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汤优烈,籍贯诸暨,杭州人
杭州第八中学69届初中毕业。杭州大学中文系(函授)本科毕业,文学士学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结业。
曾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战士,当过电影放映员、广播员。
回城后,一直在交通系统工作,退休前为杭州市交通局干部。
现为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会员,黄亚洲书友会朗诵团团长。
现居杭州市。

我的兵团岁月(共19章)
奉调三天门(第八章)
七一年六月六日这一天我的记忆很深。在妙西镇基山、在唐家兜过了半年兵团农业连队的生活后,就在这天突然接到从天而降的调令,要我向它们告别了……
前一天下午,连长交待我这两天趁空去营部领一些锄头、簸箕等生产工具回来,我应允明天一早就去。六日早晨一吃完早饭,我就解开停泊在饭堂旁小河边的拴小船的绳子,熟练地推梢、扳梢将船摇出了小码头。这小船可是我连主要的运输工具,连队驻地离营部七八里地,有大一点重一点的物品农具什么的,一般都得用上这条小船。
小河是那么的恬静、清澈,倒映在水中的清晰树影不时被前行的船头冲撞得若隐若现。我轻松地摇着船橹,任凭和煦的春风轻拂着我的脸庞,时而撩起我的衣裳,尽情享受着春天带来的些许情不自禁的喜悦,忍不住哼起了样板戏的选段,俨然像一个正在演出的演员。
大概四五十分钟吧,营部的小码头到了。我下了船正在拴船绳,营部通信员章汉忠(我中学的同学)走来了,看到我,似乎带着点儿神秘的表情问着:“优烈,这么巧啊,你到营部来干什么?”我立马答道“来为连里领点儿生产工具呀。”只见他一把将我拽回到船上:“走吧,走吧,还领什么工具,下午让你去师部报到。”“啊,真的”?我不敢相信。小章随即拿出一只信封对我一扬“看,这就是师部的调令,营里让我直接送到你们指导员手上”。这时我才觉得这应该是真的。原来小章已打电话到连里,得知我一早就摇船上营部了,正到小码头等着呢。
这时,我又感到纳闷了,怎么会调我去师部,师部我可没有熟悉的人呵,到那去干什么呢?突然,我眼睛一亮,难不是与几个月前的那一幕有关,对,一定是的!
那是七一年春节前的一天,浙北大地北风呼呼,寒气逼人。昨晚接到连部通知,让我明天上午去营部一趟,也没说让我去干什么。所以,一早我就披着厚厚的军大衣(是我在黑龙江的哥哥前些天给我邮寄来的)上路了。前些天这里下了一场雪,远处山间还是白皑皑一片,路边树梢上也残留着积雪。兴匆匆行走的我望着此番景象,不禁哼起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的唱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不多会儿,就看到了营部的小山包。
当我跨进营部办公室时,见到几个同学战友(后了解她们借调在营部工作)正在和一位军人干部聊天。女同学小黄见我进来忙给那个军人介绍:“他,就是二连的文书汤优烈。”那位军人干部个子不是很高,端庄英俊。他细细打量了我一番,然后自我介绍:“我是师部宣传科的朱干事。哦,小汤,听说你喜欢文艺,会唱样板戏,唱几段听听怎样?”我一愣,望望旁边站着的几个同学,显出有点儿尴尬和不太好意思的神态。朱干事即刻明白了我的意思,马上改口“那,我们借用一下营长的宿舍,到那里去唱,好吗?”我爽快地点了点头。
进了营长的房间,门一关,朱干事就将手里拿着的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剧本递给我:“就唱你会的杨子荣唱段”。那个年代,样板戏几乎人人都会唱,真不行的也能哼几句,能唱全的也蛮多。说实话,由于自己比较喜欢,平时常在练练唱唱,这些唱段几乎都会,只是不太精罢了。我从头至尾将杨子荣的所有唱段尽情地唱了个遍,看起来朱干事好像还算满意。接着他用手打着各种节奏的拍子,让我跟着学打;还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摆几个Poss,让我也学着做。我当时感到很好笑,但还是认真地学做了,直到他点头为止。后来我得知,朱干事原来当过体操运动员,得过体操全能冠军,又在浙江歌舞团干过舞蹈演员,曾经在杭州汪庄专门为毛主席表演过舞蹈节目,后来从军了,在部队从事文艺方面的工作。兵团组建后,他到兵团三师宣传科任文化宣传干事。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 朱干事让我与他一起回到办公室。他打开笔记本,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问我会什么乐器,我告诉他基本都不会,就是会吹几下笛子;他又问我其它还有什么专长,我说担任过学校的广播员,还是学校毛泽东思想广播站的站长,平时还会拨弄拨弄扩音机、留声机什么的。朱干事都一一记下了。至此,这一幕有趣的“情景剧”算是落下了帷幕。
回连的路上我一直思忖着,这莫非是师部要排演革命样板戏找演员?其实我只是喜欢平时唱唱玩玩,对演戏并不感兴趣,管他的,反正任务完成了,心里还挺高兴的。这以后的几天里还在惦记着这事儿,看看没有动静,就渐渐地淡忘得没影了。
看来几个月前演的“情景剧”一定是师部来调令的缘由,我一下心情大开,手中的橹也越摇越快,小船欢快地向连队驶去。通信员小章坐在船头,望着我大声说:“优烈,你呀真幸运,跳出连队,直接到三天门师部大机关工作,多神气呵。”是啊,师部大院会是什么模样?兵团的连长、指导员都是军人,那师机关肯定多是军人,师部大院肯定很气派,大门有兵团战士站岗吗?此刻,我的心里充满了对三天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不多时,连队的小码头就到了。小章起身去找指导员,我不安地问,如果指导员不同意我走,怎么办?他笑着说,你放心吧,这可是师部的调令,可不是什么征求意见,营里都二话没说,连里能不放人?
不一会儿,指导员来找我了,将师部的调令交给我,并一脸不悦地说:“官僚主义,上午來调令,下午就要去报到,连队文书有不少交接工作要做的嘛,小汤,你明天去师部报到,下午将移交的事办好”。这下,我就像吃了颗定心丸,那高兴劲儿不用提了。
连里决定,由连部卫生员小陶临时接替文书工作。下午,我与他办完了所有的移交。晚上,我一一上宿舍向同学、战友们告别,听着他们述说的美好祝福之语,望着他们投来的羡慕的目光,心里美滋滋的。这一晚翻来复去的就是睡不着。
六月七日晨,兴奋了一夜的我早早起床了。天气真好,我到连部营地四周流连了一圈,吃完早饭后,就向唐家兜告别了。老同学施锦钊(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我连耕田班班长)主动陪伴我前往。这十五六里路的乡间小道,我从未走过,若不是他的同行,我一个人根本走不了。他肩挑着我的背包行李和板箱,我提着旅行包和网线袋,踏上了去湖州城的小道。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聊连队、聊同学、聊未来,走走歇歇两个多小时(这一幕一直印在我的记忆里,打心眼儿里感激这位实诚助人的老同学),终于到了湖州长途汽车站,踏上了去三天门的长途汽车……
就这事,我一直有个感叹:那个年代,空气是那么清新、纯正,一个偏僻农业连队的战士调往师部大机关,就是那么简单。人与人之间可以素不相识,但互相间的关系朴实真诚,一旦工作事业需要,一纸调令就行,根本无需请客、送礼什么什么的。联想当今社会众多金钱至上、歪门邪道的表象,真让人汗颜。
(未完待续)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