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尊重人刻在骨子里的首长
--回忆刘冬冬政委对我的教育-一
文图 /李建印
“建印同志,你去过国防大学没有”?这是28年前2月下旬一天下午,我去国防大学“中青年领导干部班”学习前,向时任我们21集团军政委刘冬冬老首长报告时,他对我的亲切问话,也是平生第二次单独面对首长。
他说:“那好,我给你写两封信,你到学校有事可以去找”。
随即他写毕装袋,没有封口,直接交我。我疑惑地看了看首长,他示意我坐下再说。
原来,第一封是写给他的武汉同乡与同学,时任学校图书馆馆长,嘱有大事请其关照;第二封是写给一位部下战友,是他担任师政委时考研留校的一位政治部营职干事,如属小事去找协调。
带着这两封信,我到国防大学报到后,先联系那位干事,想把首长亲笔信转达。对方讲,你不要来机关,挺远的;我马上到你们学员队来,305楼,我知道。不到10分钟,这位干事到了宿舍。进门我们就侃上了,他说起自己的过去,两次入伍也好,参战也好,在火车上找对象也好,特别健谈。稍后,他询问信在那里,我忙递过去,他马上展开阅读。突然,他说你了不得。我问怎么了?他反问,你是刘政委的好朋友?我说,我只是他下级,过去与他不熟悉,接受过他一次视察,两次谈话。这时,对方把刘政委的信拿到我眼前,让我自己看看首长怎么写的。
“来人是集团军所属坦克12师46团团长李建印,是我的好朋友。有事请你多关照”。我盯着信再看了看,害怕自己眼花了。真真切切,没有问题,确实是这样写的。这时,我才清楚,集团军政委对我这个正团职干部是特别器重,对我来学习是寄予多大期望。
这位干事离开之后,我不禁回想起首长在宝鸡给我谈话与要求。他讲,能有这样学习的机会,是赶上了好时候,一定得珍惜,一定得努力。到了学校,要注意向书本学习,没事时多跑图书馆,这样才能充实自己头脑。要注意向教员学习,国防大学能人高人多,听他们讲课,开阔自己视野。要注意向同学们学习,咱们集团军处在西北偏远地区,内地部队人才多得是。通过平时耳濡目染,一定会丰富自己。没有人明确要求,就不要担任骨干,把时间利用到学习上。首长以自己当年参加两年班学习经历,告诉我,要注意与学员队和教员把关系处好,不能像他当年与现任国防大学一位副校长为卷子分数呛呛。尽管后来把他卷子分数提高到优秀,但他认为自己当时处理方式方法并不妥当。
在我的印象中,怎么也把首长与吵架的学员联系不起来。
1995年夏季,师里正式通知,集团军刘政委将到各团视察,要求认真准备。作为在集团军倒数第一团担任了一年多团长的我,与搭档郭全印政委认真研究,反复琢磨如何让首长看到我们全团官兵面对落后改变现状的决心,看到我们团里踏踏实实奋斗的过程,看到我们团队发生的进步与变化。团里领导几次开会研究,召开全团干部大会进行部署,各个部门深入下去检查指导,甚至为了一个训练课目,一处官兵风貌,加班加点到深夜。我与政委两个人按照统一理思路,分别写各自,最后再统稿方法,反复起草修改,完成了汇报稿。
常贵祥师长陪同首长到了团里,听完汇报,我们静静等候首长做指示,个个打开笔记本,准备记录,谁知首长只简短讲了十来分钟话,算是结束了。没有一句批评,没有任何评价,只是提出工作上一些方式方法,强调要多抓部队战斗力建设,要注重打牢建设基础,特别要求注意调动官兵积极性与维护官兵利益,。
下午,首长要看基层,我们请示陪同的集团军政治部干部处党宏顺处长,看那些点位。党处长告诉我们,你们带到那,首长就看那,首长没有特殊要求。我仗着和党处长是同年入伍的同乡,又在同一团服过役,在组织股一起担任干事,就私下问他,这是什么情况?给个筛子尿不满!党处长这才讲,首长意思是,团里主官往那里带,就说明他工作指导思想和重点在那里,比听汇报准确。团里让看的课目和点位,就是他能力水平具体反映,是他工作最高标准,这不也是明摆着的事实。
下午,首长与我们团领导分别谈话,这是正常程序。各人都绞尽脑汁,想把单位和自己汇报好,让首长留个好印象。我在笔记本上写了改,改了写,反复好几遍,算是自我感觉满意。轮到我时,既信心满满,自认为蛮有把握,又心中无数,不清楚这位个子不大,言语不多,话音不高的首长会出那些难题。在我的忐忑不安中,首长不紧不慢,开始谈了。没有问我工作思路,更没问我有什么雄心壮志,而是像邻家大哥与我拉家常。问我爱人在那里上班,那个学校毕业。当我汇报爱人在酒泉地区医院病案室工作时,首长说,学统计的到病案室工作有难度,医疗统计与分析专业性可能更强。我汇报儿子在酒泉师范附属小学读五年级时,首长说,你这离家二百公里远,照顾不上,家属很辛苦。又问我,儿子放学以后谁管着?我回答,等他妈妈回来。
尔后,首长反复询问我,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那些需要集团军首长机关协助解决?又征求我对集团军党委首长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
这时,我看到,首长边谈边记我爱人姓名、年龄等情况,连同儿子学习成绩也记在他本子上,让我深受感动。我后来问自己,我和下级谈心多少次,像这样记录过吗?真正记在自己心里了吗?
饭怎么吃,我们自己没敢作主,是常师长确定,就我们两位主官陪同,其他副职和部门陪同军区与集团军在团里进行专业考核人员。加上军里四位,师里三位,九个人一桌。我们考虑到首长第一次来,为了表示重视,也为了留下好印象,特别让管理股除过煮了当地羊肉,炖了莲藕排骨,又购买了两瓶“五粮液”。但到首长们坐好后,出了洋相。五粮液已经加了防伪灌装,我们不清楚,半天倒不出来。招待员倒不出来,管理员与股长也倒不出来,郭全印政委亲自也倒不出来,时间长了,我们感觉到特别尴尬。常师长也显得特别不自然,党宏顺处长和首长秘书脸都绷地紧紧的,只等我们处理。首长坐在那里,什么也不说,静静观察着我们。这时郭政委说,实在不行,取菜刀来,把盖子启开算了。正当炊事员拿来菜刀准备撬,首长身边有人忍不住开口了。“这是防伪盖,轻轻摇一下,可能会倒出来。”方法一变,酒倒出来了,我们算松了一口气。这时,首长才说:“看来,你们团确实没喝过这酒”。
时间过得真快,学习也特别紧张。队里63名同学来自总部机关和全军各大单位,个个都是各级党委首长精心挑选,陆军1个集团军大多也就1个名额。大家顶着“跨世纪领导干部班”或“老虎班”的帽子,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和大家一样,拼命学习,只怕有负首长厚望。我们队据说是国防大学唯一两年学制,全按“四级制”评分的班次。所以,人人把每门课得多少分看得特别重,都想考个优秀,而第一门优秀的,更想一直保持。队里领导对没有一门优秀的同学,比他本人还着急,反复强调,你有优秀,毕业鉴定才好写取得“优良成绩”。但是,校里规定,优秀率最高不能超过一定比例,这显得竞争比较激烈。到最后一门课,军队政治工作考核,采取的是开卷公开答题。先抽分组,再抽顺序,考官与同学们现场监考。这时,30多个正团职学员中,留我一个有全优希望,大家见面都一句话:老李,你得给咱们团职干部争光,不能让全优生都是师职学员。看来,此时考的什么成绩,已经不是我个人的事了。
我心里老想着刘冬冬政委的要求,头脑中时常闪现着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好似首长老在看着我。
记得参加学校组织对抗演习,我脑海里闪过的是在集团军军部宝鸡参加集训,现场观摩某步兵团组织首长机关沙盘对抗演练的情景。演练按方案组织完了,主持的首长作了总结讲评,军长也进行了即席点评,大家感觉到很有收获。主持人又请刘政委点评,首长略作推辞,站了起来,走到沙盘边,从对抗指导思想的确立、重点对抗研究问题的设定、对抗回合设计、对抗焦点的形成与解决、裁决的组织实施、提升把握的方式方法等6方面系统作了总结回顾。一气呵成,娓娓道来,入情入理,让我们这些团主官大开眼界。看来,以师政委职务参加过实战,水平真不一样,政工首长照样精通军事。当然,自己参加演练更投入更认真了。
1998年元旦到来,当时流行相互发贺年卡,籍此机会,汇报下学习,也怕首长把自己忘了。我也给首长写了一张简单的贺卡,表示祝贺新年之意,表达对首长感激之情,表明继续努力的决心。想着,首长能看到就心满意足了。谁知,大约一周后,我收到了几张贺卡,其中一张落款“刘冬冬”,让我大喜过望,此时首长已经是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还亲笔回复贺卡,真正没有想到。
1999年2月5日我们毕业,次日回到部队。2月7日向师里两位主要领导报告学习情况,王志宏政委马上明确,要我8日上班,到司令部帮助工作。9日王忠恩师长带我到司令部参加会议,讲话最后一句,又把我放到火炉上一样。“你们也清楚,过几天他就是你们参谋长了”。我不清楚,怎样来把握自己。当时主持工作的是一位副参谋长,在送给我文件上签的意见是“请四十六团原李团长阅示”。我这既不是师部门领导,只是“原团长”,如何签批文件,左右为难。甚至当时春节要给大家发一点福利,我看到报告上意见也是:“往年都发,今年发不发,请四十六团原李团长定”。真正是难题不少!
在师参谋长、副师长岗位上工作几年,还算顺当,对提升也有想法,就是没有机会见到首长。2002年夏天,此时已是军区政委的首长视察部队,带着考核组检查考核,组织整团战备拉动,具体查找存在问题,同时找我们师里领导谈话考核。
原定谈话时间是正课时间,没有轮到我,以为没有机会了。谁知,到晚餐结束后,首长边往外走边说:“李建印,你来一下”。原来首长是要加班与我谈话。
首长进到小小的房间里,把帽子往床上一扔,让我与他坐在同一张沙发上,要给我倒水,我坚决推辞不要。
首长不断询问我有什么想法,我只回答了一句话:“想着把首长指示在自己岗位上落实好。”
他叮嘱我:“人少点想法是对的;你在国防大学学习,是队里团职干部中唯一全优学员,军区干部部考核报告我看过;现在师里班子就你年轻,副职里能力水平你也强,这我都知道。”看来自己原来心里那点小九九,唯恐首长不清楚自己学习与工作情况,实际上,人家比我们明白得多。
首长接着说:“能把大家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的人,是有本事的人;但能把吸引来的目光分散开去,可能更有本事,我希望你是第二种人”,“有时,别人问什么,你清楚也不一定先说。等到主要领导点名让你讲时再说,给别人一点机会。考虑时间长一点,自己回答可能更为全面一些”。
首长再不讲其他,我知趣地退了出来。抬起手表看看,这短短11分钟,是我担任领导职务几十年以来,谈话最短,但影响最深与最长一次。
有人问我,你这么短时间,能谈个什么?人家最长的同志谈了两个小时。我只能说,首长谈了7分钟,我大致4分钟,完全够了。有人说,老李平时挺能说,这事关前途重大时刻,怎么没发挥?我打趣说,咱心里那点水水,那能经得起首长考核。想着什么,人家早都说清楚了,你还想怎样。
当我再与首长见面,单独谈话时,他已经从济南军区政委岗位上退下来,参加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工作。春节前,按照军区指派,我去首长家拜年。由兰州到大连、青岛后到济南,下午5点来钟去的首长家,首长早早站在院门外寒风中等待我的到来,进门之后马上招呼倒热茶,详细询问过去老部下现状,鼓励我继续好好工作。首长说要不晚上就在他家中吃便饭,我如实报告首长,晚上有几个同学说好聚一下,请首长一起行不行。他欣然接受,在自己身体不是太舒服,夫人重感冒情况下,与我们几位共进晚餐,完全体现的是首长对我这个老部下的重视与关心。
儿子结婚了,全家人与亲家夫妇到海南去转转,听说首长在三亚养病,我想去看看。亲家告诉我,他在47集团军服役时,首长是他老上级,他也一起去。我们去了之后,首长了解我们家情况后,开玩笑说,你们一个陕西渭南人,是他服役时间最长的地方,一个山东济阳人,是他当兵最后退下来地方,祝愿小孩婚姻幸福。这既是我全家第一次看望首长与夫人,也是最后一次当面聆听首长教诲。
首长离开我们十年了,但他的精神长久活在我们心中,特别是他刻在骨子里对人的尊重,让我受益终生。
《作者简介》
李建印,陕西澄城县人。1957年出生,1974年参加工作,1976年2月入伍,服役41年多。经军队初、中、高级培训及赴俄罗斯留学,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历经基层部队带兵训练,后在兰州军区机关工作至退休。少将军衔。长于战备、训练、装备、管理工作,文字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