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XⅩⅩ策研究室:
现在我国的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因种种原因,发展缓慢甚至有滑坡现象,直接涉及到国家和职工的切身利益。
中国有句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经过对南方6省考察研究,为了使企业走出困境,我有这七条浅显认识和建议,提出来供参考:
一.帮助企业放下包袱。在企业亏损的诸多因素中,沉重的包袱是其主要因素,这个包袱就是养老保险、公费医疗、退休职工工资等。现企业需要放下这个包袱,轻装上阵,渡过难关。如何放下这个包袱呢?
我认为,退休的职工工资、养老保险、公费医疗由国家统筹解决,这样尽管加重了国家负担,但这是一种阵痛,将来会有好的回报和效益。像妇女十月怀胎,得忍着疼痛才能生下孩子,如怕痛就会憋死孩子,伤了大人,这个疼痛是暂时的,也是应该的。建国后的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给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每年创造的价值除了职工的基本工资外,其余归国家所有,用于生产建设。现在要实行市场经济,当时国家没有把那些钱留下来,职工身强力壮能干时,创造的价值都交给了国家,现在职工到了晚年,老弱病残退休了,由企业负担,企业又处于转轨时期,怎样能承受了?现在企业的职工应有两份养老保险卡:一份是现在企业应付的;一份是国家应付的(从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没有),加在一起是职工的全部养老保险金。这样职责分清,各清各的账,国家就帮助企业去掉了包袱,轻装上阵,这样做比注入资金扶持好得多,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更新产品,才是出路。要提高职工的文化、思想、业务素质,落实知识分子待遇,关心知识分子的生活,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把科技人员放到应有的位置,让科技人员参政议政,参加决策和管理。
三.企业要有利益分配权,独立经营,照各种政策办事,国家行政要进行宏观调控,而不能干扰企业利益分配。企业没有利益分配权,不能调动职工积极性发展企业。
四.企业领导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贪图享受,在不能给国家创利润和保证职工的工资情况下,可暂缓坐高级轿车、住豪华客厅等高消费享受。对于穷庙富方丈的现象要调查一下方丈的“技巧”。要选好人才,干不好的就地免职,不能捞一把后扔下企业和职工,换一个地方故技重演。
五.斩断伸向企业的黑手,堵住乱摊派、乱集资现象,制止一些乱吃、乱拿、乱报销等支出。企业加重负担,提高成本,不利于产品在市场竞争。
六.多种体制并存,激活体制,因地制宜选取利于发展的形式。国营、集体、个体、合资、股份、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各有利弊,适应什么形式,就选用什么形式。能保持国营、集体的,尽量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不能保持的可化成股份制、公司制;也可赠送和拍买他人经营,只要企业照章纳税就行,从体制上进行过渡改革,促使生产力的发展。
七.企业要政企分开、不要互相干扰,增强竞争力。企业要产权分清,产权不清没有压力,都管而管不好。企业亏损与班子领导工资、升迁挂钩,才有利于积极性的发挥。
这七条如能采纳,灵活选择,使企业增加活力,走出困境是完全可以的。
卢化南
1996年9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