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玉峰系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
天山还记得
—献给"兵妈妈"朱立凤
作者:尹玉峰(北京)
天山还记得,您把梅子黄时的江南雨
装进戍边的行囊;十六岁的皎洁月光
洒在军垦田里,“唯凭一掬清纯质
留得温柔在世间! ” 十二个寒暑的
针脚,是您用青春绣出的棉花般柔软的
时光,把乡愁缝进所有需要温暖的胸膛
回访的那一年,照相机在松拜哨所流泪
战士的一声”妈妈” 在冰凌垂挂的镜头里
开出水仙!您用羽绒服裹住的何止
是一个士兵被冻得颤抖,那是整个
边关最温暖的春天!从此 "儿啊"的声声呼唤
震撼了高原,每个兵儿的回望都穿越了雪山
十九面锦旗在风中飘动出九百六十万页
写不完的家书,飞越帕米尔时 , “我们在
边防想念您! ” 永远镌刻在戍边石上
所有的白杨树都转过身来放声歌唱
是您把三十年的风霜酿成了一壶可以温暖
整个边关的酒,煮沸了一碗民拥军的甜汤
如今"兵妈妈"躺在病床上,手指在床单上
做出”缝补"的形状,仿佛要给每座雪山都
添件温暖的棉衣裳,不能让”兵儿”
冻着, 您的牵挂感动了满天星斗
那是哨所的灯在为您点亮,祝愿“妈妈”早日
康复的”兵儿”站成一排排健壮挺拔的小白杨

↑图片由朱立凤提供,↓图片由顾锁英拍摄
【转】“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朱立凤:爱洒边关暖兵心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刘郑伊 杨仰优 责任编辑:孙悦
2025-03-03 06:54:04 0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江苏省常州市七旬老人朱立凤——
爱洒边关暖兵心
■刘郑伊 杨仰优
2月底的一天,“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朱立凤,收到从新疆伊犁军分区松拜边防连寄来的包裹。这是“兵儿子”们寄来的戍边石——上边写着“我们在边防想念您”。朱立凤看着看着,眼眶红了。
今年是朱立凤与松拜边防连官兵相识的第30年。她的拥军情结,则要从更早时候说起。
1966年夏,不满16周岁的朱立凤瞒着父母报名支援边疆,成为一名军垦战士。12年的支边生活,在她生命中留下了浓浓的边疆情结。1978年底,朱立凤回到家乡江苏常州。
1996年9月,爱好摄影的朱立凤随中国摄影家采风团来到了松拜边防连。零下40摄氏度的天气,看到与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边防官兵顶风冒雪站岗巡逻,她心疼极了。那天,朱立凤和官兵一起谈人生、谈理想,也谈当年在新疆的军垦岁月。临别之际,班长蒋斌情不自禁地喊出“朱妈妈,欢迎您再来”。一声“朱妈妈”,喊进朱立凤的心里,由此开始了延续30年的“母子情”。
1997年中秋节前夕,朱立凤再次来到松拜边防连。一到连队,她首先来到炊事班,指导战士们提高厨艺,又帮他们缝补衣服,嘘寒问暖拉家常。中秋节那天,朱立凤悄悄买来月饼,可指导员崔景忠说啥也不肯收。“中秋佳节,你们不能和家人团圆,我代表你们的妈妈给儿子买块月饼,怎么不行?”朱妈妈情真意切的一番话,打动了连队官兵。
这些年,朱立凤先后21次不远千里上高原边关,看望慰问松拜边防连官兵。她给官兵送来电脑、健身器材、桌椅等物资,还专门成立“个人成才基金”,凡立功或考上军校的官兵,都给予奖励。她的企业先后安置松拜边防连近20名退役战士。
朱立凤慈母般的爱也激励着松拜边防连官兵,该连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19次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6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如今,古稀之年的朱立凤膝关节不适加重,不宜远行,可她的心始终牵挂着远方的“兵儿子”们。她说,和“兵儿子”们的感情,永远断不了。

都市头条 北京头条 天津头条
上海头条 重庆头条 雄安头条
深圳头条 广州头条 东莞头条
佛山头条 湛江头条 茂名头条
惠州头条 江门头条 沈阳头条
抚顺头条 大连头条 锦州头条
鞍山头条 本溪头条 辽阳头条
海城头条 盘锦头条 福州头条
厦门头条 圃田头条 三明头条
泉州头条 漳州头条 南平头条
龙岩头条 成都头条 绵阳头条
杭州头条 宁波头条 温州头条
廊坊头条 嘉兴头条 台州头条
金华头条 丽水头条 舟山头条
济南头条 青岛头条 枣庄头条
合肥头条 长沙头条 株州头条
湘潭头条 岳阳头条 衡阳头条
邵阳头条 常德头条 益阳头条
娄底头条 永州头条 武汉头条
南昌头条 九江头条 赣州头条
吉安头条 上饶头条 萍乡头条
新余头条 鹰潭头条 宜春头条
抚州头条 南宁头条 昆明头条
太原头条 大同头条 长治头条
阳泉头条 晋中头条 晋城头条
成都头条 雅安头条 乐山头条
资阳头条 绵阳头条 南充头条
临汾头条 运城头条 吕梁头条
朔州头条 呼市头条 包头头条
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社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