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中俄文化交流19年
——记天津中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王秀玲
文/郁三阳
最近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中国人在俄罗斯》栏目对天津中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王秀玲女士的访谈节目,这段访谈勾起了我与王秀玲接触往事的一段段回忆……
本世纪初,我在组织书画笔会活动时认识了画家王秀玲女士。她1958年生人,近1.70米的个头,高挑而俊俏,操着一口普通话。她人美画也美,画得一手漂亮的花鸟画,尤其是她笔下的紫竹,在高挺坚韧的山石旁,耸立着几棵挺拔隽俏的紫竹,画面清新而灵动,引得观者无不啧啧称赞。由于她艺术造诣较高,策展能力较强,受到河北区政协的关注,吸收她为政协委员。
王秀玲是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协主席、著名书画家王学仲先生的亲传弟子。当时她看我写的字有些功力,又虚心好学,就主动把我引荐给王学仲老师学习书法。我准备出版一本画册,她就请王学仲先生为我题写了《郁三阳书法选》的书名。随后我想举办一次书法展,她找到王学仲老师商量,安排在“王学仲艺术展览馆”展出一周。开幕式那天,王学仲先生率先来到会场,并带来了为此次展览题写的贺词。会上王先生热情洋溢地讲了很多鼓励我的话,使我激动不已。对王秀玲女士的热心帮助,我打心眼里表示感谢!
王秀玲是天津美协会员、天津海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外联部成员。2006年,她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艺术家在津召开文化艺术交流会,我也有幸应邀参加了。在会上结识了许多外国艺术家,特别对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先生印象颇深。当时先生已经60多岁了,目光深邃,谈吐不凡,颇具学者风范。会后,王秀玲尤其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天津市政府的支持下,她注册成立了“天津中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乌里扬诺夫先生的协助下,从此开启了长达19年的中俄文化艺术交流生涯。
首先,她想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将书画艺术传播到俄罗斯去。王学仲先生是世界教科文组织成员之一,他很早就向往在莫斯科举办一次个人书画展。为实现老师的这一夙愿,王秀玲克服了画作运输和办展协调等诸多困难,在俄罗斯著名的萨拉托夫美术馆为恩师举办了《中国著名书画家王学仲先生书画展》,让俄罗斯观众第一次近距离领略了中国书画大师的艺术特色与其博大精深,展览获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文化交流,萨拉托夫美术馆的艺术家们对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美女画家王秀玲的书画造诣也有了深入了解,主动和她联系,希望在本馆为她举办个人画展。接到邀请函后,王秀玲非常兴奋,为展出做了充足准备。馆方事先为她提供了一个展厅,当看到她带来的作品不仅水平极高且数量充盈时,又特地为她重新开辟了两个展厅。展览举办的消息不胫而走,开幕当天观众蜂拥而至,盛况空前,作品很快出现抢购现象,十几幅国画精品被观众订购一空。展览结束后,据馆方统计,开放期间的门票收入相当于该馆17年门票收入的总和,可见王秀玲画展的受关注度达到何种程度。为表达谢意,展馆执意要将一部分门票收入奖励给她,她严格遵守契约精神,婉言谢绝了馆方的好意。为感谢馆方的热情合作,王秀玲还把两幅《群山祝寿图》长卷无偿赠送给馆方作为永久收藏。她的高风亮节在俄罗斯同业人员中产生了良好影响,许多俄罗斯艺术家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与她长期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这一举动让王秀玲工作室一时门庭若市,接应不暇,有的人甚至提出无偿协助。俄罗斯艺术家的参与和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她,她没有辜负俄罗斯友人的期望,从此她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把中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搞得风生水起,火爆异常。
随着活动的深入,俄罗斯艺术家要求来华进行双向交流访问的呼声很高。为接待好远道而来的俄罗斯朋友,王秀玲积极与国内朋友联系,先后在浙江、三亚、北京延庆、石家庄等地创办了四个文化艺术交流基地,把俄罗斯绘画、芭蕾舞、钢琴等优秀艺术引入传播到中国。基地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授给来华学习交流的俄罗斯朋友,将其建成了中俄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此外,她还在云南某地朋友协助下,一起创办了普洱茶文化园,向俄罗斯朋友传播中国的茶文化。
在莫斯科,王秀玲还创立了一所“中国星”艺术学校,向俄罗斯成年人和少年儿童教授汉语和中国书画,并为愿意来华交流学习的人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天津中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成立以来,王秀玲以“中国——俄罗斯年”等为契机,在莫斯科等地举办了“中俄艺术家大联欢”“亿万儿童手拉手”等数十次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对王秀玲组织的活动非常重视,几乎每次都派官员参加,进一步促进了中俄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使两国文化艺术交流之花更加绚丽绽放。如今年近七旬的王秀玲早已不再是个人单打独斗,她打造起自己一支高质量的工作团队,特别是她的儿子、儿媳都成了队伍中的骨干。他们每天辛勤奔波在中俄文化友谊之路上,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和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