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立夏
作者:韦民/陕西宝鸡
春的最后一页悄然翻过,
时光的指针轻轻拨向立夏的刻度。
蝉鸣还在蛰伏,蛙声尚未涌起,
却有一股热意,
在风里、在云间、在泥土深处,
不动声色地蔓延开来。
清晨,阳光变得愈发慷慨,
不再像春日那般温柔缱绻。
它穿透薄薄的晨雾,倾泻而下,
将每一片叶子都镀上一层金边。
露珠在叶尖闪烁,
似是春天留下的晶莹泪珠,
转瞬便被夏阳蒸发,化作缕缕水汽,
消散在渐暖的空气里。
田野褪去了春日的嫩绿,
换上了深翠的衣裳。
小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饱满的麦穗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豌豆荚在叶间悄悄鼓起,
蚕豆的果实也日渐丰硕,
它们在阳光的滋养下,默默积蓄着力量。
野花不再肆意绽放,
取而代之的是初结的果实,
青涩却充满生机。
池塘边,新荷初露,
尖尖的角上立着蜻蜓,
仿佛一幅灵动的水墨画。
水面泛起细碎的涟漪,偶尔有鱼儿跃出,
打破这份静谧,又迅速沉入水中,
只留下圈圈波纹向四周扩散。
傍晚,夕阳将天空染成绚烂的橙红色,
晚霞如锦缎般铺展。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香,
混合着泥土的芬芳,
那是独属于立夏的气息。
暮色渐浓,星星一颗颗爬上夜空,
晚风轻拂,带来些许凉意,
为燥热的白昼画上温柔的句点。
立夏,是春的谢幕,
也是夏的开场。
它不似春日的含蓄婉约,
也不像盛夏的炽热奔放,
而是以一种独特的姿态,
带着对生命的礼赞,
缓缓拉开了夏天的帷幕,让世间万物,
在这一新的季节里,
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
(589字)

【作品赏析】
这篇散文诗《立夏》以细腻的笔触、灵动的意象,将立夏时节的独特韵味娓娓道来,为读者展开一幅层次丰富、充满诗意的夏日初始画卷,兼具画面美与哲思美。
一、在语言风格上
作者运用优美且极具感染力的文字,营造出诗意盎然的氛围。如“时光的指针轻轻拨向立夏的刻度”,将时间的流转具象化,赋予其灵动的动态感;“露珠在叶尖闪烁,似是春天留下的晶莹泪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绘出露珠的形态,又暗含春逝的淡淡怅惘,使文字充满抒情性。同时,长短句交错使用,节奏舒缓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
二、从意象选取来看
作品巧妙捕捉立夏时节的典型事物。“蝉鸣还在蛰伏,蛙声尚未涌起”,以未现的蝉鸣蛙声暗示夏日渐近未至的微妙状态;“新荷初露,尖尖的角上立着蜻蜓”,化用杨万里的诗意,勾勒出清新灵动的画面;“饱满的麦穗”“悄悄鼓起的豌豆荚”“日渐丰硕的蚕豆”等意象,则展现出农作物蓬勃生长的态势,体现了生命的力量与希望。这些意象相互交织,从自然景物到田园风光,全方位地展现了立夏时节的特点,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三、在情感表达方面
文章蕴含着对季节更替的独特感悟。既有对春天离去的留恋,如将露珠比作“春天留下的晶莹泪珠”;又有对夏天到来的欣喜与期待,“带着对生命的礼赞,缓缓拉开了夏天的帷幕”。作者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将情感自然融入其中,不矫揉造作,却真挚动人,引发读者对季节变换、生命成长的思考。
四、结构上
文章以时间为序,从清晨阳光初照,到傍晚夕阳西下,再到夜幕降临,依次展现不同时段立夏的景色,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尾部分“立夏,是春的谢幕,也是夏的开场”,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使文章在表达自然之美的同时,更赋予立夏以生命轮回、成长延续的深刻内涵 。
这篇《立夏》凭借精妙的语言、丰富的意象、真挚的情感和精巧的结构,生动地展现了立夏时节的魅力,是一篇兼具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的优秀散文诗。 (795字)
共1383字 2025年5月5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