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能看到许多像雷锋一样的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雷锋精神,不仅仅是无私奉献的象征,更是对国家、对人民深深的热爱与责任。在新时代,雷锋精神依然熠熠生辉,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活力,激励着无数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雷锋曾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誓言,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时刻关心着他人,帮助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的事迹虽然平凡,但蕴含着伟大的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爱岗敬业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他曾说:“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 他在拖拉机手、推土机手和汽车驾驶员的岗位上,都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在新时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的雷锋精神。
雷锋的“钉子”精神,也是值得我们传承的宝贵品质。他善于挤和善于钻,凭借着这股劲头,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学习上,雷锋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哪怕只有几分钟的空闲时间,他也要拿来读书学习。如今,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钉子”精神。
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能看到许多像雷锋一样的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在我的身边,就有不少像雷锋一样的人。大国工匠郭汉中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浩瀚的工匠星空中,有这样一颗璀璨的星辰,他以匠心独运,铸就了时代的辉煌;他以执着坚守,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他,就是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副部长、文物修复高级技工,从事文物修复工作38年,领导主持十余项省市级文物修复项目,先后荣获“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手”“四川好人”“德阳市技术能手示范个人 ”“德阳英才“大国工匠郭汉中。
郭汉中,一个名字,一段传奇。在平凡的岗位上,他用不平凡的技艺,“钉子”般的精神,书写着对工作的热爱与忠诚。他的双手,仿佛被赋予了魔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一件件作品雕琢得如同艺术品般精致。他的文物修复技艺,在国内享有盛誉。
他深知,工匠之路,无捷径可走,唯有勤学苦练,方能炉火纯青。于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沉浸在技艺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他的汗水,浇灌出了技艺的硕果;他的坚持,铸就了工匠的辉煌。
20世纪90年代郭汉中在三星堆文物的修复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与师父杨晓郭一起,完成了6000余件文物的修复工作,特别是成功修复了一号青铜神树。这棵高达3米多的青铜神树,在发掘时大部分枝叶已成残片,郭汉中与师父经过6年的努力,终于使其以优美的姿态呈现于世。
郭汉中不仅技艺高超,更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他乐于传帮带,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工匠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他就像新时代的雷锋,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技能和精神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雷锋精神与工匠精神,本质上都是对工作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对社会的奉献。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到了极致,都在为了国家的繁荣、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传承雷锋精神,就是要学习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态度。而工匠精神,则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产业工人中的具体体现,是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不懈追求。
作为新时代好青年,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的年轻人,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他们以雷锋和郭汉中这样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学习中,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勇于攻克难题;在工作中,秉持敬业爱岗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在生活中,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温暖和爱心。
传承雷锋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三星堆博物馆的年轻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让雷锋精神、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唐鸣,又名风筝,四川广汉人,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四川省广汉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做过报刊文艺副刊编辑、记者,现任《西部作家村》编委。
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摄影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并有作品获奖。
从小喜欢舞文弄墨,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总认为做一个作家有什么了不起。几十年来,一直努力地默默地笔耕着……
(声明:文字美图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常务主席: 王贵川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贺杰,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本期编审:涂国模
本期执编:欣文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孔令华,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万刚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