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中国道家中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智慧是道家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讲的是一种人生哲学,提倡心灵的修养和自我的宁静,是一种心灵的超越。怎样找回自我?怎样找回自由? 读懂庄子的三种“鱼”,也就读懂了人生。
北冥之鱼
《庄子》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就是鲲鹏的来历,实际上就是鱼和鸟的结合体。它会乘着六月的风,飞去南冥。可是庄子却说它不自由,一旦没有风,就只能从高空坠落。传说那时候有一个名叫列子的人,能够驾着风在天上飞,跟神仙一样。但是没风,他也要发愁。
这样的自由翱翔,靠的是外物。反观当今社会,有些人总想着发大财而整日奔波忙碌,殊不知他已被物质蒙蔽了双眼,已为物质所累。所以,在庄子看来,物质的生活是最不快乐的,只有“不为物所累”,才能活得通透,并乐在其中。
濠梁之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在庄子看来,鱼有鱼的快乐,人也有人的快乐,但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因为,人如果按照别人的眼光去生活,是活不出自己的风采的,真正的快乐从来都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眼里的。与其绞尽脑汁去想着活成别人想要你成为的样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江湖之鱼
《庄子·大宗师》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昫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庄子却说,与其这样互相熬着,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苏轼也曾说:“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这种相濡以沫,是一种温柔,却也是一种束缚,耽溺在这种温柔里,只能慢慢等死。也就是说,人不应该像这样的鱼一样,只是被动地屈服于环境的决定,而应主动出击,找到能够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庄子的三种“鱼”,表达了人生的三层境界: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读来真的觉得很有道理。(狄寿永 卢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