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 古 郡 旧 址寻 巨 鹿 古 景
文/刘孟领
谷雨时节,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勃勃生机。应同事夏师傅之邀,来到冀南大地巨鹿县的夏旧城村,眼见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一派新气象。整整齐齐的新农村民房,宽敞明亮;乡亲们在高大的村委会会议大厅里,轻快的跳着舞蹈;雨丝轻柔细密,如大自然使者的馈赠,滋润着世间万物;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和清朝的香气,令人精神抖擞; 田野里,麦苗在雨中舒展身姿,贪婪地吸吮着甘霖,焕发出力争上游的势头;河边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嫩绿的枝条像少女的长发,随风飘动;布谷鸟欢快的叫着,宛若在催促人们赶紧播种。
旧城楼阁,铭记历史。
我和夏师傅来到了巨鹿古郡“旧城遗址”,探访旧城楼阁的秘密。清光绪版《巨鹿县志》记载,“相传,侵晨雾露时,城之规模隐然可见,良久乃灭。”清朝六品衔岁贡生夏应麟诗云:“古云城郭锁重关,楼阁峥嵘然四环。唐代流风今不作,犹留幻迹壮河山。”“旧城楼阁”,巨鹿县古八景之一。
旧城位于县北十里,是巨鹿县城的旧址。据说在清晨雾露弥漫之际,可以隐隐约约看到二千四百多年前旧城的轮廓,那亭台楼阁如仙境一般,给人带来强烈的历史沧桑,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目睹古代的城市繁华。诸多历史文献和诗词对其赞美:“杖履登临眼界宽,旧城楼阁倚云端。分明一段蓬壶景,写入方圆作画看。”这些描述记载,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和文化底蕴。
巨鹿旧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变迁,城市逐渐荒废,但旧城的遗址和楼阁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据资料证明, “周考王九年(公元前432年),卫入赵置南䜌县,封赵敬肃王子佗为侯国,属钜鹿郡。汉更始二年(公元24年),王郎遗将倪宏、刘奉率数万人与刘秀战于此。”……唐朝“垂拱元年(685年)因漳水为患,治所迁至今县城西南部。”
明永乐年间,夏百元一家由山东省兖州府腾县夏家楼迁居于此之后,便习称此处为夏旧城。
历史记载,清晨雾露中,旧城楼阁若隐若现的景象,即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也体现了古人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历史的铭记。
漳河春涨,两岸满绿。
漳河在巨鹿至少存在6000年(早在大陆泽时期就已存在)。古代漳河常与黄河混流,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是巨鹿地区交通、灌溉的重要命脉。
老漳河是漳水故道,在巨鹿境内绵延了27公里,每到春季,河水上涨,水流充沛,波涛汹涌;两岸绿树成荫,蝶飞鸟鸣,繁华似锦,与清澈的河水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漳河不仅带来了美丽景观,还灌溉了河堤两岸的万亩良田,滋养了巨鹿的千万儿女,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在当地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
夏应麟赞道:“西南曲折浊流翻,大陆茫茫吐复呑。况值春来多泛涨,波涛日夜荡乾坤。”
在我国历史上,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就发生在巨鹿老漳河一带。公元前207年冬季,楚将项羽大战秦兵的英勇壮举,成就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近年来,巨鹿县以“彰画巨鹿,花满西堤”为设计理念,以引黄入冀补淀老漳河巨鹿段工程为依托,建设了三万亩的省级老漳河农业科技园区和老漳河生态文化公园。老漳河两岸的绿树郁郁葱葱,金花银花长势旺盛,葡萄藤上挂满青绿的果实;老漳河碧波荡漾,只只绿头鸦在水中嬉戏觅食,悠闲的享受着微风和阳光,因此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大陆晨耕,共话太平。
午夜金鸡唱晓晴,
家家秉耒赴春耕。
猛然回首当年事,
共话沧桑颂太平。
大陆晨耕的遗址,位于苏家营乡大陆村东100米台地上。遗址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00米,15O00平方米的分布面积。在遗址西侧和南侧断壁暴露出文化层,文化层距现存地表约0.4米,厚约1米,看得出泥质灰陶、青砖残块及少量白釉、青釉瓷片,可辨器型有布瓦、碗等。根据采集标本特征判断,该遗址是宋元遗址。
在大陆村一带,有个传说:每当晨雾弥漫之时,人们能听到耕田人吆喝牲口的声音,可走进却看不见任何人影。好像是古代的农耕场景在此重现,给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感觉。传说中的晨耕声,源于古代这里农业生产的繁荣,人们长期在这里辛勤劳动,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这种神秘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石鹿归云,水源丰富。在石鹿村,有一口名为“归云”的井,井旁卧着一只石头鹿。天晴时,境内云雾升腾,直入云霄;阴雨时,云气进入井中,而水井旁边的石头鹿也会随着云气的升降而若隐若现,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现象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吸引了众人好奇与关注。
针对此情此景,夏应麟说,“石鹿庄前雨气微,停车闲看白云归。故人家在云中住,一带烟光辨是非。”
其实,石鹿村的这一景观,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气象条件有关。景中云雾升腾的现象,是由于地下水资源丰富与地面空气形成温差等等因素导致。而这种景观,是古代村民为纪念某事件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而放置,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承载着民间传说和信仰。
团城霁雪,景色宜人。
“新晴瑞雪积芳田,
野色晶莹带晓烟。
最是城边好风景,
羔羊美酒话丰年。”
团城,在今县北四十里处。在这块具有一定规模的聚居地,因民居环绕,如同团团围绕的城市而名。尤其是大雪时节,大片村庄被白雪覆盖,银装素裹,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雪停下的美景,天气格外晴朗,空气清新,逗人喜爱。雪后的宁静与村庄的古朴相得益彰,展现了当地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场景,因而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美景,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环境的欣赏和赞美。
古寺钟声,悠扬回荡。
在巨鹿县境内,古老寺庙的钟声悠扬,久久回荡于清早,久久回荡于傍晚,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也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正如清朝夏应麟所说:
“寂寂禅关锁木阴,
钟声夜半杂霜砧。
一惊蝶梦无消息,
黄月梦梦下远岑。”
柳洼风清,绿树成荫。
古时大陆泽,堪称华北平原最大的湖泊,在其中部的巨鹿柳洼村,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绿树成荫的景观,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居住的良好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人雅士喜爱有佳。
春风晴日好烟村,
一派清光映水痕。
怪的红尘飞不到,
家家杨柳绕柴门。
——夏应麟
花窝春晓,繁花似锦。
花窝春日看花肥,
路满芒鞋香满衣。
穿透红云深几许,
刚刚露出酒家扉。
——夏应麟
花窝村,因花卉种植和自然花卉繁茂而闻名遐迩。春天百花盛开,蝶飞鸟鸣,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在古代文化中,具有象征繁荣美好的意义,寓意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古郡巨鹿古八景,形象逼真又生动:漳河春涨、大陆晨耕、石鹿归云、团城霁雪、古寺钟声、旧城楼阁、柳洼风清、花窝春晓。它的形成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气候气象以及人们的文化审美息息相关,每处景观都有其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虽说是人们对古时农耕生活的一种记忆,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宁静和谐田园生活的欣赏与赞美!
我不由自主地——
古 八 景 咏
冀南大地巨鹿城,
华夏文明载史青。
旧城楼阁壮河山,
大陆晨耕颂太平。
漳河春涨荡乾坤,
石鹿归云虚幻中。
团城霁雪话丰年,
一惊蝶梦古寺声。
花窝春晓香花肥,
风和日丽柳洼清。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联系电话:1536993375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