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难求宋今声
早先年在农村,芍药花是我们家乡草原上的一种骄傲,每到端午节前后,在长川短岗的原野上,便一簇簇、一朵朵地竞相开放起来,那鲜红、那娇嫩,嫣然是众香国里的花魁,妩媚艳丽,独领风骚。芍药花属芍药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自古就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诗经·郑风》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记栽。作为观赏植物,晋代和隋代已有园艺记载,经唐至宋代栽培,改良日盛,品种增多,元明时期,移栽稍衰;至清代又旺盛起来,相关典籍记载有80多个品种。建国以后,各地栽培逐渐增多,现在,芍药品种已经达到200余个。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以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芍药为“将离草”。由于芍药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各地园林中普遍栽培。室温18摄氏度至28摄氏度条件下,水养可维持4至7天。如含苞待放时切取插瓶,在5摄氏度条件下,可保持30天左右,成为当今普遍应用的切花之一。芍药根可入药,味苦、平,有小毒。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芍药缘何这样着人喜爱呢?因为遍野之中,没有任何一种草花可与之媲美,尤其是花朵之大,叶片之肥,与园中牡丹不相上下,所以,有人把野芍药称之为“草原牡丹”。端午节来临之际,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各种野花纷纷开放、争相斗艳,华贵的野芍药、淡黄的蒲公英、娇嫩的野百合、金色的黄花子,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遍地鲜花,把草原打扮的五彩缤纷、艳丽妖娆。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野花家养”,野芍药全被人们挖回家里栽植观赏了,草原上基本见不到她的倩影了。前年晚秋时节,一村邻请我为他的葡萄剪枝,我见他家园子里有一墩子野芍药,便要了两棵花根儿。回到家里,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栽植在窗前园子里。第二年开春,真的从栽植的土里钻出了新芽,红红的、嫩嫩的,但是,到了端午节不但没有开花,连个骨朵都没打。尽管如此,我仍然悉心培养,生怕它半路枯死。按照宿根花草生长习性,头一年栽植没开花,第二年一定会开花。为了保证这两棵野芍药今年开花,去年秋天上冻前,我就用树条做了个围栏护上,以免大人小孩进出不注意踩着。今年开春种菜平畦打垄,一镐下去,把已经发了芽的野芍药刨了出来!原来,打垄拔掉护花树条时,忘记了花丛的准确位置。眼看已经刨断了的水灵鲜嫩的花芽,心痛极了,因为,这棵白芽就是端午节要观赏的那朵新花呀,一不小心,断送了卿卿性命。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野芍药花苗又奇迹般地钻出了地面!足见其生命力之强。没有见到野芍药的花朵,却见到了一簇生机盎然的花枝,相信明年不会再把他的新芽刨掉了,如果既没伤根也没断芽,仍然光长枝叶不开花,那么,我栽植的这棵野芍药八成是“公子”了。2025年5月9日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