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军垦乡土苑

黄土高坡上的旧事
(续)
——话说马王庙
文/朱国柱
在王家铺街道的西头,一条靖天公路蜿蜒绕过后山。跨过这条公路,迎面便能瞧见一个小山包,此处便是马王庙所在之地。虽说此地名为马王庙,可如今庙里并无马王,或许在久远的过去是有的吧。
全国诸多地方都建有马王庙,其由来因地域差异和信仰背景的不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而这里的马王庙,祭祀的乃是马王爷金日磾。金日磾是西汉时期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字翁叔,武威郡休屠(今民勤县)人。汉武帝时期,他因归降汉朝且立下功劳,被任命为侍中,后因病离世,被追赠为内侯。马王爷金日磾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家畜守护神,长久以来深受人们的尊崇。

金日磾在汉宫负责养马事务,因其管理出色,被民间神化为马神,后世尊称为“水草马明王”。传说中,马王爷长有三只眼,寓意其能够明察秋毫。不过,金日磾本人并无三眼这一特征,该记载可能是其马神传说融合演变的结果。
上世纪50年代,我在王家铺读了两年完小,对马王庙留存着诸多深刻记忆。
学完《延安的早晨》这一课后,老师特意出了一道作文题——《王家铺的早晨》,让我们仿照课文进行写作。我们班的尖子生廖耀基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念给大家听。他在文中将马王庙作为王家铺的一处景点,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其中有一句“叫虫吃了一半的老柳树,还在风中沙沙作响”,我甚是欣赏,所以至今仍记忆犹新。

还有一次美术课,老师带领我们前往马王庙写生。此次要描绘的主题是那座马王庙,庙宇规模不大,且因年久失修略显破旧,但古朴的韵味却丝毫不减,尤其是那飞檐,恰似鸟儿展翅欲飞,灵动非常。我画完庙宇后,总感觉画面还缺点什么,于是又添画了山体、小道和树木。
1956年晚秋时节,不知是为了支援王铺大队,还是遵照上级指令,由王冠洲老师带领我们前往马王庙的山坡上种植核桃树。种核桃树的劳作倒也简单,只需在山坡上按照大致的株行距要求,挖个小坑,往坑里丢进一颗核桃,再用土掩埋即可。那时年少,并不明白其中道理,后来才知晓,种植季节至关重要。像花椒、杏子、核桃这类带硬壳的种子,都需在入冬前播种,必须经过一个冬天的低温催芽,来年才能出苗。第二年,我们毕业离校,至于核桃树能否出苗以及长势如何,大家都没太在意。随后,我远离家乡,来到了新疆,此后便对马王庙的情况一无所知。不过听说,当时种的核桃树仅有寥寥几棵,还没等到结籽,在公社化吃大锅饭的时代,就被砍掉当作柴火烧了。

由于对马王庙怀着“回忆如影,挥之不去”的深厚情怀,我经多方打听得知,最早的那座马王庙大约在1972年,可能是为了破除“四旧”而被拆除。改革开放后,从1986年起,马王庙在原址经村民多次捐资,共计130万元,由当地名师三次重建。其中在2011年,因祭祀马王爷时烛火引发火灾,焚毁了砖木结构的马王庙,无奈之下只得再次重建。
如今的马王庙,已是雕梁画栋,占地168平米,由左、中、右三大殿堂,以及钟鼓楼、山门、护坡共同构成了颇具规模的神仙岭马王庙。庙堂内设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文昌帝君、关帝财神的塑像,还有喇嘛、二郎显真君、灵官的画像,以及马王、山神土地爷的牌位。神仙岭马王庙周围花团锦簇,青松翠柏、青冈和酸梨等树木环绕簇拥,更显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我的同学们你们在哪里,我很想找你们,请在评论区联系。
(说明:马王庙的来由:源于网络;三次重建马王庙资料及图片均由王铺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兄提供。)

总 编:王立春
副总编:魏赋光
主 编:戴恭义
图 片:王长兄提供
编 审:周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