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前的洋槐树
李恩忠
或许是对这个季节有太多的祈望,或许是对这个季节有太多念想,每当春天的脚步即将踏入五月的时候,心绪就会随着槐花的馨香而涟漪荡漾,心中不由得想到儿时院前那几棵洋槐树,以及洋槐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刺槐也被称为洋槐,是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产地位于美国东部阿柏拉契山脉和奥萨克山脉一带,17世纪被引入欧洲,逐渐成为乡土化树种,树皮灰褐色,深纵裂,稀光滑。枝上有刺,叶为羽状复叶,呈椭圆形或卵形。花芳香,花柱钻形,花期4~6月。荚果线状长圆形,褐色或具红褐色斑纹,果期8~9月。种子近肾形,种脐圆形,偏于一端。
刺槐原产北美洲,17世纪被引入欧洲,20世纪初由德国引入山东胶州栽培。刺槐因为是由西洋引进,故百姓称之为洋槐,其叶柄上有刺,又叫刺槐。刺槐对气候条件适应能力强,既喜干燥、凉爽气候,又耐干旱、贫瘠,可以在中性、酸性及轻度碱性土壤栽培,喜光。刺槐繁殖生力极强,有“一年一棵,两年一窝,三年一坡”之说。
刺槐根系浅而发达,易风盗,适应性强,是一种优良固沙保土树种。材质硬重,抗腐耐磨,可供枕木、车辆等用材;生长快,萌芽力强,既是速生薪炭林树种,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此外,刺槐对二氧化硫、氯气、光化学烟雾等的抗性都较强,还有较强的吸收铅蒸气的能力。
当年我家为了保住姥姥祖上传下来的紫枣林,由村前搬迁到村后,盖起了新房把几棵紫枣树圈到院子里。在那个物资匮乏的贫穷的年代里,盖起来正房,因四周没有邻居,其它三面一起垒砌院墙成了问题,我父亲就从林场弄了些刺槐苗,栽种在了院子的南面,一行刺槐苗就成了我家南院墙,由于刺槐树好成活,适应性强,具有长得快、长势旺的特点,这行刺槐苗在四周没有任何遮挡的环境中,幸福的茁壮成长,转眼几年这行刺槐苗其中的几棵,就摇身长成了高大粗壮的洋槐树。现在想来,那一行刺槐既是我家的天然屏障,也是我家的幸福源泉。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发出米粒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蜒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
原先我一直认为洋槐花是不如流之花,难能登大雅之堂,钟爱它的人寥寥无几。它既不像傲霜斗雪的梅花,深受文人推崇,也不像高洁脱俗的莲花,深得诗人的青睐,更不如朵朵祁红罗的海棠,没有那份妖娆红艳,难得墨客的追捧,但随着阅历的增加,我发现我原先的观点有谬误,槐花的确是有一定数量的追随者的,世上总有一些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许因为其太过素洁质朴的缘故吧,想平凡但确因为平凡而变得不平凡,有相当一部分文人在作品中提及到它,多是营造渲染幽寂、凄凉、哀愁的环境氛围。比较有名的诗句,如宋·苏轼的“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再如唐·白居易的“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都是极好的诗句。
洋槐花不仅在文坛小有名气,而且在普通大众中也备受青睐。它既可以做药材,又可以做食材。洋槐花具有清水肿、降血压、抗菌等作用。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凉,可清热、止血,并可防中风。而做食材,历来就有杜甫喜欢吃槐花,又喜欢吃槐叶的传闻。鲜洋槐花经清水淘洗后,以面粉加水搅拌清蒸为宜,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汁原味和营养,槐花还可以用来炒鸡蛋、做槐花馅儿的包子、饺子等。
我最喜那新摘的槐花的清香,拿一串儿放在鼻子跟前,丝丝的甜味儿沁人心脾。每一次刚出锅的蒸槐花,我都能吃上满满一碗。直到现在,看到新上市的洋槐花,我仍会毫不犹豫地买回来。
这些童年记忆中采摘槐花的场景,每到槐花飘香时节总是一幕幕出现在我的眼前,使我想起故乡那洋槐树以及乡村生活的往事。童年时在故乡的村子里生活,我们家除了缺钱,最不缺的就是洋槐树和紫枣树。
后来,由于我家院子前面有人家要来盖房,我家不得不将所有的洋槐树刨掉。从此,我们家春天再也看不到满树洁白的槐花,再也闻不到满院的槐花香,再也听不到小蜜蜂采花蜜的嗡嗡声了。
洋槐树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洋槐花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美食。我将永远铭记童年时代洋槐花开的那些岁月;那些岁月是我深藏在记忆深处永不褪色的一幅画面。

作者简介:李恩忠 男,大专文化。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退休干部,爱好写作、摄影、旅游。 作品散见于《都市头条》《今日头条》《茌平文苑》《冬歌文苑》《孔雀东南飞》《作家荟》《新乡土文学》等网络媒体。

投稿须知
1、都市头条(ID:10950627)和茌平文苑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拒绝AI生成作品投稿。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6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11、都市头条(ID:10950627)茌平文苑与茌平作协旗下公众号茌平文苑,系同一编辑部,作者向茌平文苑投稿,即被视为将其作品的网络传播权,授予茌平文苑的两个平台。如不同意,敬请在投稿时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