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陡先生回忆录有感
王慧仙
捧读陡剑岷先生的回忆录时,泪水不断打湿书页,所有叹服之词都显得苍白,曾无比艳羡的向往最终化作一声叹息!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将甘肃临潭的人文地理、行政区划、风土人情深深烙印在脑海。
一、泪流满面之故;陡先生少时失怙,全赖寡母节衣缩食供其求学,与我恰是同病相怜。每当读到书中老妪为儿筹措学费变卖田产、夜半对烛缝补寒衣、颤手签下高利贷契据的段落,母亲当年佝偻着腰身在灶台与纺车间奔忙的身影便鲜活地重现在眼前。泪水便决堤而下,最终浸湿书页斑斑点点,只得掩卷平复心绪,待情绪稍缓再重拾书页。
我上学时已经是全国解放了风平浪静的六十年,虽然有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但能就近上学,学校离家只有十里路、翻越一座山就到学校了。不像陡先生在解放前40年代上学,临潭没有一所初、高中,小学毕业13岁的陡先生跋山涉水地去离家600里路的兰州、临夏上学,他母亲哪有不担忧的呢,真如唐诗中所写的“儿行千里母担忧。
二、感佩之一、年仅十三岁的陡先生为求学问,毅然别离慈母怀抱,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随大学生队伍跋涉求学。为避土匪劫掠、日军轰炸,他们踏着嶙峋山径攀援而行:时而贴崖壁蛇行如履薄冰,时而披荆斩棘穿越原始密林,历时六昼夜跨越六百余里莽苍山脉。少年稚嫩的双足磨出层层血泡,挑破后拭去血水仍咬牙前行,个中锥心之痛、彻骨之疲,今人实难想见!如此栉风沐雨三载寒暑,终在西北国立师范完成学业。今回乡省亲,见族中晚辈皆着时新洋装,观其谈吐俨然读书人模样。细问方知这些侄儿侄女多止步初一初二,辍学缘由俱是畏怯走读艰辛、不耐租房炊爨之苦。当我将陡先生负笈求学的往事及其终成油画名家的境遇娓娓道来,但见满堂青年面面相觑,赧然垂首间,懊悔之色漫上眉梢。
佩服之二、不论条件有多艰苦,只要学校录取就去上,例如;小学毕业,考上国立西北师范学校,由于战争年代学校的伙食不好,天天吃不饱,还要劳动建校,他就以学习为乐、忘记饥饿,下决心努力学习,准备毕业后在家乡当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设想着怎么教好乡村学生。而后又上岷县农业学校,认真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欲望流露与母亲时,得到最理解儿子心意的母亲坚决支持,借贷了五十元“驴打滚”的高利贷去兰州考大学,由于以前学校没教英语,所以每次报考英语零分,大学招生“见零不取,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虽然几经挫折,经自己的努力,再加在国立师范学校学绘画的画技过硬,最终还是上了兰州师范学院,实现了当美术老师、当一名油画家的理想。
佩服之三、骑脚踏车写生的行程达六万多公里,从兰州到冶力关、莲花山、卓尼、甘南等地都是六百多里路,并且路又不好,骑脚踏车多次去写生多艰难啊!他的写生毅力真是惊人。这次我回老家,遇见我的同学曾维群,当我提到陡先生时,他说:“陡先生我认识,他从兰州骑脚踏车多次来康多写生,成了我们康多干部、农民、男女老幼的好朋友,每次到写生地点,汗流满面,一口水也不喝的摊开写生用具就飞快的画起来,再通过取舍修改,人物、动物那简直栩栩如生、树木、山山水水、大路小径就像原封不动的搬在了他的画上……。”我们去莲花山时,有个同路人说:“陡先生在我们这里写生时,可朴素了,一点不像城里人,衣食住行和我们乡里人一模一样,一点不讲究,要是干部们都像他一样平易近人就好了。”凡是知道陡先生的人,没有不说陡先生如何,如何不好的。
佩服之四在那个特殊时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陡先生烧掉了不少心爱而难得的江南写生画,可他不灰心,为了追求风景写生,不但骑脚踏车跑遍了甘肃远近的风景区,还利用开会、旅游的机会多次乘车去全国各地写生,陪夫人旅游也是以写生为主,在他坚持不懈写生精神的感动下,学生张文平专为老师写生买自驾车拉上去新疆等地去写生。而且利用探亲机会走出国门,在美国写生办个人画展,受到丹娜.爱德萨尔学者的专项研究出版了专著《天人合一的意境——陡剑岷的艺术》,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书中对陡先生的风景画给予很内行的高度评价。向世界介绍了陡先生的艺术、人格。为我们国家长了志气、争了光。
敬叹之五、十三四岁的陡先生便知孝养慈母,省吃俭用攒下奖学金购置铅笔、本子、书籍与颜料,更将铜制洗脸盆如护珍宝般贴身携带。路遇强人劫掠时,少年竟声泪俱下地追讨,其赤子孝心令匪徒动容,不仅原物奉还,更见少年将钱财尽数孝亲,自己分文未动。反观今日子女,只知伸手索取。此番归乡所见,子弟考取院校后,家长为酬谢贺喜乡邻,置办鸡羊酒菜耗资三千余元,临行尚需筹措两万元学资。问及来源,满面风霜的父亲嗫嚅道:"我们两口子打工攒下半数,余下的全靠东挪西借。"其母攥着围裙角叹道:"王老师您看,他爹愁得整宿睡不着,孩子倒嫌贺喜时我们招待不周。"闻之扼腕,难道这些孩子竟看不见父母青丝熬成白发的艰辛?

三、为何深切的倾慕终化作唏嘘?陡先生于求学之路上,虽置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家境贫寒仅靠单亲支撑,却以筚路蓝缕之志砥砺前行。每逢命运转折之际,总得良师襄助:潘国彦的慧眼识珠,吕斯百的春风化雨,杨生华的雪中送炭,皆是其攀登理想之阶的基石。尤令人慨叹者,当考学因英语零分屡屡碰壁,理想之火行将熄灭之际,竟得素昧平生的监考教师慨借画笔,助其破格参与专业考核,终得金榜题名,恰似枯木逢春,朽木成器。既圆少时执教丹青之夙愿,更蒙油画名师倾囊相授,自此徜徉于风景油彩之间,与艺术终生缱绻。虽秉刚正不阿之文人风骨,却能于整风运动惊雷乍起时负笈写生,在文革狂潮席卷大地时潜心进修,于时代飓风中觅得方寸桃源。
反观自身,自幼痴迷绘事,校园墙报常留墨痕,小学毕业本以魁首之姿考入中学,却因慈母伤病辍学务农。当大队书记以赤脚医者之职相邀,仍执守大学梦想婉辞机缘。六六年本应初中毕业,偏逢浩劫骤至,被扣上出身成分不佳的枷锁,与高中失之交臂。直至七九年方知复学契机,恳求包函均校长许我参与高一期末试炼,得允"任一科目不及格即留级"之约。三日军训方毕便临大考,犹记政治口试前夜,独对茫茫题海无所凭依,幸遇同窗陈爱萍不吝相告。当抽中完全相同的试题时,恍若天意垂怜。终以全科及格续读高二,然高三学制骤缩未及修毕,又因出身牵累无缘大学推荐,唯回乡执起民办教鞭,在黑板与粉笔间延续未竟的艺术之梦。
七三年报考大学,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这次是最伤害自尊心的一次,胡思乱想……被最了解女儿的母亲察觉,在母亲的开导之下,死心塌地的做民办教师工作,在这期间,林业区招工,民办老师转公办老师每次都是上报的材料齐全,盼来的是失望加失望,直至七八年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七九年通过考试转正了,调到天津因地方口音重,教课怕影响教学质量,任美术老师,从此发奋自学绘画,没有名师指导,只好“照葫芦画瓢”地学,所以在羡慕陡先生实现理想,成为一名油画家同时叹息自己的求学,工作、学画的艰苦历程。
我生于甘肃临潭新城之畔,长于新城炊烟之中,却始终未曾邂逅冶力关的冶海冰图。虽能细数临潭八景——连峰叠嶂的景秀、鎏金熔铁的夕阳晚照、玉珠流转的洮水流珠......这些诗意的名字终究只是纸间墨痕。透过陡先生的画册,方知"洮水流珠"原是寒冰在洮水间碎裂成万千琉璃珠玑,与浮冰共舞出绸缎般的波纹。画中天地:两岸雪色如素绢铺展,苍劲的青松垂下冰绦,竟将凝固的冬景酿出了流动的韵律。后来沉浸于陡先生的回忆录,那些沉睡在群山褶皱里的风景与民族风物,才像经年窖藏的陈酿,渐次蒸腾出醉人的芬芳。
陡先生的回忆录以我来看是一部流光溢彩、意蕴深远,让人受益匪浅,不可多得的宝典,我想青少年看了更有启发性。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早年创作,发表过几篇作品,上海“母亲陵”曾获奖。近年,相继在《茌平文苑》发表散文若干。

投稿须知
1、都市头条(ID:10950627)和茌平文苑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拒绝AI生成作品投稿。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6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11、都市头条(ID:10950627)茌平文苑与茌平作协旗下公众号茌平文苑,系同一编辑部,作者向茌平文苑投稿,即被视为将其作品的网络传播权,授予茌平文苑的两个平台。如不同意,敬请在投稿时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