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飞宇
艺术的创作往往源于对文化的深入探寻与挖掘,而一场充满意义的采风之旅则是为艺术作品注入灵魂的重要途径。2025年5月11日,我有幸与大型活动策划人廖劲松、仁化县音乐协会主席卢家赋一同踏上了前往南雄市和韶关的采风之路,旨在寻找与“韶乐”相关联的元素,为打造大型歌舞剧《韶乐》积累创作素材,开启一场文化与艺术交织的奇妙之旅。
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带着对此次采风的期待与憧憬,我们三人踏上了前往南雄市的旅途。一路上,窗外的风景如诗如画,田野里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我们的出行奏响欢快的乐章。廖劲松策划人经验丰富,他曾参与过众多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对于此次歌舞剧《韶乐》的创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他一路上与我们分享着自己过往的创作经验,讲述着如何将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艺术作品中,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卢家赋主席则是音乐领域的行家,他对韶乐有着深厚的研究,他的专业知识为我们此次采风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不时地与我们探讨着韶乐的历史渊源、音乐特点以及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可能性,让我们对即将开展的采风活动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首站:南雄市“非遗中心”
经过一番舟车劳顿,我们终于抵达了南雄市的首站——“非遗中心”。在这里,我们受到了南雄市演艺中心负责人、著名青年作曲家卢宇迪的热情接待。卢宇迪年轻有为,在音乐创作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才华。他带领我们参观了“非遗中心”的各个展厅,向我们介绍了南雄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精美的民间手工艺品到传统的民俗表演,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南雄市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参观过程中,卢宇迪着重向我们介绍了该市新近创作的大型采茶剧《珠玑巷》。他告诉我们,该剧取材于南雄市“全国非遗”的一个南迁故事,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采茶大戏。通过这部剧,他们希望能够传承和宣传南雄市的千年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这一剧种。为了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珠玑巷》的魅力,卢宇迪还安排了一场简短的片段表演。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优美的唱腔以及生动的剧情,让我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感受到了南迁先民们的艰辛与坚韧。
表演结束后,我们与卢宇迪及相关创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廖劲松在交谈中谈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在艺术创作中,应该在服装、造型上要有突破。既要保留传统的精华,又要敢于创新来迎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观。他以一些成功的艺术作品为例,阐述了艺术与市场相结合的重要性。他指出,只有走出一条艺术与市场相结合的新路子,才能让更多的人走进剧院,欣赏到优秀的艺术作品。卢家赋主席则从音乐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可以在采茶剧的音乐中融入一些韶乐的元素,使两种音乐形式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大家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在与卢宇迪等人的交流中,我们逐渐深入到了《珠玑巷》这部剧的创作核心。我们了解到,南雄市的采茶剧历史悠久,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采茶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观众群体逐渐老龄化、表演形式缺乏创新等。为了让采茶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卢宇迪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探索创新之路。
他们在《珠玑巷》的创作过程中,不仅注重剧情的编排和演员的表演,还在服装、道具、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例如,在服装上,他们采用了现代的设计理念,结合传统的采茶服饰元素,使演员的服装更加美观大方;在舞台设计上,他们运用了先进的灯光和音效技术,营造出了逼真的场景效果,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然而,他们也意识到,这些创新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院。
廖劲松的建议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他强调,在保留传统采茶剧精华的基础上,可以借鉴一些现代歌舞剧的表现形式,如增加舞蹈元素、丰富舞台场景等。同时,在宣传推广方面,也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平台,扩大剧目的影响力。卢家赋则从音乐创作的角度出发,建议他们在采茶剧的音乐中融入一些韶乐的旋律和节奏,使两种音乐形式相互补充,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音乐风格既保留了采茶剧的传统韵味,又具有韶乐的神秘与高雅,能够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观众。
通过这次交流,我们不仅对《珠玑巷》这部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自己的歌舞剧《韶乐》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认识到,在艺术创作中,要敢于创新,同时也要尊重传统文化,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牛牯潭广东文娱基地的欢乐时光
离开“非遗中心”后,我们前往市郊区的牛牯潭广东文娱基地。当我们到达时,南雄市工商联副主席沈青松早已在那里等候我们。他热情地吹响手中的电子管,欢迎我们的到来。和沈主席一起到来的还有许多文艺界同仁,包括手风琴演奏高手以及南雄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杨应钧等。
牛牯潭广东文娱基地是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地方,周围青山绿水环绕,空气清新宜人。基地内设施齐全,有宽敞的排练厅、音乐工作室和表演舞台。大家一见面就仿佛老友重逢,气氛十分热烈。在沈主席的组织下,文艺界同仁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手风琴演奏高手用他那娴熟的技巧演奏了一首激昂的乐曲,美妙的音乐在空气中回荡,让人陶醉其中。诗词学会的诗人们也不甘示弱,他们现场即兴赋诗,用优美的诗句表达着对此次活动的喜悦和对艺术的热爱。
我们也融入到了这个欢乐的氛围中,与大家一起交流、互动。廖劲松与沈主席探讨了如何将艺术活动与商业活动相结合,为文艺创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发展空间。卢家赋则与音乐界的同仁们交流了音乐创作的心得和体会,分享了自己在韶乐研究方面的成果。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碰撞出了许多艺术的火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从这些文艺界同仁身上感受到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演,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这种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在歌舞剧《韶乐》的创作道路上不断前进。
承载深厚南迁文化底蕴的珠玑古巷
踏入珠玑古巷的非遗展示大厅,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美的民族服装,它们色彩斑斓、工艺精湛,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心血。这些服装不仅仅是简单的服饰,更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载体。它们见证了不同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迁徙与融合,展现了岭南地区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抚摸着这些古老的服装,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人们穿着它们时的自豪与喜悦,也能想象到他们在迁徙途中所经历的艰辛与磨难。这些民族服装为我们的歌舞剧《韶乐》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我们可以将其色彩和款式融入到舞台服装的设计中,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感受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韵味。
姓氏起源是珠玑古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众多姓氏的起源和迁徙故事。每一个姓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它们如同一条条脉络,将不同的家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南迁而来的人们带着各自的姓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繁衍后代,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岭南姓氏文化。通过对姓氏起源的研究,我们可以挖掘出许多感人至深的家族故事和民族精神。这些故事和精神可以成为歌舞剧《韶乐》的情节线索和主题内涵,让观众在欣赏艺术表演的同时,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归属感。
胡妃故事是珠玑古巷的一段传奇佳话。相传胡妃为躲避宫廷灾祸,逃至珠玑古巷,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个故事充满了浪漫与传奇色彩,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也体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胡妃的形象可以成为歌舞剧《韶乐》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的勇敢、坚韧和善良可以成为剧中的闪光点,吸引观众的目光。同时,胡妃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也可以为歌舞剧的音乐创作提供灵感,让音乐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而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香火龙”,则是珠玑古巷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香火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它以龙为造型,用香烛插满龙身,在夜晚点燃后,犹如一条火龙在夜空中飞舞,场面十分壮观。“香火龙”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民间信仰和文化传承。它体现了岭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现了他们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在歌舞剧《韶乐》中,我们可以借鉴“香火龙”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到舞台表演中,让观众感受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通过在珠玑古巷非遗展示大厅的参观和学习,我们对岭南文化的启源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岭南文化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它既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岭南文化具有了开放性、创新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在创作音乐歌舞剧《韶乐》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岭南文化的这些特点,将其融入到作品中,让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时代气息。
音乐歌舞剧《韶乐》不仅仅是一场艺术表演,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们要通过这部作品,向观众展示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岭南文化。同时,我们也要借助现代艺术手段,对岭南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音乐歌舞剧《韶乐》一定能够成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它将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岭南文化的舞台上,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同时,它也将成为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
珠玑古巷,这片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的土地,为我们的创作之路开启了另一盏明灯。我们将带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踏上音乐歌舞剧《韶乐》的创作征程,用艺术的力量诠释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世界领略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风采。
韶乐广场的灵感碰撞
华灯初上,夜幕降临。我们一行三人再次赶往韶关市区的韶乐广场。当我们走进广场,一尊巨大的舜帝南巡韶石山奏韶乐的雕像映入眼帘。雕像栩栩如生,舜帝手扶琴器,神情庄重,仿佛正在演奏着美妙的韶乐。
我们围绕着雕像缓缓踱步,仿佛穿越时空,与舜帝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在灯光的映照下,雕像显得更加神秘而庄严。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着周围的氛围,试图捕捉那古老韶乐的余音。此时,微风轻轻拂过,仿佛带着韶乐的旋律,在我们耳边低语。
廖劲松站在雕像前,陷入了沉思。他说,这尊雕像就是韶乐文化的象征,我们要在歌舞剧《韶乐》中,将这种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我们要通过舞蹈、音乐、灯光等多种艺术手段,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宏大的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舜帝演奏韶乐的现场。卢家赋则从音乐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想法,他认为可以在歌舞剧中运用一些古老的乐器,如编钟、磬等,来增强韶乐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同时,还可以结合现代音乐技术,对韶乐进行重新编曲和演绎,让古老的音乐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三人在雕像前交流着、讨论着,灵感不断涌现。这一刻,我们仿佛找到了歌舞剧《韶乐》的灵魂所在。我们要通过这部作品,向观众展示韶乐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韶乐广场上的交流结束,我们此次南雄市的采风之旅也接近了尾声。回顾这一天的经历,我们收获颇丰。在“非遗中心”,我们了解了南雄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大型采茶剧《珠玑巷》,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的启示。在牛牯潭广东文娱基地,我们与文艺界同仁们的交流互动,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而在韶乐广场,那尊舜帝南巡奏韶乐的雕像,更是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让我们明确了歌舞剧《韶乐》的创作方向。
通过这次采风,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创作出具有深厚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同时,我们也要敢于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未来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将把这次采风所获得的灵感和经验融入到歌舞剧《韶乐》的创作中。我们将组建一个专业的创作团队,包括编剧、导演、音乐创作人、舞蹈编排师等,共同努力打造一部具有高水平的大型歌舞剧。我们将注重剧情的编排,以韶乐的历史传说为背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了解韶乐的文化内涵。在音乐创作方面,我们将邀请卢家赋等专业音乐人,将古老的韶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在舞蹈编排上,我们将结合剧情和音乐,设计出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展现出韶乐的优雅与神秘。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大型歌舞剧《韶乐》一定能够成功问世。它将成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向观众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热爱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这次采风之旅,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探寻之旅,更是一次艺术的创作之旅。它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创作大型歌舞剧《韶乐》的信心和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创作中去,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