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范镇张氏文化(三)
王范镇西大街石头胡同张氏家族
王范镇西大街石头胡同张氏家族,共有四个支系。
1. 石头胡同张海江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居住在石头胡同中段西侧,为德里张氏家族大门祖张琇后裔。明末九世,先祖张五常自德里村迁居陈宋村(今上陈宋村)立祖,传至清代中期,14世张家先祖自下陈宋村,北渡洛河来王范镇经商,迁居石头胡同,称为石头胡同张氏。在石头胡同西侧有张家院。
本支张氏家族原保存有《张氏家谱》,后被烧毁,现仅存数页家谱残卷。可以证明本支张氏为德里张氏后裔无疑。德里《张氏家乘》收录有本支历代世系。迄今传9世,9户,40余人。现存长辈张海江是第6代人。


《张氏家谱》
2. 石头胡同张焕丙、张安民、张安成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居住在王范镇西大街路南石头胡同。
先世相传张氏家族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本支张氏家族始祖张公讳嘉猷。张氏神祗上排列有十一世人。始祖张公讳嘉猷传一子张丙。三世含瑞,四世林槐,五世起祥、福祥、贵祥,兄弟三人,分为三支。
现存张焕丙为12代人,保存有张氏神祗。本支张氏家族传14代,10余户,50余人。

张氏神祗
3. 石头胡同张召、张次民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为坞东村张氏后裔。
张氏始祖讳进,配卫氏,明朝后期迁居坞东村立祖。生三子,天敖、天场、天觉。
天场传三世:士彦、士英、士俊。
传至四世时,我振、我信、我文、我志,兄弟四人,分为四门。

坞东张氏四门祖张我志迁居中原村,清朝中期八世先祖张君赐迁居卢家原。清代后期自卢家原迁居王范镇石头胡同。
十三世张公(张次民老爷)来王范做生意,定居于石头胡同。张次民爷爷张庆。
本支张氏家族后裔15户,50余人。张氏后裔分布于王范镇石头胡同、洛阳市、三门峡市等地。
卢家原张氏家族:
卢家原张氏家族,为坞东张氏四门祖张我志公后裔支系,初迁中原村,后迁卢家原村。本支张氏家族现有30余户,100余人。
4. 石头胡同张铁当、张铁刚家族



本支张氏是西经局村西门张氏后裔。
西经局村西门张氏始祖富、荣兄弟二人,于明朝正德元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府永宁县大营村,后来张荣南迁钱塘县。张富在西经局村立祖,繁衍成族。至明万历四十一年突遭洛水洪暴,房产被毁,五世祖迁至杜家村(今中经局)、后又三迁至西经局村。传至十一世,张作霖迁居王范镇西大街石头胡同,今传五世,6户,26人。



重修张氏家谱序
国有史,方有志,家族有谱。夫家谱者,族之史册也。纪世系,序昭穆,明宗法,传家训,以昭示后人,不忘本源,继往开来。家训者,族之魂也,载先人之智慧,寓教化于无形。
家谱所记,非独名讳世系,亦含德行懿范,使后人得以观其德,效其行,以德修身,以礼齐家。族谱所载,非仅血脉之流传,亦为族人之精神纽带。家谱之修,非徒为记事,更为教化。其旨在传承族风,教诲子孙,使其明辨是非,知荣辱,守规矩,行正道。家谱之作,亦为族人之镜,反观自身,以先祖为师,自勉自励。
吾张氏家族,源远流长。明正德元年,始迁祖荣、富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之下,携家带口,历尽艰辛,迁至豫西河南府永宁县洛水之滨大营村定居,荣祖南迁,去向成谜。至明万历四十一年突遭洛水洪瀑,房产被毁,五世祖迁至杜家村(今中经局)、后又三迁至西经局村,扎根斯土,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从富祖至今已历经十八余世。
吾族自迁徙以来,耕读持家,睦乡邻,敦亲睦族。耕读并重,相辅相成,使吾族人既知稼穑之艰难,又通诗书之雅趣。
吾族人,处乡里之间,以和为贵,睦邻友好。以礼待人,以德服人,使乡邻和睦,共谋发展。此吾族之风,亦吾族之荣。
吾族之中,不乏名贤。或以文治,或以武功,或以技艺,各领风骚,名垂青史。列名于谱,非徒为显耀,更为激励后人,效法先贤,自强不息,以期家族之光大。
故吾张氏族人,秉笔直书,重修家谱,以明宗族之渊源,昭示家训,启迪后人。
十四世孙 京席撰序
七世 张愷,武生,民国六年县志记载。
武生张愷,妻韦氏,夫因经商殒于外时氏年24岁,舅姑多病,夫弟二人尚幼,代姑抚育之,既皆长娶妇娣姒。有媒孽于姑者,氏不与之较也。子一,年十五而殇,氏取姪为嗣。抚之如已出,授室生孙,孙娶妇王氏。年 24而孙又早殁,遗二子皆入邑痒。韦守节五十余年,王守节32年,道光八年旌表。
八世张超拔,庠生,例赠承德郎、修职佐郎。
九世 张长青,字相峰,乳名治,号竹萍,廪贡,同治、光绪年间任归德府儒学训导。
十四世 张京席,1973年6月出生,2011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在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任教。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成功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2024年8月再次当选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