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扎根乡土 让文化点亮乡村——南平望村民俗文化节侧记
作者/明桂芝 主播/大兵
清晨的曙光刚刚唤醒燕赵大地,河北省文研会16位文艺工作者便已踏上征程。文研会副秘书长明桂芝、朗诵委员会秘书长段秋菊等一行,怀着对乡土文化的热忱,驱车奔赴石家庄市井陉县南平望村,共赴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盛宴。
当朝阳跃至中天,南平望村广场早已是一片欢腾的海洋。与文研会携手演出的舞蹈队、战鼓队与歌唱演员严阵以待,眼神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南平望村党支部书记,石家庄市诗词协会的副会长安辰起、平望诗社社长冯国杰等本土文艺精英,更以最炽热的情怀,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那一刻,不同地域的文化血脉,在这片乡土上悄然交融。
九点半的钟声,恰似文化交响的序曲。段秋菊老师领衔的燕赵心连心艺术团惊艳登场,她们身着蓝花小衫,踏着行云流水般的舞台圆场步,将平剧表演唱《火红的太阳出东方》演绎得惟妙惟肖。当第一缕唱腔划破长空,瞬间点燃全场,喝彩声如潮水般涌来,为这场艺术与乡土的对话拉开了华彩篇章。
舞台上,精彩如璀璨星河接连绽放。乔建国老师即兴创作的《信念的力量》,经亚霓老师大气磅礴的演绎,字字铿锵,直击人心。
乔建国老师以浑厚嗓音深情献唱《我爱桃花我爱家》,歌声中饱含着对故土的眷恋。
葆林、隗合芝老师的新疆舞,以欢快节奏与灵动舞姿,带观众驰骋在辽阔草原。
李和平老师的《挂云山之歌》,用艺术重现百团大战时期三峪村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就防线的悲壮史诗。
诗朗诵《春》则绘就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长卷,让诗意在乡村的春风里流淌。
南平望村的乡亲们同样不甘示弱,热情奔放的舞蹈、婉转动人的独唱,每一个节目都凝聚着对生活的热爱,让现场观众沉醉其中。
演出落幕,安辰起书记身兼文化使者,带领众人穿梭于南平望村书画院,触摸历史旧址的斑驳印记,见证新村蝶变的辉煌历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新旧交替间熠熠生辉。
这场民俗文化节,不仅是视听的狂欢,更是文化的觉醒。文艺表演走进乡村,既滋养了村民的精神家园,也让传统艺术在乡土中重焕生机。年轻村民通过短视频平台,让演出片段跨越山河,收获无数点赞。文化的力量,在数字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此次联合演出,是文研会与地方文化组织携手同行的生动注脚。它让艺术扎根基层,让文艺工作者在乡土中汲取灵感,实现艺术的升华;也为未来更多元、更精彩的文化合作,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午后,追寻着英雄的足迹,全体成员在挂云山六壮士李平后人李和平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崇敬之心走进六壮士纪念馆。李和平老师声泪俱下的讲述,让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重现眼前。在烈士铜像前,文研会的文艺工作者以《挂云山之歌》《祖国颂》《信念的力量》为祭,用最真挚的声音,向英烈致敬,向祖国告白。
这场文化之旅,虽已画上句点,但艺术与乡土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会有更多文化之花,在乡村的沃土上绚丽绽放,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续写燕赵大地的文化传奇!
冯国杰
为挂云山活动群题
东来紫气送祥云,起舞夕阳倍有神。
朗诵诗歌春希望,深情留在雅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