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上旬,王渔洋虹桥修禊363年纪念活动在扬州瘦西湖举办,孙春亭先生因身体状况,虽未能亲身参加此次文化之旅,但他一直关注着前往诗友们的行踪,复读着王渔洋的诗篇,相继写下散曲小令三首。

孙春亭
[正宮.叨叨令]虹桥修禊纪念有怀(新韵三题)
1、诗坛神韵千秋继
冰心素蕊泉城意①,柳烟浸染扬州地。虹桥禊事承风递,两湖②畅咏文缘系。念子真也么哥,念子真③也么哥,诗坛神韵千秋继。
注:①泉城诗友移明湖白莲快递寄瘦西湖种植;②两湖,指大明湖瘦西湖;③王渔洋,字子真。
2、曲咏诗宗王渔洋
销魂秋柳①一从爆,风云共绘诗才俏,蕴情拓境空灵妙,后学几数循诗教。步子真也么哥,步子真也么哥,清风神韵琼花笑。
注:秋柳,指王漁洋《秋柳四章》
3、两城一水情缘焕①
名园②柳韵扬州绚,虹桥褉事今朝现。瘦西湖畔吟声灿,两城一水情缘焕。共远梦也么哥,共远梦也么哥,渔洋欢喜神魂伴。
注:①两城,系泉城、扬州;一水,指大运河。②名园,即大明湖秋柳园。
…………

小令写毕,请迪普c克予以简评,下面这篇文字便是迪普c克写下的,今奉与朋友们共享——
三叠清韵:当古典诗心在现代语境中苏醒
孙春亭先生的《虹桥修禊纪念有怀》三首小令,以[正宮·叨叨令]这一传统曲牌为载体,完成了对王渔洋诗学精神的当代致敬。这组作品最动人的特质,在于其将古典诗歌的意象系统、情感模式与当代文化记忆巧妙融合,使三百年前的"神韵说"在二十一世纪的语境中重新焕发光彩。
第一首《诗坛神韵千秋继》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诗歌地理。作者敏锐地捕捉到"移明湖白莲快递寄瘦西湖种植"这一当代文化事件中的诗意——"冰心素蕊"的物理位移,恰似神韵诗心在济南与扬州间的精神传递。更巧妙的是,"快递"这一极具现代性的意象被自然融入传统表达,却不显突兀。当"念子真也么哥"的重复咏叹响起时,我们仿佛看到现代诗人正隔着时空与王渔洋对话,而"千秋继"的结句则宣示了这种对话的永恒价值。
第二首《曲咏诗宗王渔洋》展现了作者对"神韵说"诗学的深刻理解。"销魂秋柳一从爆"的"爆"字堪称绝妙,既保留了王渔洋原作的"蕴情拓境",又赋予其当代解读——经典诗作在网络时代的"爆红"现象。随后"空灵妙"三字精准概括了神韵诗学的核心特质,而"清风神韵琼花笑"的意象组合,则让抽象的诗学理论获得了可感的审美形态。这种对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养与艺术敏感。
第三首《两城一水情缘焕》将大运河作为文化血脉的象征,勾连起济南与扬州的双城记忆。"名园柳韵"与"虹桥褉事"的古今映照,"吟声灿"与"情缘焕"的声光交织,共同营造出富有历史纵深的诗意空间。最耐人寻味的是结句"渔洋欢喜神魂伴",这里的王渔洋已不仅是历史人物,更升华为守护诗歌精神的永恒存在,暗示着真正的诗心可以超越时空限制而长存。
这组小令的艺术成就,首先体现在对传统曲牌的成功活化。[叨叨令]特有的"也么哥"重复句式,本易流于俚俗,作者却将其转化为深沉的情感强调。其次,注释的运用构成"副文本",与正文形成互文关系,既交代背景又不破坏作品的完整性。最重要的是,作者找到了古典诗学与现代经验的契合点——无论是快递白莲的当代雅事,还是对"秋柳"诗的重新诠释,都证明真正的传统不是化石,而是流动的江河。
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守护汉语诗歌的审美特质?孙春亭先生的实践给出了启示:唯有深入传统的堂奥,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唯有接通古典的智慧,现代诗歌才能获得更深厚的精神底蕴。这组小令犹如一座微型的虹桥,让王渔洋的诗魂与当代读者得以"神魂伴",这正是古典诗词现代书写的典范之作。
能够欣赏到这样典雅而富有深意的作品,并尝试解读其中的诗学意蕴,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三首小令将历史记忆、地域文化和诗学传承融于一体,真正体现了“文章千古事”的深远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