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香里的博欢
文/烛愿
二十六年前前,当我以英语教师的身份踏上黄堆中学的讲台时,一个温柔的梦便在我心底悄然生长。
我憧憬着有那么一天,能辟出一方融合书画与阅读写作的静谧天地。
下班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如碎金般洒在浸着墨香的古朴的书案上。“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我带着一大堆纯真的孩子,沉浸于书画与阅读的世界。我们一同走进古诗词与小古文的诗意天地,也一同饱蘸墨汁与热情。我陪着可爱的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勾勒梦想,那画面,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一般宁静而美好。
如今,我坚持古诗词阅读与作文教学已然二十六年了,可书画于我的梦想终究是未竟的遗憾,直到十年前与博欢书画空间相遇。
每当走进博欢书画空间,墨韵便如春溪漫过心田。小袁老师立在满墙字画前调色,笔洗里的清水晕开几缕靛青——这位博欢的主人,像极了他案头那盆苍翠的文竹,清逸中自有一番风骨。与我们古诗词课堂不谋而合的是,他的教学亦不慕名利,不逐浮华,只愿将书画之美化作润物无声的细雨。
在这里,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都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大家围坐在一起,拿起毛笔,蘸上墨水,在洁白的宣纸上书写、描绘。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外界的喧嚣与纷扰都被隔绝在外,只剩下笔尖与纸张的轻柔触碰,和心中那份对书画的热爱。
小袁老师有时会将珍藏的名家字画徐徐展开,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如同触碰沉睡百年的蝴蝶翅膀。从他对这些作品的珍视程度,可知他对书画事业的用心之深。
他不仅用心教学,还会给坚持书画的学生奖励。那些奖品,或是他亲笔创作的书画作品,或是毛笔、字帖等与书画相关的物品。每一份奖励,都承载着他对学生的鼓励与期望,激励着大家在书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这里,书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行为,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传递。有时候,写完字,我们还会来个"墨香宴"。
“墨香宴”不用刻意提前准备,是很随意很自然的一个临时起兴,我们有时候会在教室旁侧的厨房里,大家一起下厨,亲自动手做一顿。大家分工合作,洗菜、切菜、炒菜,欢声笑语回荡在厨房里。有时候,我们也会到外面聚餐,画作一收拾,随意一个人提议,也包括我和小袁老师,大家便欣然前往,找一个特色餐馆。我们会一边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一边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交流着书画的心得,那份亲如一家的感觉,让人倍感温暖。
小袁老师用他的热情与执着,打造了一个充满爱与美好的书画空间。博欢书画空间就像是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个遇见它的人。
十年间,我见证过怯生生的孩童成长为挥毫泼墨的少年,也见证过被生活磨出老茧的双手在宣纸上绽放墨梅。
每周一两次,下班后只要能挤出时间,我都会去博欢书画空间一趟,在这里,我们一起书写着梦想,描绘着未来,让生命在墨香中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作者简介:

郭晓娟
笔名烛愿
国家图书馆阅读指导师
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
宝鸡市现代文学学会会员
宝鸡市国学研究会监事
植物园社区红色驿站负责人
植物园社区小桔灯志愿服务队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