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阿里的神秘之地---楚松
中国地图像一只雄鸡,而在雄鸡尾巴处,有一块极为神秘的地方,那就是中国西藏最西端的阿里楚松地区。
楚松,是楚鲁和松杰两大行政村的总称,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因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交通十分不便,原始生态浓郁,经济文化落后,被中外人士称为是西藏最后的秘境。上个世纪的60年代,我在阿里边防工作,曾先后4次率侦察分队进入楚松,完成边界勘察巡逻,境外敌情侦察,社会改革以及救灾慰问等项任务。
楚松,地处喜马拉雅山主脉地段,南北西三面与印度接壤,(被印军三面包围)境内山峦丛生,雪峰耸立,沟壑纵横,河流密布,属于喜马拉雅山高山狭谷地带,平均海拔4000米,屹立在中印传统国界线上的6795,6657高地,终年积雪不化,形成了天然的无可争议的中印边界。气候有强烈大陆性特点,一年有四季之分,夏季温暖雨多湿润,冬季风大雪多寒冷,昼夜温差较小,河谷地出产丰富,盛产青稞、碗豆、油菜,藏民多从事农牧业,粮油肉自给有余。河谷路边野生玫瑰丛生,楚鲁、沙堆、曲惹各村杏桃果树较多,有世外桃源之美。帕里河(藏民称如许藏布,即发源拉达克汉里之水)从北向南纵贯全境流入印度,全长200公里。其支流遍布,造成有水则有树,(红柳白杨)有树则住人,草丰柴多山水相间的自然形态。由于河谷落差较大,水急浪高,涛声震天,河谷集长、窄、幽、秀、险、奇的特点,原始植被生态系统未被破坏,丛林泉潭、瀑布洞溪、冰川瀑布、奇花异草,遍于河谷的自然景观,成为西藏西部旅游胜地。帕里河夏季洪水期水位高,人畜徒涉困难,曾有一军医和机要员被水冲走,对部队行动影响较大。
楚松:是一弹丸之地。但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九世纪是香雄国的属地,唐吐蕃王朝为古格国的领地,五世达赖喇嘛颁发为扎西岗寺托林寺和曲木底本管辖。1959年民改后,划为札达县曲松区的一个乡,辖22个自然小村,藏民166户662人。由于自然地理的制约,军队和地方政府很少进抵楚松乡,进行社会改革和边界巡逻,其政权一度仍为旧的世袭制。
楚松,山岳连绵不绝,群众自称他们是山沟里人
1971年8月,我率部进入楚松勘测边界,依据上级授权和群众要求,废除了旧的体制,民主选定松杰头人仁钦拉布杰和贡哲寺喇嘛丹增才旺为乡革命领导小组负责人,负责该乡行政事务和边境管理,定期向曲松区请示工作,享受国家干部待遇。土地收归国有,耕地牧场等生产资料维持现状,外逃群众的房产耕地以租用方式调剂给无地的劳苦群众使用,取缔了寺庙本保的各种差税。各自然村也民主选定村组长,带领村民发展生产产,维护边境安宁。
楚松:地处喜马拉雅山万山崇中,当地藏民自称自巳是隆巴人(山沟里的人)。1971年8月,我带着勘察队进入楚松,走访了每个村,代表政府给每家颁发伟人像,红宝书和五星红旗,给贫苦老人送慰问品慰问金,取缔各种杂税,按照“依靠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的要求,稳住了藏民长期慌恐不安的情绪。
帕里河汹涌河水,冲开喀拉崖口流向楚鲁村。夏季洪水区人畜不能徒步。
1973年7月,我带小分队配合札达县政府尼地木县长工作组,进抵楚松调查社情,深入每村每户看望群众,表达了人民政府和军队关心同胞守好国土的决心。
1974年8月,我为向导随分区张继才参谋长一行10人,翻山越岭走进楚松,踏勘道路,选驻设防点,观察了解印军在曲惹争议区的布防活动情况。
1975年6月,我带分区侦察排,配合札达县李德普书记救灾慰问团,爬山涉水走进楚松,逐村查看灾情,发放救灾慰问物品,把党中央自治区政府对灾区藏胞的关怀送到每村每户。

帕里河汹涌河水,冲开喀拉崖口流向楚鲁村。
夏季洪水期人畜不能徒涉 楚松:在民改前后的半个世纪里,群众生存困难,天灾人祸连年不断,腥风血雨不时地降落在藏民头上,可谓民不聊生人心惶惶。在南面曲惹巨哇争议区,印军大兵压境,沿我楚鲁村辛近沟山梁上建有大小11个碉堡,像一块块石头砸在村民的头上,印军还经常侵入牧场抢劫牛羊酥油,骚扰打伤劳作的村民。在北面,盘距在印楚马尔,汉里等地的西藏叛匪,10年间回窜10余次,先后抢走喀拉村,阿子村群众羊500多只,马牛102头(匹),青稞800千克,残杀村民6人。
我每次走进楚鲁村,仰头看到印军碉堡的射孔,心中气愤不平,。1975年7月,我带侦察排1班,抵到印军巴则拉据点前50米,架起机枪警告印军今后不得越线侵入我境,干扰群众正常生活秩序。
印军枪口下的楚鲁村
楚松:是欧亚两大陆版块隆起的活跃地带,每年发生地震数十次,小震几乎天天都有。藏历74年12月6日凌晨,一场5、8级地震降在印度司丕提县和楚松地区,震毁了阿里唯一城堡式的巴尔角村,死亡24人伤43人,10余村民成了绝户,灾情惨不忍睹,大雪封山,灾民受困,5个月后政府才获悉救援。文化落后,缺医少药,78年冬天,一场可怕的布鲁病(麻疹)流行,三个月内病亡45人。中央获悉后,指示新疆西藏两自治区,速派专家前往救治,军地联合组成医疗救治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乘直升飞机进入楚松,专家和部队官兵昼夜奋战月余,控制疫情漫延,拯救了楚松群众生命。又一次证明了伟大的党政府和军队时刻关心爱护边疆民众。
楚松:上天无私赐给楚松群众良好的生存环境,藏民同胞纯朴善良,生态原始神秘令人惊奇和想往。境内风景迷人,出产丰富,水果香甜,6795高地的传统国界上冰川网布,白帘高挂,潭深幽静,冷杉杨树参天,五彩缤纷的杜鹃、玫瑰花香醉河谷,印度猕猴棕熊和高山雪豹出没林间,阿子村旁茂密的红柳是阿里境内仅存的最大原始树林,肥沃的田野,田埂上油绿的野葱诱人。早上,村内升起缭绕迷漫的炊烟,河滩草地欢快奔跑的牛羊,潺潺小河流水给人们一种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在青草蔓蔓的红柳林中我召开过慰问大会,把党政府和军队的温暖送给藏民同胞,从支普奇巡逻返回来,露宿在这没有污染肃静的红柳林中,望着雪山,听着水声,看着蓝天,似躺在人间仙境般,解除了奔波数天的疲困,官兵说阿子村是楚松乃至阿里最美的地方。
楚松地缘偏偶,战略位置重要,北出奇兵可抄印控克什米尔的后路,策应我重兵收复拉达克,南用重兵收回曲惹巨哇失地,威胁印旁遮普邦和喜马偕尔邦。一寸山河一分责,楚松原始神秘,内扰外患的境地一度也使我食寝不安!我曾多次上书并建议,军政要加大进入楚松地区的巡逻频率,建立健全乡政权组织,提高藏民爱国觉悟,稳固边境安全。现今,国家修建了全天候的公路,建立楚松乡政府,开办了学校、商店、医院,农牧业连年丰收,人均收入成倍增长,人心稳定,社会进步,军队重兵进驻,南北布防。我相信,在党中央加快边疆现代化建设方针指引下,楚松一定会成为西藏西部地区人间天堂。
(摘自作者撰写的《守土》一书)
作者筒介:张念中:男,汉族,陕西三原人。生于1942年8月,1960年10月入党,1961年8月参加工作,1964年1月入伍,1998年10月退休。曾任西藏阿里骑兵支队二营文书,支队司令部保密员,军务参谋。西藏阿里军分区侦察参谋,革吉县军管组长,分区作战科付科长,侦察科科长。南疆军区司令部侦察处长,乌鲁木齐军区工作站站长,西藏阿里军分区司令员,国防大学基本系学员,南疆军区付参谋长,乌鲁木齐警备区司令员,陕西省军区付参谋长。在西藏、新疆戍边32年,5次参加追剿西藏叛匪战斗,3次指挥平息藏独、疆独战斗。荣立三等功2次,被兰州军区评为"老高原“和"廉政先進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