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处才是生活”
——《雅舍小品》读后感
陶玉山

文字的力量,不是让人仰望,而是让人靠近,找到内心的慰藉。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意境无疑是很美的。不过,除了热爱读书之外,在睡前读什么书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只凭心情兴趣去选择应该是许多人的做法。譬如我最近的枕边书就是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这本书给我最大且最深的感受就是:在所有这些灰尘之下,地板真是非常干净的。有故事,有思考,有态度,有温度,有价值,有趣味,有生活烟火气,让流光的年轮留下记忆,这就是梁实秋散文小品独有的、吸引人的魅力,充分体现出他所说的“闲暇处才是生活”的这个特点。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谈起散文创作,是绝对绕不开梁实秋的。他的散文集曾经创造了中国现在散文出版的最高记录。而谈起梁实秋的散文,却是不可绕过他的“雅舍”作品的。纵观“雅舍”作品系列,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雅舍小品”。
被梁实秋自己称为“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的这本散文小品集分为“人间烟火”“世情百态”“故都风物”三辑。从《书房》《写字》《照相》《旅行》《病》《孩子》《老年》《乞丐》《放风筝》《北平的垃圾》……从这些看上去非常直白实在的标题就可以知道书中所记录的都是极易被人忽视错过生活点滴。有人间烟火,也有世情风俗,家常琐事以及“花开花落寻常事,未必皆因一夜风”……经过梁实秋“点穿成线,线织成网。脉络清晰”的细腻描绘,一切都是那么新颖别致,独具风趣,让人看到了作者的机智闪烁;切实见识到了什么是睿智、有趣、潇洒、自在。尤其是语言上兼具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济的幽默风趣和谐趣横生的文字中所展现出的独有的智慧和过人的洞察力,以及超强的表达能力,给人留下过目难忘的印象。让人感叹每篇作品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一般。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写得的都是那么自然顺畅,那么富有情理,那么知识渊博。简洁明了的文字中透露出无法掩饰的高雅平和;在妙语连珠里领略众生万象,于会心一笑中看清千百人生。给人的感觉,似乎这世界的喜怒哀乐与善恶美丑,他全看透了。字里行间透着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精神。那种温暖的情趣深入人心,让人从心里感到愉悦、亲切,又有长见识的收获。就像梁实秋他自己说的那样“闲,要闲的有滋味;忙,要忙的有价值。这样才像一个人。”让我们每一个读者明白了如何自遣,如何对待生活和享受生活。
阅读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字平凡朴实,语言轻松幽默,可谓随手拈来,妙笔生花,写尽了对生活的爱,对人性的挖掘。没有丁点深奥难懂之处。大部分都是描摹人间烟火,茶米油盐之不登大雅之堂的琐碎小事。一切都是如数家常一般娓娓道来,没有说教,没有空话,更没有装腔作势的拉大旗做虎皮吓唬人。一句话,生活中的一切皆可成文,而且写得都是那么风趣有味,那么耐人咀嚼回味,给人无限的遐想;阅读起来感到是那么平易近人,那么熟悉了解,那么让人读了难以忘怀,深入人心。更主要的是,脑袋开窍一般,眼前浮现出一个新的世界:这等容易让人忽视的鸡毛狗碎一样的小事,竟然也能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如此美妙绝伦,简直不可思议。除了叹服,还是叹服。
读书是思考人生的开始。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阅读梁实秋“雅舍小品”中的文字,最深的印象就是随手写来,“文章不写半句空”。真得是阅读过程中的每一分钟都会被他的那种别致的诙谐幽默和独有的认识见解所感染。“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梁实秋这位散文大家总是能在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和事中,发现人间之趣,并且用合适的文字完美地表现出来,而且是那样饶有兴趣,给人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甚至都是一些俗物俗事,被他写出来,也是一个个变得生动有趣,别开风面,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时常忍不住会会意一笑或拍案叫好。让人坚决认为他梁实秋真得是明白懂得了《菜根谭》中“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这句话的真谛。
人可以无知,但不可无趣。有趣的人,生活总是多元的,充满色彩的。如同梁实秋亲自说:“心里的火,永远别灭了,哪怕别人看到的只是烟。”这些来自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散文小品让人读了情不自禁地感慨:“活着,真好!”正因如此,季羡林由衷而言:“欣赏他的文才,对他潜怀憧憬之情。”冰心更是直言不讳:“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我的朋友,男人中只有梁实秋像一朵花。”徐志摩则信誓旦旦地断言:“只要你开口,下文的热闹是不成问题的。”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每次阅读梁实秋这些“浅中有深,平中有奇”的散文随笔,那种只有读过才知道的蕴涵于随时可见的字里行间的精微和妙处,感觉是那样舒服,那样惬意,非常有充实满足感;不知不觉的身心如同得到净化洗涤,自己都感觉干净清洁了许多。而得到的生活启示就是: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认真看过的书,才是属于自己的。而现在的散文,包括现在出版的书,过眼的文字很多,入心的却极少,甚至一出版就泯灭于世间的,如同不存在一样。不免让失望至极。觉得不只是玷污了美妙的汉字,也浪费了失之不会再来的纸张。由此,让人更加坚定了读散文小品,就读那些有定论的名家名作的信念。
写到这里,不能不说说“雅舍”这个书房名字的由来。用作者在书中的第一篇文章《雅舍》来介绍一下应该是最有资格、最为合适不过的。“‘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有七八十层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雅舍’共有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互通声息……”说白了,所谓“雅舍”,就是在抗战时期的重庆临时借助山体而搭建的、四处透风撒气的茅竹房!就是这样一种恶劣环境,梁实秋却认为“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扰。”若是喜欢轻松自在,就不要奢望太多。看书喝茶,赏花赏景,视为“世外桃源”,晒晒太阳吹吹风,“心静自然少忧烦”,为我们写下了如此多的高质量的散文小品。真的是境随心转,随遇而安。让人由衷感叹到:心若向阳,生活才会斑斓;人若简单,人生才会清澈。边清零,边拥有,不论得失,就是得。“你走,我不送;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日子都是崭新的,生活的本意是开心。不求所有的日子都泛着光,只愿每一天都承载着健康,浸润着温暖。读其书,不可不知书是怎样写出的。了解了这个情况,对欧阳修所说的“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好像有了新的理解。真的认识到能让心静到极致的人,都是一生安稳的有福者。对作者,对《雅舍小品》的好感无形中多了几分。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当我们第一次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新的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友重逢。”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的这句话说出了我的心声。相信每一个阅读过“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最深刻道理的《雅舍小品》的读者,都会在自然产生“我爱这人间烟火”之余,也会有这样认识和感受的。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