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拨毒散糯米藤
文/李广昌
在南安的溪谷林下,山麓水沟边,湿润肥夭和阳光充足的土坎矮草丛中或石缝中,常常能看见,一丛丛伏地而蔓生的,披针形绿叶随风轻摆,叶背密布着银白色绒毛,犹如月光凝结的露珠。这种夏秋间,开着淡绿色雌雄同株小花的植物,被民间称作糯米藤的荨麻科植物,又名糯米团,糯米莲,大红袍,糯米草,蔓苎麻,小拨毒散,小粘药,乌蛇草,红石薯,贯线草,土加藤等。
民间在救荒年代喜欢摘糯米藤的嫩茎叶焯熟,清水漂洗后,炒食,口感鲜嫩滑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蔬菜食品。
糯米藤还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它味甘,微苦,性凉。《中华本草》称其有清热解毒,健脾消积,利湿消肿,散瘀止血的作用。
主要用于乳痛,肿毒。痢疾,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疳积,带下。水肿,小便不利,痛经,跌倒损伤,血管神经性水肿,咳血,吐血,外伤出血。
民间老人喜欢用糯米藤根适量捣烂。醋调外敷,治疗乳腺炎及疔疮;用糯米籐适量和猪瘦肉,酒水各半同燉,服汤食肉,治疗白带;用鲜糯米藤根适量加少许盐同捣烂外敷患处,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用适量糯米藤干根研粉,和猪肝加水炖熟,去渣喝汤治疗小儿疳积。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糯米藤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酚酸类(绿原酸,咖啡酸)多糖,三萜类,皂甙,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及少量微量元素。
现在药理研究证明,糯米藤的提取物具有抗炎与免疫调节,抗菌与抗病毒,抗氧化,止血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当我们古人应用中华本草的千年智慧锁,被西方医学的实验室中所破译的化学密码打开时;当糯米藤的清热解毒与现代医学的抗炎,抗菌,抗病毒产生同频共振时;他们的经验认知与现代科学在分子量子层面上产生奇妙共鸣时,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提醒我们:伟大的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应对各种疾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