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分享:
重新认识大舜发现济南从《尚书》开始
发言人:胡春雨
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兄弟党派组织今天的读书会!来到学堂,让我想起《诗经》上的一句话:“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家坐在一起读书,就是一个彼此切磋、共同琢磨,从而收获成长的过程。结合今天的活动主题,我想读书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读经典,因为一本书如果成就了经典,一定有其穿透时代甚至超越时空的力量,让我们更强大。纵观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科技文明爆炸,人类各大文明区系彼此交融。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更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只有坚持自己的文化主体性,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物质进步好比天上的风筝,固然可以越飞越高,但一定要牵在人的手中,我想这根线就是人文精神,它的载体就是人类文化经典。因为,哪怕飞船飞跃了太空,我们依然离不开安身立命的家园。
中文所谓“经常”,在中华文化里,经典的“经”包含了人类社会常道、伦常的意思,《文心雕龙》所谓“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历史上孔子“删述六经”,就是总结了此前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奠定了此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可以说中华元典伴随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程。其中和济南渊源最深的应当是《尚书》,因为济南古称历下,就是来自“舜耕历山”的故事,在这里耕种着文化基因,而《尚书》就是从尧舜时代的《虞书》开篇。在汉朝“文化复兴”时代,又是济南人伏胜保存了这部经典,留下了深刻的学术传统,北宋曾巩在主政济南时,就曾大力复兴《尚书》之学。现在,历经几代人的奋斗,我国社会发展又到了“富之而后教之”的阶段,今日重读《尚书》,在历山之下重新发现济南、思考“何以中国”,具有时代意义。
《尚书》的“尚”可以理解为上古的“上”,最初就叫做《书》。《说文解字》云“书者,如也”,古文字像一个潜心书写的人,可见“书”具有积累文明成果、写照宇宙万象的意思,所以人们把读书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思想自由的大道。《史记》说“《书》纪先王之事,故长于政”,也就是记录了历代先王领导先民缔造华夏、谋划太平的伟大历史创造,故称为“政书之祖”,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政治哲学和伦理观念。《尚书》在汉朝重见天日后,主要分为伏胜所传的《今文尚书》和孔安国所传的《古文尚书》,分别用汉代和先秦文字写成。其中《今文尚书》在西汉时立于学官,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足见济南人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到了唐太宗时代,孔颖达总结历代研究成果,奉诏修成了《五经正义》便包括《尚书》。从历史来看,每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都要重新发现经典,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我们的时代面对古老中国的现代转型,尤其离不开返本开新。
自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尧天舜日是最美好的时代,尧舜之道是最理想的政治,对应着《礼记》上“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直到今天,“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人民谋大同”,仍然出自中国人“天下为公”的最高理想。尧舜时代的伟大,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经典追忆,通过《尚书》开篇《虞书》的记载,我想至少可以包括这么几个维度,简略而言:
首先是重新奠定九州。尧舜时代中华先民面临的首要威胁是洪水,这存在于不同民族的古老记忆中。大禹治水主要发生在虞舜时代,这意味着早在民族起源阶段,中华民族赢得生存斗争靠的就是人定胜天,也就是通过团结奋斗战胜一切挑战,而非来自“诺亚方舟”的神恩,体现了强大的组织力和意志力。此后“禹伐三苗”,在此前黄河流域夷夏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长江流域拓展,推动了早期中国的统一,这在湖北屈家岭-石家河文化考古中得到了印证。但在民族融合中并不迷信武力,而是以德服人,大舜明确提出“惟德动天,”所谓“大布文德”,晚年亲自南巡,通过文化交融、经济交往促进民族融合,为今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留下了深厚的历史传统。
其次是凝聚文化基因。例如尧舜时代提出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十六字心传,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而非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品格。又如侧重以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支撑社会,在家庭中倡导“五常之教”,从梳理主要伦理关系入手安顿人类生命,从“克明俊德”做好自己开始,直到“协和万邦”实现天下太平,奠定了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再如礼乐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特质,在尧舜时代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虞舜在组织政府、推行政令中普遍采用礼乐形式,推行吉、凶、军、宾、嘉“五礼”,向公、侯、伯、子、男颁发“五玉”,用礼的神圣形式,将各个层面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再次是塑造国家传统。例如尧舜时代进一步完善早期中央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外薄四海,咸建五长”的宏大气象,为进入夏商周王朝时代奠定基础,中国国家形态始终向着大一统方向发展。又如在执政理念上以人为本,把“安民则惠,黎民怀之”作为施政目标,对人民充满敬畏,“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最终战胜灾难重开太平,“烝民乃粒,万邦作乂”,保障了先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再如在治理方式上“询于四岳”善于民主协商,“三载考绩”善于选贤与能,“辟四门、明四目”善于凝聚共识。这与城邦自治、选票民主的古希腊相比,中西方自古形成了不同传统。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总之,今日之中国也是历史之中国,回归中华元典,可以让我们理解今日中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真正实现文化自信,要从重读文化经典中来,也算是今天的一点读书体会罢,谢谢大家!
黄帝四七廿二年孟夏思农于历山北麓

胡春雨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