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柞水记忆:一位基层干部的精神地理
程涛先生的《梦回柞水》以质朴无华的文字,勾勒出一幅七十年代中国基层干部的精神地图。这不是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一个知识分子在特殊年代里的心灵轨迹,是个人记忆与时代脉搏的微妙共振。
文字间流淌着对柞水这片土地的深情。从"吃百家饭"的驻村生活到"扛上锄头"的下地劳动,作者以平实的笔触还原了那个物质匮乏却精神充实的年代。那些饥饿的记忆、劳动的汗水、与农民的真挚交往,构成了一个基层干部最真实的精神底色。尤为珍贵的是,文中对两位女性"待我特好"却"未有邪念"的记述,展现了那个时代人际关系的纯净与克制。
作品同时呈现了特殊年代的政治生态。从"字报风波"到"四人帮清查",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记录了基层政治生活的微妙与复杂。那些投机者与正直者的对比,那些"幸灾乐祸"与"敬而远之"的人际关系,都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政治文化符号。作者以不褒不贬的笔调,让历史在个人记忆中自然呈现。
在叙事艺术上,作品采用了白描手法,却暗含深意。"空无一人"的劳动场景,暗示了形式主义的荒谬;"鬼使神差"的破案经历,展现了基层工作的复杂面相。这种克制而含蓄的表达,恰如其分地把握了记忆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梦回柞水》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超越了个人怀旧,成为一代人集体记忆的载体。五十年后重返东坪,"物非人走"的感慨中,是作者对青春岁月的致敬,更是对那个特殊年代中国基层社会的深情回望。这些文字不仅是个人的"雪泥鸿爪",更是一个时代的微观标本。
在记忆日益碎片化的今天,程涛先生以文字对抗遗忘,为历史保存了一份鲜活的个人证言。这份证言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记录了什么,更在于它如何记录——带着温度,怀着敬意,守着本真。
梦回柞水
程涛
昨夜难眠,
梦回柞水。
昔日往事,
历历在目。
有喜有苦,
难以割舍。
为不忘却,
以笔记之。
七二年初,
分配柞水。
司职县委,
宣传部门。
同年五月,
下乡蹲点。
去到东坪,
胜利大队。
名曰驻村,
实则社员。
住胡姓家,
吃百家饭。
农民贫困,
一日两餐。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劳作不累,
饥饿常在。
有天下午,
书记颜老,
来到东坪,
晚间饥饿。
灶上烙饼,
每人二两。
素菜一汤,
名为生日。
几月之后,
有消息话,
颜老调离,
杨姓入柞。
这时有人,
名吴xx。
县委大院,
张贴字报。
说颜过寿,
搞小腐败。
字报一出,
县委大院,
一时哗然,
人人自危。
事后有人,
出面调查。
我当事者,
予以澄清。
此人品行,
甚为投机。
自作自受,
骂声一片。
同年五月,
返回县委。
司职常委,
理论教员。
九月上旬,
省委二招。
学习哲学,
深造理论。
九月二九,
大女出生。
生于马村,
小名明娣。
匆匆回家,
仅呆七天。
为了工作,
返回柞水。
七四年起,
学习大寨。
半天工作,
半天劳动。
虽然辛苦,
尚且愉快。
七五春节,
革命化过。
春节不休,
照常上班。
除夕下午,
书记新合。
要我同他,
下乡东坪。
初一早晨,
扛上锄头。
下地劳动,
空无一人。
社员过年,
都不出门。
公社干部,
无所事事。
远路职工,
不能回家。
虽有怨气,
不敢作声。
此时我想,
形式误事。
建言书记,
回县委去。
书记良思,
同意回县。
消息一出,
大家欢喜。
两位女干,
家住西安。
随即上县,
赶车回家。
此事过后,
我的威望,
传遍东坪,
人人赞赏。
由此交得,
多位朋友。
其中几人,
成为挚友。
女性两人,
待我特好。
那是真情,
未有邪念。
七六年夏,
电影院里,
丁帮清宅,
几个朋友,
闲聊四五。
谈及北京,
悼念总理。
我也发言,
听说有人,
发起捐赠。
给总理捐,
水晶棺材。
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
四人帮坏,
全国清查,
总理流言。
有常xx,
借机表现。
揭发了我,
机关查证。
我不隐瞒,
敢说敢当。
四人帮垮,
给我平反。
常姓同行,
如同汉奸,
机关干部,
敬而远之。
人品暴露,
非常孤立。
七七年中,
书记调换。
书记姓白,
名曰云峰。
待人和气,
离休干部。
他要出门,
总是叫我。
我虽原职,
实为秘书。
大概性格、
人品做事,
都信得过。
他看重我,
八零年初,
书记提携,
宣传副部。
七八年夏,
我和部长,
仲篪几人,
下乡凤镇。
一天早上,
忽接电话。
我房被撬,
机关让回。
回到县上,
检查房间,
丢失枪支,
报案公安。
我有灵感,
怀疑内盗。
自己查访,
找到赵X。
谈话之间,
发现隐情。
支支吾吾,
说去涵洞。
鬼使神差,
我去河堤,
发现堤洞。
断然进去,
枪支已现。
高兴之余,
急忙报案。
公安惊奇,
及时扣人,
查询赵X。
交代经过。
令人唏嘘。
为了好玩,
做了此案。
此案发后,
很快破案。
故未影响,
我的前途。
个中人事,
令人不悦。
有人同情,
有人偷笑。
丢了枪支,
少了竞争。
作为支委,
刘姓xx,
幸灾乐祸。
八零九月,
又升正部。
十月换届,
我入常委,
年三十五。
年升三级,
八二年初,
县委副职。
八三年春,
我入党校。
中青三期,
培训学习。
学制两年,
后备干部。
八五年初,
调离柞水。
计十三年,
第二故乡,
多年往事,
难以忘怀。
五十年后,
再去东坪。
公社已撤,
物非人走。
唯印象中,
一切皆存。
雪泥鸿爪,
时光易逝,
念兹在兹,
文字留影,
岁月留痕。
’
程涛简介:
简历一,兴平市人,农历一九四五年12月21日(公历一九四六年正月二十三)生。一九七O年陕西工业大学毕业。二,曾任柞水县委宣传部长,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山阳县委副书记,丹凤县委书记,商洛市委副书记。三,省行政学院院长,正厅级。(当时学院空缺党委书记,我主持工作。)三,省石油化学工业局正厅级副局长。四、省财政厅正厅级巡视员。五,退休后兼任省农村财政研究会会长八年,培训了一大批财政干部。
作者简介即"八十感怀"。一,苦难的童年和少年;二,中学六年,难忘我的背馍求学路;三,大学六年,在文革洗礼中渡过(大学原夲五年,推返一年分配;三,兰空农埸劳动炼两年,改造世界观;四、入职柞水,在模索中前行;五、党校两年,学哲学,政治经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山阳县不到两年,全地区普教案差点被处分;七,主政丹风,得心应手;八,商洛地委,中央党校学习,江苏常州市掛职;八,省行政学院五年,开门办学;九、落脚省财政厅,自然退休;十、省农村财政研究会八年,为全省培训财经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