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行
文/刘汉生
常州,在我的记忆中,尤其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它的电子工业十分发达,我所购买的第一部收音机即产自常州。后来,常州所生产的大客车在全国畅销。近期,电视剧《北上》热播后,我便希望到常州看一下那里宽畅的大运河。上午参观了华西村,中午稍微填了一下肚子,便欣然向常州而往了。
按照地图上的标注,就在常州的箆箕巷附近停车,按图索骥地找到了篦箕巷这个打卡地。篦箕巷,位于常州市古楼区。古时以制作箆箕而闻名遐迩。年龄稍长的人知道,篦箕是旧时女人梳头的工具,每天晨起,必须用篦箕梳理头发,使发丝平直自然。我们中原人称其为篦子。如今,只有卖店里有货,买主已经寥寥了。现今箆箕巷在临大道旁还开有篦箕馆,古朴典雅的房子,两层楼,实际上是美容美发之地,仅用其名作为招牌。旁边也有翘檐画栋的三层建筑的“老德安”面食馆,建筑也显得分外别致。往里走,巷子虽然不深,青石板铺路,很有些苍桑之感。巷子里面的房舍为两层或三层,是经营各种商品的门面店铺。店铺生意不是很兴隆,巷子尽头临运河边上则矗立着一个大的牌坊,上书“篦梁灯火〞四个大字,两旁横匾则石刻有“政通〞、“人和”,看着可能是近代的建筑小品,也就没着意探究。
出得篦箕巷口,便是滔滔的京杭大运河在常州段的景况了。大运河在此比苏州的运河显得要宽许多,有些地方竟然不止两倍。河水清彻,纵向看去,河水浩渺而又深远。间或有彩舟驶过,清丽而又美妙。岸边无丝毫杂草,河边巨石砌就,陡峭而又平直。临岸是手刻石柱排列,石柱间有石条连接。隋王朝杨广虽劳民伤财,失了民心,但运河本身为历史、为国家的运输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应该是值得讚许的。我曾想,不是李渊、李世民利用既得权力而内部造反,隋王朝的发展潜力应当是可期的。就大运河而言,当时的作用可比长江、淮河,中途虽有黃河的淤塞、改道,使运河不畅,当新中国成立,使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通过疏浚、拉直,如今畅通无阻。去除掉不断治理中的维护成本,京杭大运河亦真正繁荣了数千年来数千里的两岸经济。
在运河边,箆箕巷旁,有一段长约七、八百来米长的古城墙。墙高二十多米不等,墙厚三米余,是一难得的古建筑,为常州市二级文物保护建筑。此段古城墙为明清时所建,建造的砌砖很坚硬,砌砖手艺更为上乘工匠所为,精工细作,活干的十分精到。沿古城墙与运河之间,自然形成了一个公园。公园里绿树葱葱,花草繁茂,且进行了精心打理。公园里座椅干净漂亮。更引人注目的是建造了二十多个表彰常州好人的钢制栏框,名曰“德韵流芳”,上面印有彩色照片,撰写着每个人的先进事迹,或舍身救人、或孝敬老人、或敬业爱岗……。社会主义的文明建设在这里蔚然成风。
这里有《七律 常州行》一首,以记述此行常州的感觉。
古楼道口话常州,箆箕巷中道古楼。
南北帆舟扬棹走,东西商贸运河流。
篦梁灯火千秋照,德韵芳名百代留。
回望常州新姿美,祥云叠翠在城头。
202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