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路(散文)
文/山茶花开(湖南)
在时光长河的浅滩悠然踱步,诗,宛如熠熠生辉的贝壳,悄然嵌入我的人生之路,化作生命中无法剥离的一抹亮色。
儿时,诗是母亲轻柔哼吟的摇篮曲。仲夏之夜,繁星似细碎的钻石倾洒于夜空,如梦如幻。母亲静坐在雕花床榻旁,声音轻柔得如同微风轻触花瓣,低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质朴无华的词句,在母亲温柔嗓音的轻抚下,幻化成一幅如梦似幻的画卷:银白的月光如轻纱般倾洒在雕花床前,年幼的我仿佛穿越千年时光的长河,看到李白独立于异乡窗前,目光久久凝视着那轮皎洁明月,眼眸深处满溢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就在这一瞬间,诗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深深种下,开始萌动生根,期待着未来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中学时代,诗成为课本中一扇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诵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广袤无垠、黄沙漫天的塞外大漠。烈日高悬,无情地炙烤着大地,远处一缕笔直的狼烟扶摇直上,冲向澄澈万里的云霄;极目远眺,黄河尽头,浑圆的落日正缓缓下沉,那绚烂的余晖将天地染成一片雄浑壮丽的橙红色,一种油然而生的敬畏之情在心底蔓延。吟咏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能真切地体悟到他在月圆之夜,对远方亲人那份跨越千山万水、穿透时空的深切思念与美好祈愿,仿佛能伸手触摸到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情谊。品味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眼前不禁浮现出她独守空闺的孤寂身影,在秋风卷帘中,身形竟比那秋日黄花还要消瘦几分,从中我深深感受到她内心深处如潮水般涌动的相思之苦与无尽哀愁。诗,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了古人丰富多彩的情感宝库,极大地拓宽了我心灵的视野,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青春韶华,诗是我最知心的密友。成长的烦恼如丝丝缕缕的蛛丝,悄然缠绕在心头;懵懂的情愫似初绽的花蕊,在心底悄然萌动。这些难以言说的心事,都被我一一付诸笔端,化作一行行青涩却无比真挚的诗句。无数个静谧的夜晚,台灯散发着柔和而温暖的光芒,我静静地伏案疾书,诗就像一位忠实不渝的伴侣,默默地陪伴在我身边,静静聆听着我的欢笑与泪水、憧憬与迷茫。我时而沉醉于模仿古人严谨的韵律,细细品味平仄之间奇妙的节奏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时而大胆地尝试自由诗的奔放形式,任由思绪在文字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自由翱翔,用灵动鲜活的文字描绘心中五彩斑斓的梦想,抒发对生活点点滴滴的独特感悟。
高二那年,我的文学之路终于迎来了第一缕曙光,处女作小小说《我和我的同桌》呱呱坠地,幸运地发表在了《辽宁青年》上。这篇满载着青春回忆与纯真友谊的作品,恰似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层层涟漪,让我内心深处的创作热情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大四时,小小说《哥们》成功登上《读者》版面,这无疑是给我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文学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此后的六年时光里,我怀揣着对文学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在小说与散文的广阔天地里辛勤耕耘。我的笔触犹如灵动的精灵,穿梭于岁月的缝隙之间,在《散文(海外版)》《微型小说选刊》《小说月刊》《中国青年》等众多刊物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每一处痕迹都是我成长的见证。
2017 年,我毅然决然地踏入现代诗的广阔天地。自此,我的作品如灵动的飞鸟,在文学的苍穹中自由自在地翱翔。数百篇作品先后在《黄河》《诗刊》《星星》《十月》《绿风》《湖南日报》《青年文学家》《教师》等刊物及网络平台上发表,每一次发表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盛大绽放,一次梦想的激情飞扬。2019 年,我又勇敢无畏地开启了古诗词的探索征程。在这片古老而深邃的文学海洋里,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先辈们留下的智慧养分,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我正系统而深入地学习绝句、律诗、词等传统诗词体裁,全身心地沉浸在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之中,不断收获着满满的知识与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凭借着对文学始终如一的热爱与持之以恒的坚持,我在文学领域逐渐崭露头角。我荣幸地成为《青年文学家》《教师》的签约作家,得以与更多优秀的文学创作者交流共进;有幸加入中国诗歌学会,成为湖南省作(诗)协会、长沙市(音、作、舞)协等多个组织的会员,并担任长沙市音乐评论家协会理事。这些身份不仅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创作的鞭策。
一路走来,荣誉也纷纷接踵而至。2017 年,我荣获“湖南本土作家”称号,这是家乡对我的认可与鼓励;2019 年,在全国网络诗歌、散文比赛中,我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独特的风格,一举斩获“优秀作家”“最佳诗人”两项殊荣;2020 年,小小说《背影》凭借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荣获《青年文学家》杂志比赛“特别奖”;2021年度获《青年文学家》“优秀作家”“优秀分会主席”“特殊贡献奖”;2022年全国网络“雅鹿杯”诗词大赛获奖;2023 年,诗歌《倾香》凭借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荣获湖南省第三届“金鸽”诗歌奖,并被石刻展示,永久留存。2024年再获《青年文学家》“优秀作家”。这无疑是对我诗歌创作的高度肯定。这些荣誉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着我文学创作的天空,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回首我的诗路历程,从最初的懵懂好奇,到如今的深深痴迷,文学早已深深地融入我的血脉之中,成为我生命的灵魂所在。它见证了我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成长轨迹,记录了我内心深处每一次的悸动与思索。每一次创作的过程,每一篇作品的诞生,都是我人生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们紧密串联在一起,构成了独属于我的珍贵记忆长卷。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坚定地在文学这条充满魅力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前行,用手中的笔墨,细腻而生动地描绘生活的酸甜苦辣,让文学的璀璨光芒,照亮我漫漫人生的每一个角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王昌德简评:这篇散文以“诗路”为脉络,以时间为序,细腻展现作者与诗歌相伴成长的历程。从儿时母亲的诗谣启蒙,到中学的经典诵读,再到个人创作的逐步成熟,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文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融入诗意描写,既展现诗歌对作者的深刻影响,又增添文学韵味。获奖经历与创作成果的罗列,凸显其文学成就,而结尾对未来的展望,更体现出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执着热爱与坚定信念,使全文成为一曲动人的文学追梦之歌。
刘建湘简评:作品以诗为线,串起人生四季。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从童稚聆听到自主创作的文学旅程,将古典诗词的浸润与现代创作的突破娓娓道来。文中既有"李白月光"的千年回响,又有"网络诗赛"的时代印记,传统与现代在字里行间自然交融。那些获奖记录不仅是荣誉勋章,更是坚守初心的见证。散文最动人处在于始终保持着对文字的虔诚——如采撷时光浅滩的贝壳,在平仄间听见心跳,在分行处望见星河。这份以诗为舟、溯游人生的赤诚,恰是文学最本真的模样。
红柳赏析:《我的诗路》以真挚笔触回顾了作者与诗歌相伴的成长历程。从母亲吟诵的唐诗启蒙,到课本中古诗词打开眼界,再到青春时期以诗抒怀,文字始终是照亮生活的光。作者在散文、小说创作积累后转向现代诗,又回归古典诗词钻研,展现出对文学的不懈追求和探索。文中既有发表作品的喜悦,也有探索诗体的思考,文章逻辑清晰,结构分明,没有华丽修辞,却用质朴的语言道出文学如何滋养生命——那些深夜伏案的孤寂、获奖的鼓舞、跨文体的尝试,都是诗路上踏实的脚印。这就是对文学的纯粹热爱!对文学最深沉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