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的源头之一
(张子义,曾任部队教导员、焦作广电台长等)
注:原文《礼规》(对礼尚往来的规定)。为了不占空间,可在网上看。
党的八项规定是2012年后对国家公务人员的行为严格要求,保障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幸福制定的严历规定和措施。现在有许多贪官突破这一红钱受到处分和入狱改造。
在八项规定实施前,是河南省济源市文物局职工卢化南先生,给中委办、检查院、社科院、人大等有关单位去信(礼规),建议制定完善办事交易规定,避免社会乱象和个人发财,被群众称为:这是民间制定的一部法律。也有人评议说:送礼是改革开放的润滑剂,不应束缚规定。经过一段时间发展,送礼引起的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群众意见很大。经过多部门讨论酝酿,完善出台了8项规定。追根求源,这部民间的《礼规》是八项规定的发起地源头。
张子义
2025.5.13
现附原文:礼规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从《周礼》到现在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在继承发展中,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互相赠送礼品对增加友谊、加强团结、稳定大局有一定的意义。
这几年由于不正之风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礼越行越大,超出了人们所承受的能力,引起广大人民的反感。为了弘扬正气,继承礼仪文化遗产,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制订一个规范,参照遵守,同时用于区别贿赂和正常往来。这样能净化社会空气,提高大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凝聚力。
一、送礼的范围
送礼一般按血缘关系的三代亲和同事关系为限。三代亲分别是:1、上代:爷奶、祖爷奶、父母、伯娘叔婶、姑父母、舅父母、姨父母、旁叔婶;2、中代:兄、弟、姐妹、旁系兄弟姐妹、表兄弟妹;3、下代:孩子、孙子、侄儿、侄女、外甥;4、同事关系:根据社会的发展,同事关系也相当重要,包括知己的上级、下级、同事、朋友、战友、同学、邻居。
每增加一个旁系分支,送礼的数量就降低一格,如兄弟为A、表兄弟为B,女儿为A、侄女为B,由重到轻。有配偶的,双方老人亲属同等对待。
二、送礼的家庭经济类别
送礼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感情的深厚,可多可少,量力而行,不可攀比。按居住地区可分为4类:1.经济发达区;2.较发达地区;3.一般地区;4.贫困地区。
在同一地区的家庭经济收入也可分为四类:
A.有一定的固定收入,全家主要人员都有工作,包括经营企业或致富个体户,经济富有。
B.有固定收入,家庭成员一部分有工作,经济比较宽裕。 C.没有固定收入,家庭一般过得去。
D.收入差,勉强维持生活。
地区差别和家庭类别分别对应,如:一般地区和家庭C类对应,可执行同一个标准,依据4种(A、B、C、D)家庭类型或感情友谊的深浅,考虑送礼的多少。
三、送礼的轻重
送礼是为了传递友谊,古人云:“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君子之交淡如水”。送礼者要量力而行,受礼者要充分理解,不要以送礼的多少来划分情谊的轻重。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送的轻,还礼轻;送的多,还礼也多,有时送的多,反而会加重受礼人的不安,思想上背个还礼的人情债包袱。那么送多少合适呢?以购买礼物的价值(人民币)元为单位,以家庭经济类型为依据:
上代亲:做生日、探病、奔丧,A类30~50元,B类20~40元,C类10~30元,D类8~20元。
中代亲:婚事、探病、奔丧,A类25~40元,B类15~30元,C类10~25元,D类6~15元。
下代亲:婚事、生小孩、探病、奔丧,A类20~30元,B类15~25元,C类10~20元,D类6~15元。
同事关系:婚事、探病、奔丧,A类30~50元,B类20~40元,C类10~30元,D类8~20元。
以血缘为关系纽带的三代亲属,本单位知己的上、下级、朋友、战友、同学,情义较重的,每逢佳节、天灾人祸及比较大的事件,送点礼物或寄信片、纪念品表示祝贺和慰问,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其余的以私欲为目的的送礼行为,都是不正当的。
四、压岁钱
每逢春节老一辈为爱护小一辈,给12岁以下的小孩压岁钱或学习用品或纪念品或玩具,以增加上下辈的情感。A类30~50元,B类20~40元,C类10~30元,D类1~20元。正常的资助和节日送礼是有区别的,正常的资助上不封顶,成千上万元也可,重在资助,节日里要防止不良风气的滋生。
五、婚礼的价格
婚姻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的结果,为了表达情义相互赠送一点礼品,作为纪念是合情合理的。提倡文明结婚,办事节俭。但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旧的制度基础上建立的,避免不了有封建残余思想影响,有的地区女方向男方索要高价,这几年有上升的趋势,规定数额限制很有必要,按区域划分:发达地区,彩礼不得超过3000元;一般地区,不得超过2500元;贫穷地区,不得超过2000元。这个数字是指订婚到结婚的彩礼累计数,超过的可向女方征收高价姑娘税50%,由当地政府民政机构统计建档管理,时效从订婚到结婚(就是算不清,无法执行,每年宣传统计一次,社会效果也相当可观),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六、丧事要俭办
现在,丧事越办越大,一部分人认为,越排场是对老人越孝敬,能在本村光彩,于是互相攀比,助长了不良风气。而经济困难的人望而生畏,据统计,农民一生的收入,除维持生活外,用于丧事占5%,浪费极大。生死本是自然规律,只要活着过得幸福些,死后可俭办。呼吁红白理事人员,要认真执行国家倡导的办事节俭方针,尽量少花钱。一般情况下总共花费(祭奠、棺木、火化、穿戴、陪葬、孝服、乐器、待客)A类不超过2000元;B类不超过1600元;C类不超过1300元;D类不超过1000元。超过的要征收浪费税,征超余部分50%;理事者故意为难造成浪费,可征收理事者的50%,由当地政府专设机构监督执行,这对弘扬正气、减轻农民负担有一定意义。
七、严禁用公款送礼
近几年,有人以单位名义不惜重金,向有关人员送礼,花公家钱铺设自己迁升的路,这种现象应当禁止。
送礼以亲属血缘三代和同事两个关系为基础,超出范围就该禁止,如有天灾人祸、重大困难的家庭和个人、社会上一些知名人事对其解囊相助,帮助生活和慰问,老人爱护下一辈,小一辈敬重老人,数量不受本规约束,并要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
卢化南
199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