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凝情,岁月留痕
13师63团 茅建银
在余姚,有位名叫杨志钿的战友,他的心中藏着一段炽热而深沉的铁路情怀。走进他公司的办公室,便能看到一段独特的铁路静静横陈,它虽不长,却承载着厚重的岁月。

(情系铁路:一段铁路,一段情)
这段铁路,是他青春的勋章。1978年3月6日,年轻的杨志钿怀揣着保卫祖国、建设家园的理想,应征入伍,成为北京密云中国人民解放军89362部队的一名铁道兵。彼时,铁道兵承担着艰巨的铁路建设任务,他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将钢铁动脉不断向远方延伸。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杨志钿和战友们奋战在沙通铁路建设一线。建设初期,条件艰苦卓绝,物资匮乏,机械设备也十分有限,但他们毫不退缩。面对高山的阻拦,他们靠人力一点点开凿隧道,一锤一锤,敲出希望的通道;面对河流的湍急,他们肩扛手抬,搭建起坚固的桥梁,让铁轨得以跨越天堑。炎炎烈日下,他们的汗水湿透衣衫,却顾不上擦拭,专注于手中的工作;凛冽寒冬中,他们的手脚长满冻疮,依然坚守岗位,确保工程进度。每一根铁轨的铺设,每一颗道钉的固定,都倾注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饱含着他们对铁路事业的无限忠诚。

(刘全和、刘全利双胞胎兄弟是著名喜剧演员,他们曾在铁道兵文工团服役,这是他俩在这段铁路上体验生活)
如今,办公室里的这段铁路,是他与过去对话的窗口。当他的手轻轻抚过那带着岁月痕迹的铁轨,往昔的场景便如电影般在脑海中放映。他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那些年轻的面庞上洋溢着无畏的笑容;耳畔响起了工地上激昂的口号声,那是他们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力量之歌;他还记得在艰苦的施工环境中,大家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一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那份真挚的战友情,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深厚。

(铁三代传承铁兵精神)
这段铁路,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在现代化的办公环境里,它时刻提醒着杨志钿和公司的每一个人,要坚守初心,勇往直前。就像当年在铁路建设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从未放弃,始终向着目标坚定前行。在当下的商业竞争中,也需要这种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去迎接挑战,创造辉煌。

(杨志钿会长在讲话)
它还是一座连接情谊的桥梁。岁月流转,当年的战友们各奔东西,为生活忙碌奔波。但每当他们相聚在这段铁路前,那些共同奋斗的日子便涌上心头,战友情谊瞬间被点燃,温暖如初。杨志钿作为余姚战友会的会长,对战友们关怀备至。他组织战友聚会,让大家有机会重温往昔;当战友们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在他的努力下,战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那份深厚的情谊在岁月中历久弥新。

(战友聚会合影留念)
这段静静躺在办公室的铁路,虽无声,却诉说着梦想、奋斗与情谊的动人故事。它是杨志钿人生的珍藏,也是余姚土地上一道独特而又充满情怀的风景,见证着一个铁道兵的热血青春,也见证着那份永不褪色的铁路精神和战友情谊 。 (2024年3月15日 写于余姚)
槛外人 202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