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汉子听江南的雨》
作者 关 东 月
我,一个塞北的汉子,生于那片广袤无垠的黑土地。塞北的雨,恰似一场豪迈的交响乐章。每每乌云密布,那雨便呼啸着席卷而来,仿若千军万马奔腾而至。那雨啊,如同天河决堤一般,豆大的雨点以千钧之力狠狠地砸向大地。干燥而坚实的土地,被雨点砸出一个个小坑洼,尘土随之溅起,宛如战场上扬起的硝烟。雨滴打在房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好似战鼓擂动,每一下都敲打着人们的心弦;打在马背上,那声响又似骏马奔腾,马蹄声碎,充满了无尽的力量;打在人们的蓑衣斗笠上,节奏明快,像是大自然奏响的激昂鼓点。这雨,满是塞北大地的雄浑与壮阔,那股力量足以震撼灵魂。
初到南方,乍一听南方的雨,只觉与塞北的雨有着天壤之别。南方的雨,宛如轻柔的低语,悄然无息地就来临了。它像轻纱,似薄雾,丝丝缕缕地从天空悠悠飘落。雨滴是那般细小,轻轻打在树叶上,发出的是一种轻微的、沙沙的声响,恰似春蚕在静谧的夜里咀嚼桑叶,又仿若微风轻轻拂过琴弦,奏响一曲轻柔的乐章。打在屋瓦上,那声音也是轻柔的滴答滴答,像是一位温婉的女子在诉说着无尽的心事,全然没有塞北雨的那种酣畅淋漓之感。那雨就这么淅淅沥沥地,似有似无,仿佛永远也下不完,又永远也下不透,就像一个冗长而又轻柔的梦。我站在南方的雨里,心中满是不耐,只觉得这雨下得太过温吞,就像一杯寡淡的水,难以激起心中的波澜,更无法与塞北雨的浓烈和豪爽相提并论。
然而,日子就这么缓缓流淌,不知从何时起,我竟渐渐对这南方的雨上了心。当生活的忙碌如同汹涌的潮水,将我席卷得疲惫不堪时,我坐在窗前,听着那雨丝轻轻敲打着玻璃,那感觉如同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我的额头。那雨,不再是我最初认为的那般柔弱无力,而是一种细腻入微的抚慰。它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讲述着一个个古老而又悠长的故事。从江南的水乡说起,那潺潺的流水,摇曳的乌篷船,还有河边浣衣的女子,都是故事里的生动画面;再讲到古老的巷陌,青石板路在岁月的磨砺下泛着幽光,巷子里弥漫着淡淡的烟火气息;又从青石板路讲到乌篷船头,船头划破水面的涟漪,船夫悠扬的号子声,仿佛都在雨丝的诉说中一一呈现。
我开始习惯了在雨中漫步,去感受那雨丝轻轻拂过脸颊的清凉。南方的雨,下在古老的小镇里,那青瓦白墙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雨滴落在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恰似大地露出的一个个酒窝,盛满了岁月的温柔。我看到雨中的人们,不紧不慢地走着,他们的脚步轻盈而从容,仿佛在这雨中找到了生活的节奏。他们的眼神里透着宁静与祥和,他们的生活仿佛也被这雨浸润得充满了诗意。那油纸伞下的身影,那雨滴打湿的肩头,都成了这诗意生活的一部分。
我这个塞北的汉子,不知不觉间竟听不够这南方的雨了。这雨里有南方的灵魂,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如同涓涓细流,慢慢地改变着我。它让我懂得,原来力量的展现并非只有雷霆万钧这一种形式。这轻柔的、持续不断的雨,虽没有塞北雨的磅礴气势,却有着滋润万物、打动人心的魔力。它如同丝丝缕缕的情丝,悄无声息地淌进了我这个塞北汉子的心田,在那里种下了一片温柔与眷恋。这片温柔与眷恋,如同南方的雨一样,在我的心中慢慢滋长,成为我生命中一抹别样的色彩。

关东月,吉林人,现居广东佛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学艺术》副总编,《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当代精英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诗刊,《春风》《蔘花》,《青年月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有多篇获奖作品被选编入《当代华语作家获奖文集》,《中国亲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精典小说,散文,诗歌集》等多部国家出版物文集。荣获全国首届东岳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