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大汶华章,共谱文化新篇
编者按:
首届大汶口文化节暨第二届大汶口文化周活动,恰似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泰安这片历史的沃土上盛大开幕。这场盛会不仅是对古老大汶口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其在新时代传承发展路径的有力探索。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环节,搭建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桥梁,为各界人士提供了参与文化事业的契机,其成果与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广泛传播,以激励更多人投身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伟业,为文化自信筑牢根基。
赓续大汶华章,共谱文化新篇
张庆明
应首届大汶口文化节暨第二届大汶口文化周活动组委会之邀,我有幸参与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文化盛会。活动在泰安市区主会场泰山科技学院隆重举行,开幕式从 9 点持续至 12 点,一系列精彩纷呈且极具内涵的活动安排,让我内心满是感动与振奋,也生出诸多深刻的感悟。
一、大汶口文化: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大汶口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拥有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它从远古时期走来,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创造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等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先辈们高超的工艺水平,更反映了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从精美的彩陶盆上绚丽多彩的图案,到磨制精良的石器上细腻的纹理,无不彰显着大汶口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追溯历史、了解先辈的重要窗口。如今,我们相聚在此,以“溯源大汶口,传承文化根”为主题,这绝非只是简单的文化展示,更是一场跨越古今的精神对话。它将我们与先辈紧密相连,让我们得以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文化的脉搏,唤醒内心深处对本源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二、开幕式活动:精心策划,意义深远
开幕式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策划、意义非凡。
首先是“陶器纹饰点亮”环节,构思精妙、寓意深远。当舞台上古老的陶器纹饰逐渐亮起,那一刻仿佛打通了时空隧道,让古老的智慧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它借助独特视觉效果,生动诠释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内涵,彰显了古老的大汶口文化在当代社会依然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这些纹饰,承载着先辈们对世界的认知、对美的追求,如同被点亮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来时的路,要传承好先辈们的精神火种。
接着是大汶口文化学院、研究院等机构的授牌仪式。这些机构的成立为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学术研究搭建起坚实平台,标志着大汶口文化研究迈向新的阶段。这些机构将成为传承文化火种的摇篮,孕育出更多专注于大汶口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试想,在未来,这些专业人才将深入考古现场,挖掘更多珍贵文物;他们将埋首故纸堆,破译古代文字记载;他们将在实验室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文物成分、还原历史场景。通过他们的努力,大汶口文化的神秘面纱将被逐步揭开,其丰富的内涵将为中华文化的多元性提供有力佐证,也将为人类文明的研究贡献独特而宝贵的资料。
大汶口文化学的正式开题,犹如一盏明灯,为学术探索指明了方向,吸引着众多学者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或许能找到更多大汶口文化与其他古代文明的交流互鉴证据,或许能挖掘出更多关于古代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的细节,这些都将丰富我们对人类早期文明的认知。同时,大汶口文化学的建立也将完善我国的学科体系,推动相关学科的协同发展,如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等,为我国学术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传播中心等研究中心的授牌以及鲁豫苏皖联盟的启动,充分体现了大汶口文化传播的广泛性与开放性。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文化需要交流与融合,通过跨区域的深度合作,大汶口文化将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将激发新的创意与活力。比如,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能够将大汶口文化以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式推向世界舞台;而鲁豫苏皖联盟则能整合各方资源,深入挖掘大汶口文化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这种文化交流与合作,不仅能使大汶口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还能增强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凝聚起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
志愿者团队的成立并获颁证书,是此次盛会中令人倍感温暖且意义重大的一幕。志愿者们来自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怀揣着对大汶口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心,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的事业中。他们的身影将出现在各大文化活动现场、博物馆、学校等场所,通过讲解、展示、互动等多种形式,将大汶口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例如,在博物馆里,志愿者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参观者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学校里,他们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开展手工制作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们对大汶口文化的兴趣;在社区里,他们组织文化展览、举办文化知识竞赛,让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大汶口文化的魅力。这些志愿者是文化传播的先锋力量,他们的热情与付出将成为推动大汶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文化传承:重任在肩,携手共进
这场盛会为守护和弘扬大汶口文化注入强大动力,成为其传承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是每个中华儿女肩头的重任,也是我们携手共进、开创未来的基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大汶口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梦想,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新兴文化层出不穷,但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们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是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我们应借活动契机,积极交流、分享经验、拓展合作,为大汶口文化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文化机构之间要加强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大汶口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例如,博物馆之间可以开展文物交流展览,让更多的文物能够走出库房,呈现在公众面前;学术机构之间可以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文化场馆之间可以合作开发文化旅游线路,将文化体验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大汶口文化。
专家学者们应深入挖掘大汶口文化的内涵,通过学术著作、论文、讲座等形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公众易于接受的文化知识,提高大众对大汶口文化的认知度与认同感。同时,专家学者们还可以参与文化普及工作,走进社区、学校、企业,与大众面对面交流,解答他们对大汶口文化的疑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文化传承者的重任,应将大汶口文化融入教学课程。从幼儿园开始,就可以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大汶口文化;在中小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地方文化课程,系统地介绍大汶口文化的历史背景、主要特征、艺术价值等;在高等院校,可以设置相关专业方向,培养大汶口文化研究与传承的专业人才。通过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使他们成为未来文化传承的主力军。
文化企业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应结合现代科技与创意,开发出具有大汶口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影视作品、数字内容等。比如,设计制作带有大汶口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如陶器饰品、服装、文具等,让古老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拍摄以大汶口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电影、电视剧,通过生动的影像语言展现大汶口文化的魅力;开发大汶口文化主题的手机游戏、虚拟现实体验项目等数字内容,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了解大汶口文化。通过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大汶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然而,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比如,文物保护技术的局限性可能导致一些珍贵文物无法得到有效的修复与保存;现代文化的冲击可能使大汶口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关注度逐渐降低;文化研究的难度较大,一些历史谜团难以解开等。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心怀对文化的敬畏之心,秉持坚定的信念,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传承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改善文物保护设施,培养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加强对大汶口文化的宣传推广,营造全社会关注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每一个普通民众都可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活动中,如参观博物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等。
四、展望未来:让大汶口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大汶口文化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蕴含着无尽的精神宝藏。在探索与传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同时,我们要注重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既要传承其精神内涵,也要创新传播形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让我们携手共进,沿着历史的足迹溯源而上,汲取文化的力量,让大汶口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参与首届大汶口文化节暨第二届大汶口文化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大汶口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关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的大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成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推动者,让古老的大汶口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大汶口文化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颗璀璨的文化明星,为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梦贡献坚实的力量。
大汶遗韵今闪耀
陶器纹饰映星河,古老汶水脉相承。
学苑新启研古韵,湾区传情续旧盟。
志愿者影穿梭处,文化新篇共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