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南京城
文/刘汉生
早上八时,从江阴市璜土镇出,向南京进发。我曾多次赴南京,当时由于时间宽馀,大部分景点均已涉足。今又路过,原本去会会好友蔡杰兄,因时间紧促,便放弃此一计划。九时半许,即抵南京市中山门。原计划在“总统府”游览一番,到得门前,看车水马龙,游客如织,遂放弃计划,直奔中山陵游览区而去。
往日里车辆可以在陵园景区附近停车场停靠,今逢节假日,不许车辆进陵园,只能停靠于离陵园有两公里之外的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的院内,徒步而往了。
沿陵园路向上而行,道路平阔,两旁高大的梧桐树遮天蔽日。没有了车辆行走,心情更显得坦然,大步流星的仰面而行。途中青年人较多,拍照的倩男美女摆排着各种姿势,衬托着路两旁粗壮高大梧桐树,肆行无碍的抓拍着。一个小时左右,到达中山陵园前。当跨过二百多层台阶,瞻仰了孙中山端坐的白玉像后,看着孙中山先生所题“民族、民权、民生”,默思中山先生“余集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不禁慨然长思。那时他的民族概念只是驱逐挞虜,恢复中华。他去世十年后,正是国家仍然十分羸弱,而日本竟可在南京做屠城之举。出中山先生的陵墓大门,踞高而临下,便欣赏起钟山的风景来。送目望远,但见青山葱翠,连绵数百平方公里,皆绿树浓郁。左首边的明孝陵,更显得庄严肃穆,帝王之气在周边升腾而弥漫。
从中山陵而下,原本趁时日尚早,顺便到明孝陵一走,也不枉重游此地。然而却鬼使神差地顺着人流,进到了所谓名曰“音乐台”的位置。这个音乐台,实难恭维。低凹的地势,几孔人造喷泉也未开,背面是高约二十来米,造型不甚美观的一个混凝土壁墙,几只零散的鸽子飞来飞去的觅食。就是这样的所在,引得年轻人在此拍照直播,人数之众,当用摩肩接踵而形容亦不为过。我作为过来人,也经历过青春少年,但却不知如今的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不懂,不懂,真的不懂。坐在那里一段时间,人又多,很是无聊、无奈又不自在,百无聊赖之下,便起身下山而去。此时有诗曰:
钟山苍劲木青青,江水滔滔意万重。
心念京畿杀戮史,横眉日寇恶魔行。
仰天长啸民族恨,报国当攀科技峰。
春色满园关不住,千帆竞发又东风。
20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