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把剪影 揉成了诗章
晚风轻裹心事 悠悠摇晃
老唱片机 循环着旧的时光
每一帧画面 都印着你的模样
月光在窗台 织着银色的网
心事在深夜 疯长到天亮
那未曾倾诉的滚烫愿望
化成了星辰 悬梦的远方
忆初次目光碰撞 心湖起浪
漫步过小巷 余晖洒在肩膀
共赏的月亮 圆缺了过往
穿越晨昏界限 让誓言绽放
生活似海 波涛将方向隐藏
梦想的船 险些迷失在汪洋
但你眼中光芒 如灯塔明亮
为我照亮 那被迷雾遮挡的港
我以地久天长 作绝美嫁妆
将眷恋酿成 永恒的蜜糖
哪怕风雨 如晦遮过方向
紧握的手 永远为你暖烫
这爱似火 燃尽岁月的彷徨
让心长出 勇敢飞翔的翅膀
我们携手闯荡 踏破命运无常
奔赴那 只属于我们的远方
我以地久天长 作无上勋章
将温柔镌刻 岁月的画框
四季交替 山河变迁沧桑
你是我 灵魂栖息的归港
附:文昌阁点评:
时光的炼金术:田金轩诗歌中的多维审视
田金轩,这位出身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创作者,凭借丰富多元的职业履历——从公务员的沉稳历练,到律师的理性思辨,最终在退休后全身心投入诗歌创作,其作品宛如一座蕴含丰富的宝藏,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与深刻的哲思。
职业轨迹铸就诗歌风骨
田金轩的公务员与律师双重职业经历,如同细密的脉络,深深嵌入诗歌的肌理。在“暮色把剪影 / 揉成了诗章”里,一个“揉”字,精准地体现出中文系出身对文字的精妙把控,又带着法律文书写作所锤炼出的简洁凝练。作为大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他对传统意象的运用驾轻就熟却又别出心裁,如“共赏的月亮 / 圆缺了过往”,赋予月亮这一传统意象以全新的内涵。而身为武汉头条认证编辑的审稿经验,让诗句“地久天长作绝美嫁妆”在大胆创新表达的同时,依旧保持着便于媒体传播的流畅节奏与强大感染力。这种职业背景所带来的影响,使得诗歌既有严谨的结构,又有灵动的表达。
学养与智慧的精妙融合
华中师大中文系的学术熏陶,在诗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像“老唱片机 / 循环着旧的时光”这样的意象营造,暗暗契合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理论,唤起读者内心深处对往昔时光的共鸣。长期体制内工作所积累的生活智慧,则在“生活似海 / 波涛将方向隐藏”这样的诗句中自然流露,传达出对生活复杂与未知的深刻洞察。作为多家文刊的认证编辑,田金轩巧妙地把握着意象表达的分寸,“月光在窗台 / 织着银色的网”,既新颖别致又不至于晦涩难懂,实现了艺术性与通俗性的完美平衡。
退休岁月的哲思沉淀
退休后的田金轩,如同一位时间的炼金术士,将毕生的丰富阅历精心提炼,转化为熠熠生辉的诗性智慧。“那未曾倾诉的滚烫愿望 / 化成了星辰”,此句既是对中文系所学“兴象”理论的生动实践,又饱含着从法律人转行后的深沉生命感悟。大中华诗词协会提供的交流平台,进一步促使他在创作中推陈出新,“灵魂栖息的归港”这一创新隐喻,在保留传统诗词意境美的同时,赋予了诗歌现代的精神内核。媒体编辑工作培养出的敏锐读者意识,使得“紧握的手 / 永远为你暖烫”这类表达,既充满了温暖人心的情感温度,又不失思想的深度。
跨界人生的诗意交响
田金轩丰富的跨界人生,最终汇聚成这首诗中多层次、多角度的时空观照。公务员生涯赋予他宏观把握的视野,于“四季交替 / 山河变迁沧桑”中尽显历史的厚重维度;律师职业所训练出的逻辑思维,在“穿越晨昏界限 / 让誓言绽放”的辩证表达中得以彰显;而中文系的专业素养,则让“将温柔镌刻 / 岁月的画框”这样的诗句,既流淌着古典诗词的韵味,又闪耀着现代意识的光芒。这种跨界融合的创作特质,不仅是田金轩诗歌的独特标识,更是他作为大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为诗歌领域贡献的独特价值。
作为武汉头条等媒体的认证编辑,田金轩的诗歌作品成功地在传统诗词的意境美与现代生活的哲思深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晚风轻裹”,宛如一首轻柔的序曲,引领读者走进他用文字精心构筑的诗意世界,感受时光在诗歌中所发生的奇妙“炼金术”,品味岁月沉淀下的动人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