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汤优烈,籍贯诸暨,杭州人
杭州第八中学69届初中毕业。杭州大学中文系(函授)本科毕业,文学士学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结业。
曾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战士,当过电影放映员、广播员。
回城后,一直在交通系统工作,退休前为杭州市交通局干部。
现为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会员,黄亚洲书友会朗诵团团长。
现居杭州市。

纪实文学《我的兵团岁月》- (共19章)
师部放电影的小汤(第十三章)
在那个文化娱乐生活比较贫乏单调的年代,能当上一名电影放映员,将快乐和欢笑、将精神食粮和社会的正能量送给我们的知青兵团战士和乡村老百姓,无疑是人生一大快事,使我终身难忘。
七一年八月下旬,也是从部队培训回来近两月,兵团部划拨给我师的35mm电影放映机正式到位,我们师部电影队也就正式挂名,开始准备首场“演出”。
当时师部电影队就三人:杭州姑娘小栗、上海姑娘小钟,还有就是我这个杭州小子,由师部宣传科朱瑞成干事直管,朱干事在部队也干过放映员工作。记得当时师机关不少战友、尤其是警通排的男战士时不时会来我们工作室转转、瞧瞧、问问,眼里带着羡慕的神情,似乎妒忌着我这个杭州小子福气这么好,从基层的农业连队一下调到师部宣传科干放映,又是在这个如此美妙的集体之中。
为了圆满完成首场放映任务,我们三人做了精心准备,从熟悉放映机、调试扩音机和音响,到制作幻灯片、架设银幕、装片试放,进行了数次演练,直到满意为止。但尽管如此,心里还有点儿忐忑,生怕到时出现什么状况。
电影放映场地是在与师部隔条公路的直属营晒谷场,这可是三天门兵团师部首次放电影哟。消息传出后,当天下午三四点钟,往日恬静的晒谷场就开始有人陆续在场地上放小椅子、小凳子什么的,有的干脆坐在那里等候了。过不一会儿,场地上就热闹起来,大人们聊天哼歌,小孩们喧嚣打闹,整个就像是过节的场面。
早早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装车出发。从电影队到晒谷场不到百米距离,我们就用小板车驮放映设备。主动前来帮忙搬器材的人真不少,几乎不用我们自己动手了。
小板车很快到了放映场地,此刻,放映机安放圈地外已挤满了围观的人,里三成外三成的,有指指点点的,有小声议论的,莫不是督查队还是观摩团的?真让我们觉得有点紧张。我们三人分工明确,一人指挥卸装放映设备,两人立即悬挂银幕,银幕悬挂完成后立即返回调试机器,做好所有开映前的准备工作。我们一遍又一遍调试着放映机和扩音设备,小心谨慎地从片盒里取出影片装入了放映机,两台放映机两个放映员会心地一笑,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了。
为祝贺师部电影队的首场放映,宣传科朱干事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的讲话一结束,银幕上“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画面紧接显现,快速调清画面、将音量调至最佳状态,换片交接时准确无误,放映时不断检查片子运转情况……。我们严格按照部队培训时的要求,认真操作每一个步骤程序,直至银幕出现“剧终”为止。首场放映得到战友们的好评,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我们男女搭配的三位新手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以后,我们电影队基本上每周都要放一两场电影。要知道能看一场电影便是当年咱们的兵团战士最开心、最惬意的文化娱乐生活呵!那时除了几个样板戏之外几乎也没有什么新影片,老片子能放的也就是《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这么几部,还有就是一些国外译制片。但是只要有电影看,哪怕是放过N遍的,晒谷场上也总是挤满了开心的人群。由于经常放映尤其是重复放映,许多老影片的经典台词,我们放映员都能信口背诵出来,常常作为饭余茶后的佐料显摆一番。如《英雄儿女》影片中,王芳演唱哪首“风烟滚滚炮声隆……”名曲时,中间有一段朗诵词“我们的王成,是毛泽东的战士,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至今我都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
那时我们的放映工作确实比较受人关注。白天,我们的放映工作室就时常有人光顾,师机关各部门的干部职工。尤其是年轻的兵团战士时不时转过来问一声,“什么时候有电影看”,“今晚放什么电影呀”;就是晚饭后散步时,不少并不相识的直属营战士碰见我,都会主动搭讪;“你是师部放电影的小汤,什么时候让我们看电影啊?”记得有一次我去湖州电影公司取影片,师部的车子突然有急事一下来不了,我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辆急驶而来的汽车在我面前停了下来,只见司机探出头来一句“你是小汤,师部放电影的,上车。”原来是直属营的汽车,司机二话没说径直将我送到师部。
那时,我们三师所属三个团(即安吉九团、长兴十团、嘉兴十一团)各自都有电影组,配备的是16mm放映机(单机放映,中途要停机换片),无论从放映的清晰度、观看的效果都要比35mm的逊色一些。当配备到好看的影片或者过年过节时,我们师部电影队常会按照领导的要求,前往下属团营作慰问放映。去下面放电影,那个热闹场面更不用说了,团里电影组的同志全程陪着我们,放映结束后,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可口的夜宵——肉丝面条加荷包蛋。
三天门附近分散驻扎着不少部队,有铁道兵的、有炮团的等等。八一建军节或新年到来时,我们都会去部队作慰问放映,带去兵团战士对人民解放军的深切慰问和美好祝福。
受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让我们更懂得要珍惜。说实在的,那时我们三个放映员都非常认同这个道理,都能认真刻苦学习放映业务知识,有问题有难点就及时讨教老师解决弄懂为止。记得为了练好影片断片后的有效粘结,我们在一起反复商讨对影片的刮膜程度、如何选择粘结时两片重合的角度、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胶水量问题,直到形成共识,从而使我们的影片粘结达到既牢固又美观洁净的效果。为了配合放映搞好映前宣传教育,我找来相关书籍,学习幻灯片制作技术,努力掌握了多种幻灯片制作方法,每次放映前,结合实际的幻灯宣传是必备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七四年下半年,兵团部电影站按上级要求对放映员进行合格考核,我们三人都以优秀成绩通过考核,获得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电影工作站颁发的放映员合格证书。至今,我还保存着这本令人回味、令人感叹的小小证书!
我的兵团放映员的岁月虽仅近五年时间,但在我的人生履历中却永远难以忘怀,对电影放映的浓浓情谊一直在我的心里珍藏。至今,我常常会翻看当年放映电影的相片,翻翻那本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电影工作站颁发我的放映员合格证书,回忆那青葱岁月里“师部放电影的小汤”。
(未完待续)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