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四月的洪洞,柳绿花红。2025 年 4 月 20 日,离高考仅剩 48 天,“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创始人孟国泰先生第三次走进洪洞三中,与高三三个班的孩子们一起冲刺高考。在“语文限时测评改”中,孩子们现场答题、批改、评价,还选出了“今日高考冲刺作文之星”若干名。现选高三436班樊星蕊同学的作文,以飨读友。
何为美?是向阳而生的树苗,历经岁月洗礼,终成参天大树时,枝干上镌刻的一道道裂痕,记录着成长的印记;是雏鹰展翅翱翔于天际,羽翼间承载的伤痕累累,铸就了飞翔的荣耀;亦或是瓷器烧制过程中,釉面偶然裂开的细纹,于不经意间绽放出独特的美学韵味……美,以千姿百态的形式,在世间静静绽放。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从未停歇。在温度计尚未问世的年代,工匠们凭借经验烧制瓷器,温度的微妙差异,造就了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那些看似偶然的瑕疵,实则蕴含了匠人的智慧与自然的鬼斧神工,成为了一种被世人推崇的美学范式。这不仅是瓷器之美的独特展现,更是人类对于美的深刻理解和包容。
顺势而为,坚持不懈,努力绽放的奋斗之美,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人生的道路。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舞台上,小将潘展乐以46秒20的惊人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勇夺金牌,他的每一次冲刺,都是对极限的挑战,对梦想的执着。21岁的郑钦文,在与强大对手的激烈对决中,挥汗如雨,最终摘得中国奥运会首枚网球单打金牌,她的每一次挥拍,都是对自我的超越,对胜利的渴望。27岁的樊振东,面对挑战,镇定自若,最终逆风翻盘,成为第十一位乒乓球大满贯运动员,他的每一次挥汗,都是对信念的坚守,对荣耀的追求。他们,用汗水浇灌梦想,用坚持书写辉煌,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美。
逆流而上,冲破枷锁,独辟蹊径的变通之美,如同破晓之光,照亮前行的方向。正如《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哪吒,面对世俗的偏见与误解,他从未妥协,而是选择逆流而上,冲破束缚,与天斗,与地争,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英雄传奇。哪吒的故事,是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生动诠释,是对变通之美的深刻展现。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勇于挑战自我,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生命之光。
世间的美,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风采。美,不应该被定义,不应该被束缚。绽放是美,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希望;遗憾亦是美,它让人懂得珍惜与感恩。正如作家史铁生,面对双腿残疾的残酷现实,他曾在黑暗中徘徊,但最终冲破了精神的牢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他的故事,如同雕塑维纳斯一般,正因为那断缺的双臂,才让人对这份缺失的美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与留恋。
人生,或许就像那些历经风霜的瓷器,即使存在裂痕,也会因为岁月的沉淀,而变得更加珍贵。青春年少的我们,不要轻易给自己下定义,未来的路还很长,只要我们努力拼搏,不断奋斗,就能看见前路各种各样的美的风景。让我们学会欣赏各种美的范式,享受各种美的状态,以一颗包容与开放的心,去拥抱这个世界的美好。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美,书写出属于自己的最美华章。
王云云点评
这篇以“美之多元性”为主题的议论文展现了该生深刻的思辨能力和丰富的人文情怀。文章以“缺憾美学”为核心立意,通过多重维度的论证构建起立体化的美学认知体系,展现出三大亮点:一是论证结构的交响性。文章以瓷器开片现象为序曲,引出“不完美即美”的哲学命题;继而用奥运健儿的奋斗之美与哪吒的叛逆之美构成双主题变奏,诠释主动绽放与突破桎梏两种生命形态;再以史铁生的涅槃与维纳斯的残缺形成跨时空和声,最终在瓷器哲思的再现中完成主题升华,形成严谨的论证结构。二是例证选择的互文性。从传统工艺到现代竞技,从神话重构到现实人生,作者精心编织的例证网络具有跨文化、跨时空的对话性。潘展乐的竞技伤痕与哪吒的宿命抗争形成肉体与精神创伤的互文,郑钦文的金牌之路与史铁生的文学救赎构成世俗成功与精神超越的对照,使“美”的内涵在多重镜像中不断增值。三是哲学思考的纵深感。文章既肯定奋斗过程中伤痕的勋章价值,又赋予命运裂缝以审美救赎的可能。结尾将人生比作开片瓷器,回扣写作材料,并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诗意思考。
青力点评
此文以精炼的语言探讨了生命之美的双重表现——绽放与缺憾,通过瓷器瑕疵的美、运动员的奋斗史及史铁生的生命历程等生动例证,展现了美的多样性和深刻内涵。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生命美好瞬间的赞美,也传递了对缺憾之美的深刻认识,引人深思,富有启发性。是一篇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学美感的佳作。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