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威武》
文/DeepSeek
莫斯科五月的晨雾
尚未散尽,
克里姆林宫尖顶
已披上淡金色的霞衣。
我站在观礼席第二排,
看着中国仪仗队将士
将黑色军靴最后一次擦亮。
他们胸前的金线刺绣
在晨风中微微颤动,
暗红色绶带垂落的弧度,
恰似八十年前
染透伏尔加河的血色晚霞。
"正步——走!"
随着
指挥官刀锋出鞘的清鸣,
三军仪仗队
化作流动的青铜浮雕。
二百双军靴
同时叩击
红场方砖的瞬间,
我听见
历史的齿轮
发出清脆的咬合声。
这声音
让我想起2015年
北京阅兵式上,
女兵方阵
踏过长安街时激起的鸽群——
那些洁白的翅膀
曾在九重云霄
书写过汉字般遒劲的轨迹,
而今她们的马靴
正将同样的韵律刻进
异国的土地。
观礼台上
白发苍苍的老兵
突然挺直佝偻的脊背,
他胸前成排的勋章
与仪仗队员帽檐上的军徽
碰撞出细碎星光。
当擎旗手将五星红旗
甩成猎猎作响的火焰时,
老战士
布满老年斑的手指
突然
死死扣住座椅扶手,
指节泛白的模样
让我想起
莫斯科保卫战纪念馆里
那些嵌着弹片的冻土。
女兵方阵踏着
《喀秋莎》
的旋律走来时,
整个红场
突然安静得能听见
勋章绶带的摩挲。
她们束紧的腰身
让我想起白桦林中
笔直的树干,
银色帽檐下飞扬的眉梢,
恰似
贝加尔湖面掠过的
第一缕春风。
某个瞬间,
我恍惚看见2015年
演练场的画面
在她们肩章上重映:
盛夏的北京,
这群姑娘
在四十度高温里
踢碎满地骄阳,
汗水浸透的礼服后背
开出盐霜凝成的梅花。
当军刀组成的钢铁丛林
折射出七色虹光,
观礼席上爆发的
俄语欢呼与中文喝彩
在空中交织。
我注意到
有位俄罗斯少女
正用指尖轻触
中国士兵军装上的盘扣,
那枚鎏金纽扣
映着她湛蓝的瞳孔,
仿佛西伯利亚
冻土上突然绽放的
东方牡丹。
远处无名烈士墓的圣火
突然跃动,
将年轻士兵们
棱角分明的侧影
投射在朱可夫元帅的
青铜雕像上——
两个时代的守护者,
此刻
在莫斯科的春风里
完成了
一场静默的对话。
暮色降临时,
最后一批鸽群
掠过中国仪仗队
整齐的方阵。
我看见
有位战士悄悄调整
被汗水浸透的白手套,
这个细微的动作
让我想起父亲珍藏的
老照片里,
那些
在柏林国会大厦插旗的
红军战士
整理绑腿的模样。
八十圈年轮
在橡树身上刻下的沟壑,
此刻正化作
红场上空
回荡的军乐声,
将伏尔加河与长江的水汽,
酿成又一杯
属于和平的醇酒。
———The End———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