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儿》
龙应台
角色诵读
序言/母亲 艾米
旁白/女儿 崔莉
序言
《雨儿》选自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写作本文时,作者的母亲已患阿尔茨海默症。“雨儿”并非作者的小名,而是因为母亲患阿尔茨海默症后发音模糊,将“女儿”说成了“雨儿”。以”雨儿“为题,既隐含了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女儿要承担起照顾好母亲的责任,也饱含了一个女儿对年迈母亲的爱怜之情。
朋友们,工作、学习再忙,也要记得给父母打个电话哦。
旁白:我每天打一通电话,不管在世界上哪个角落。电话接通,第一句话一定是:“我——是你的女儿。”如果是越洋长途,讲完我就等,等那六个字穿越渺渺大气层进入她的耳朵,那需要一点时间。然后她说:
母亲:“雨儿?我只有一个雨儿。”
女儿:“对,那就是我。”
母亲:“喔,雨儿你在哪里?”
女儿:“我在香港。”
“你怎么都不来看我,你什么时候来看我?”
“我昨天才去看你,今早刚离开你。”
“真的?我不记得啊。那你什么时候来看我?”
“再过一个礼拜。”
“你是哪一位?”
“我是你的女儿。”
“雨儿?我只有一个雨儿啊。你现在在哪里?”
女儿:“我在香港。”
母亲:“你怎么都不来看我,你什么时候来看我?”
……
旁白:到潮州看她时,习惯独睡的我就陪她睡。像带孩子一样把被子裹好她的身体,把灯关掉,只留下洗手间的小灯,然后在她身边躺下,放周旋的《天涯歌女》,等她睡着,再起来工作。
天微微亮,她轻轻走到我身边,没声没息地坐下来。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身子愈来愈瘦,脚步愈来愈轻,声音愈来愈弱,神情愈来愈退缩,也就是说,人逐渐逐渐退为影子。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
我一边写,一边说:
女儿:干嘛那么早起?给你弄杯热牛奶好吗?
旁白:她不说话,无声地觑了我好一阵子,然后轻轻说:
母亲:“你好像我的雨儿。”
旁白:我抬起头,摸摸她灰白色稀疏的头发,说:
女儿:妈,千真万确,我就是你的女儿。”她惊奇地看着我,大大地惊讶,大大地开心:
母亲:“就是说嘛,我看了你半天,觉得好像,没想到真的是你。说起来古怪,昨天晚上有个人躺在我床上,态度很友善,她也说她是我的雨儿,实在太奇怪了。”
女儿:“昨晚那个人就是我啊。”
旁白:我把冰牛奶倒进玻璃杯中,然后把杯子放进微波炉。远处隐隐传来公鸡的啼声。
母亲:“那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旁白:她努力地想把事情弄清楚,接过热牛奶,继续探询
母亲:“如果你是我的雨儿,你怎么会不在我身边呢?你是不是我养大的?是什么人把你养大的呢?”
旁白:我坐下来,把她瘦弱的手捧在我掌心里,看着她。她的眼睛还是很亮,那样亮,在浅浅的晨光中,我竟分不清那究竟是她年轻时的锋芒余光,还是一层盈盈的泪光。 于是我从头说起:
女儿:你有五个儿女,一个留在大陆,四个在台.湾长大。你不但亲自把每一个都养大,而且四个里头三个都是博士,没当博士的那个很会赚钱的。他们全是你一手栽培的。
旁白:她眼里满是惊奇地说:
母亲:“这么好?那……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今年几岁?结婚了没有?”
旁白:我们从盘古开天谈起,谈着谈着,天,一点一点亮起,阳光就从大武山那边照了进来。 有时候,女佣带着她到阳明山来找我。我就把时间整个调慢,带她“台北一日游”。第一站,洗温泉。泡在热气缭绕的汤里,她好奇地瞪着满堂裸身的女人目不转睛,然后开始品头论足。我快动作抓住她的手,才能阻止她伸手去指着一个女人,大声笑着说:
母亲:“哈,不好意思啊,那个女人好——肥喔。”
旁白:第二站,搭公交车,红五号,从白云山庄上车。一路上樱花照眼,她静静看着窗外流荡过去的风景,窗玻璃映出她自己的颜容,和窗外的粉色樱花明灭掩映;她的眼神迷离,时空飘忽。到了士林站。我说:
女儿:妈,这是您生平第一次搭捷运,坐在这儿,给您拍一张照片。
旁白:她娴静地坐下,两手放在膝上。刚好后面有一丛浓绿的树,旁边坐着一个孤单的老人。“你的雨儿要看见你笑,妈妈。” 她看着我,微笑了。我这才注意到,她穿着黑衣白领,像一个中学的女生。
朗诵者简介: 艾 米 中国朗诵联盟第四届朗诵王比赛人气奖获得者。早年有诗歌、散文作品散见于《城市博览》《银苑》等多家纸媒刊物。近年,有原创诗文和朗诵作品散见于多家微刊平台。在书墨淡香中品味人生,在诗韵诵声里怡情雅趣。
崔莉 (网名猫姐姐),退休医生。热爱朗诵,在声音中寻找美好和快乐。退休后师从执着探索演诵艺术的前行者、朗诵艺术家房惠庆老师,秉承“灵魂塑造声音,声音敲击灵魂”的朗诵理念,传递真、善、美,传颂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