监狱。这是组织对你们的信任,大家一定要严守纪律,注意安全,确保完成任务。”指导员俨然是在作战前动员。
“啊,真的?”,我怕是否听错了。协助押运劳改犯,一种新鲜、自豪感油然而生,全身心一下兴奋了起来。
我曾远远望见过犯人在田间干活的场景,有个别甚至还带着镣铐在田里劳作。也曾听到地方劳教管理干部在闲聊时透露,在此监狱的劳改犯大多是刑事罪犯,还发生过犯人逃跑事件。那个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比较清苦,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饭也吃不饱。服刑劳改犯的生活条件当然更差了,有的犯人实在饿极了,在田里耕作时,看见有小鱼、泥鳅之类的,抓起来就往嘴里塞……
凌晨三时,天黑得出奇,深秋的阵阵凉风袭来,顿觉丝丝冷意,空旷的田野不时传来几声虫鸣蛙叫,远处时而几点昏黄的亮光,让人感到有点儿毛骨悚然。
在连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十几人踏着田埂小道,抄近路快步来到监狱高墙外的空地上。
不一会儿,高墙大铁门打开了,走在最前面的是地方劳教管理干部,紧接着就是一个个单列排行肩挑背扛行李、手提盆罐物品的犯人,武装押运人员散插在队伍的两边。连长马上向我们交待任务,让我们知青战士在每十来个犯人中插入一人,任务是拿着手电筒照路。
我是被插入的第二人,借着高墙上的灯光,瞧了一下走在我前面的犯人:年纪有点大,脸面还算平和,且脚稍有点跛。看一眼后面的那个犯人,大约三十来岁年纪,满脸络腮胡子,眼里透着一股凶光。我暗暗想着,这人一定是个穷凶极恶的刑事犯,尽管他是肩挑着草席棉被等多件行李,手里还提着盆罐等杂物走在我的后面,仍让我感到背脊发凉。
队伍在田埂小道上缓慢地行进着,我打着手电不时前后晃悠,天实在太黑了,没有手电不摔跤才怪呢。前面隐隐约约看见一间小瓦房,突然,我的后腿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向前打了个趔趄,回头一看,是“络腮胡”肩挑的行李,我用手电狠狠照了他一下,只见他那双带着凶光的眼里却散露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说实在,此时,我心里真有点后怕,前后都是犯人,也没看见武装押送的解放军战士,“络腮胡”他一直跟在我的背后,说不准什么时候突然给我一下子,然后乘墨黑的夜色…… 想到此,我感觉全身汗毛倒竖,那个紧张啊,真没法说。
小瓦房的拐角处到了,一个荷枪实弹战士的身影突然出现,随即传来“咔嚓”拉枪栓的声音。在空旷寂静的夜半时空,这枪栓的“咔嚓”声音是那么的响亮和铿锵,足以震慑任何怀有歹念的犯人,同时亦是对押送人员尤其是我们知青战士的激励和鼓舞。顿时,原先我那一直紧张跳动的心似乎一下子变得轻松了,畅快了。
接着,队伍行进了一段又到了一个拐角,同样又是荷枪军人的身影,又是枪栓拉动的“咔嚓”声。这一路过了四个拐角,都是同样的情况。呵!在这茫茫的夜色中,在这支特殊队伍行进的四周,仿佛布满了高度戒备的解放军战士,警告任何心存歹念的犯人,妄图逃遁必定是徒劳的。
大约行走了差不多两个钟头,天边渐渐泛出了暗白光亮。队伍在一条公路边停住了,路边停放着三辆长途汽车。仔细一瞧,这不是妙西镇吗,我前几天特地跑路到镇上的照相馆去照过相的,从监狱高墙到妙西足足有十四、五里路呵。
此刻,连领导大声招呼我们可以出列了。我扭转身子向“络腮胡子”狠狠瞪了一眼,只见他耷拉着脑袋,眼无凶光,脸无任何表情。
犯人们一长溜在路边列队等待上车。我粗粗一数,约有一百一、二十人,其间有几人带着手铐;而站立旁边警戒的荷枪解放军战士仅十多人。我真感到吃惊,这么多犯人的夜间转运押送,仅有一个班的军人哪?从当时的阵势来看,我以为起码有四五十人。不由赞叹押运安排的周密稳妥,着实佩服解放军战士押送的机智巧妙。
天幕渐渐拉开,大地露出亮色。公路边出现的这支特殊的队伍,引来了过路人的观看,乡亲们很快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少不了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经过一番整队、搬运行李后,犯人们一个一个有序登上汽车,坐上座位,押解的解放军战士也随即上了车。“滴滴……”汽车喇叭声响了,车子开动了,渐渐地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
这一刻,迎着扑面而来的阵阵晨风,我感到是那么的轻松、舒坦,连首长交给的任务圆满完成了,我们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这一夜,时间虽短,但自己深觉得到了历练,有了长进。看来在生产建设兵团的广阔天地里,是有不少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甚至一些独特艰巨的环境也会等着我们去经受磨练的。
“同志们,这次特殊的任务你们完成得很好,折腾了一夜,辛苦了,走,咱们回连吃饭去咯!”副连长熟悉的本地口音拉回了我那漫无边际的思绪,此时,才感觉到肚子也“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哎,可不是,真感到有点饿了,赶紧快步踏上回连的近道。
(未完待续)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
主编:韩菜菜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