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特刊
作者:程少明
黄州东坡赤壁之旅(组诗)
作者:程少明
凭吊东坡雕像
何来白玉塑尊身,东去大江千古询。
蜀客浑忘流放恨,黄州犹记月吟人。
一蓑烟雨平生乐,两赋文章后世珍。
我自临阶频叩首,心香缕缕祭词神。
念奴娇
东坡赤壁感怀
绿荫环碧,正拱桥横处,烟开云卷。踏碎苔痕寻旧迹,转入矶头深院。赤壁诗题,亭连二赋,楼倚栖霞馆。湖平如镜,照人空见江远。
览胜寻问凭栏,东坡胸境,兴废何须叹?我欲呼公同一醉,今古皆宜杯盏。鹤影无踪,书声有梦,词采盛文宛。笑谈风节,且圆吾辈宏愿。
怀古
赤壁云深久系情,孤舟曾载子瞻行。
惊涛犹诵千文赋,月冷江空鹤未鸣。
咏苏轼
文士碑存书二赋,苏仙江近念奴娇。
休言今古开樽共,多想亭台促膝聊。
我举清尊邀月饮,涛声似诵念奴娇。
题坡仙亭
江亭波浩渺,羽化问仙踪。
墨染禅心梦,诗凝鹤骨松。
风来千树影,月落一窗容。
十四方碑在,长鸣大吕钟。
酹江亭
江亭突兀倚云开,前哲群书勒石来。
俗笔长留华气象,豪词尽扫艳尘埃。
千秋画意谪仙梦,万古诗情苏子才。
我自凭栏呼痛快,一襟潇洒向君裁。
栖霞楼远眺 (排律)
危楼拔地接苍穹,拾级登临脚步匆。
远浦烟生江上白,平畴麦熟日边红。
数行沙鸟浮滩转,几点渔舟隐岸丛。
楚水悠悠奔浩渺,荆山莽莽入鸿濛。
亭前翠竹闲摇影,崖畔青松静倚风。
遥念苏仙名不朽,长吟赤壁韵无穷。
兴衰胜迹千秋在,今古豪情一脉通。
且把高光抛世外,却将妙悟放胸中。
凭栏极目心潮涌,欲借云帆向碧空。
行香子
东坡赤壁怀古
古岸烟休,曲径痕留。过栈桥、恍入琼楼。矶头照影,江左凝眸。叹浪声消,涛声远,桨声休。
遗篇漫读,清樽空酹,念范公、杜牧曾游。风流易老,胜迹长留。看二堂幽,诸亭秀,一山收。
行香子
访赤壁
池绕门庭,桥接云程。踏苔痕、终叩岩亭。风传故事,互动迷情。念词中韵,壁中字,殿中形。
矶头水静,楼头目迥。叹江流、东去涛声。坡公流放,坦荡心平。任烟霞老,竹松瘦,岁华更。
东坡赤壁游记
五月的风裹着些许暖意,我慕名来到东坡赤壁。景区门前广场开阔,四周池塘如翡翠环绕,涟漪轻漾间,睡莲正悄悄舒展花瓣。跨过正面的拱桥,石板路在脚下延伸,尽头处,那抹青灰色的飞檐翘角,便是心心念念的东坡赤壁了。
踏入景区,最养眼的是诗词碑刻区。苏轼的《赤壁赋》笔力雄健,墨痕似乎还带着岁月的温度,让人忍不住驻足细读,在平仄韵律中感受他的豪情与哲思。
然而,当我漫步至赤壁矶头,心中难免有些许感慨。眼前已非“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阔江景。长江改道后,这里只剩一湖静水如镜,赤壁矶的倒影在水面摇曳,似一幅淡墨山水画。想起杜牧任黄州刺史时,曾在此写下“折戟沉沙铁未销”的名句,误将此处认作古战场;苏东坡亦在《赤壁怀古》中写下“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字里行间虽存疑,却不妨碍他们借景抒怀,留下千古绝唱。如今考证虽知真正的古战场在咸宁赤壁市,但这片土地早已因文豪的笔墨而染上独特的人文光辉。
东坡赤壁的精华,在于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建筑。清代重建的二赋堂,因珍藏苏轼前后《赤壁赋》石刻而得名,堂前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道尽岁月沧桑。酹江亭临江而建,传说苏轼曾在此酹酒祭江,亭内“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的对联,读来令人唏嘘。拾级而上至栖霞楼,登楼远眺,昔日长江故道已盖起幢幢房屋,市井烟火气弥漫其间,远处长江如银带蜿蜒,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好一幅古今交织的画卷。
沿着游览观光路线走来,我面对湖对面的赤壁矶头,古典胜迹美不胜收。微风拂过鬓角,仿佛听见近千年前的江声与文人们的吟哦。这里或许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古战场,却是文人心中永远的精神赤壁——那些被岁月沉淀的诗词、建筑与故事,早已在时光中凝成一座丰碑,让每一个来此的人,都能在山水人文间,遇见属于自己的“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