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小童心
文/樊志刚(辽宁)
独坐云亭
一别又一春
陌上桃花依旧
不见去年人
荒草横斜稀径
了了又增新
枯苇残蒲水清浅
双双戏野禽
点点滴滴的追忆
最是温馨
了去千愁百结
一片小童心
是何等悠闲
文/樊志刚(辽宁)
谙破浮生似幻
斯有何恋
无欲无求的
活在当下
何其简单
没完没了的
争贪搅扰
是多么可怜
辜负了山光水色
花好月圆
人生的美景
莫若疏淡
能融于天地万物
舒朗空阔
是何等悠闲
真正的快乐
文/樊志刚(辽宁)
真正的快乐
外求不得
其实苦乐悲欢
都是你心的投射
权牢情关
名缰利锁
难补精神空虚
填不满的欲壑
人生是场挑战
实现超越
天堂地狱一念间
任你选择
诗评
这组诗作以质朴文字探寻生命本真,于自然意象与哲思感悟中展现三重精神维度:
一、时光与童真的对冲:《一片小童心》
- 意象对比:"云亭""桃花"构筑静美时空,"荒草""枯苇"暗藏时光流逝的苍凉,"戏野禽"的鲜活与"不见去年人"的怅惘形成张力,勾勒出物是人非的淡淡哀愁。
- 情感内核:以"小童心"破题,用童年记忆的"温馨"对冲现实沧桑,暗示纯粹心性是治愈生命褶皱的良药,末句直呼童心,如清泉注入尘世喧嚣。
二、极简主义的生存哲学:《是何等悠闲》
- 二元思辨:以"浮生似幻"否定世俗争贪,用"山光水色"肯定当下澄明,"无欲无求"与"争贪搅扰"形成价值对立,直指现代人精神困境。
- 语言特质:短句如叩门声,"何其简单""是多么可怜"以近乎白描的口语化表达,将"疏淡"的生活美学转化为可触摸的生命姿态,读来如清风拂面。
三、精神超越的路径探寻:《真正的快乐》
- 存在主义叩问:否定"外求"快乐的虚妄,将"权牢情关"比作心灵枷锁,以"天堂地狱一念间"强调心性自主的力量,暗合禅宗"心外无物"的智慧。
- 诗学突破:跳出传统抒情框架,以"挑战""超越"等现代词汇入诗,使古典意境与当代精神对话,赋予"快乐"新的哲学内涵——不是欲望满足,而是自我觉醒的轻盈。
整体观照:三组诗以"童心—悠闲—快乐"为精神脉络,从怀旧、处世到终极追求层层递进,既具东方诗学的含蓄留白(如"双双戏野禽"的意象隐喻),又融入现代生存的思辨锋芒,在"淡墨"中见"深旨",于"浅语"中藏"哲思",为都市人提供了一方心灵栖居的诗意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