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世界里的爱与担当
——她和他的生活叙事
下篇
文/师存保
她与他的人生之路,与大多数人一样,并非一路顺遂,鲜花满径。生活的琐碎如细密的针脚,密密麻麻地缝缀着日常;工作的坎坷似崎岖的山道,总是不期而至,接踵而来。
那年,国家为师范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她凭借自身的优秀表现,一路过关斩将,文化测试、面试答辩都顺风顺水,仿佛胜利的曙光已然在望。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稳操胜券之时,命运却和她开了个玩笑——名额被一个并非民办教师的人顶替了。若是换作旁人,定然会沮丧至极,怨天尤人。但她却如山间清泉般澄澈,不吵不闹,因为她深知问题的根源所在。她默默低下头,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依旧在教育的道路上努力奋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星转斗移,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苦尽寒来。她在民办教师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了整整30个年头,霜染华发,却初心不改。1989年,县上组织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考试,正式录取后获得师范学籍,若不去上学,两年就能转成公办教师。她从未上过高中,心中难免有些胆怯,不敢贸然报名,眼睁睁看着机会从眼前悄然溜走。第二年,这已是最后一个机会了。她思前想后,内心挣扎不已,最终咬咬牙,决定要为自己拼一把,鼓起勇气报了名。结果,县里录取名额限定30个,她却考了第31名,仅差1分,成了候补第一。那一刻,她满心都是后悔与不甘,命运似乎又跟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然而,就在她几乎要绝望之时,意外的好消息传来——前面有几个人资料重审时发现瑕疵,其中一人被取消资格。她就这样顺理成章地顶了上来,候补变成了正式。事后,她对人感慨道:“虽然最终被录取了,但还是最后一名,真是惊险万分。这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其实,这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加精彩,也更加艰辛。她考的第31名,绝非轻易得来。复习备考的关键一个多月里,她白天在进修校听课,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在村里上学的两个孩子。她说他整天下乡,忙得顾不上家,根本靠不住。十几里的路,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天早已黑透。她做了一大锅饭,弯腰从土灶上端起锅往外走,脚下的柴禾却突然绊了一下,连人带锅摔了个面朝天,一大锅翻着滚花的稀饭瞬间倒在她身上,从半边脸和半边额头上浇了过去,火辣辣的疼痛瞬间钻心窝,疼得她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但她总想着不要紧,硬是忍着熬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她对着镜子一看,半边脸肿得发亮,鼓起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泡。她嫌丢人,不想去医院,便想着自己动手处理。她想起孩子生病时做皮试、配药、打针、输液,哪一样不是自己干过的。于是,她找来一枚做衣服的钢针,在灯火上仔细烧烤、消毒,然后横下心,在脸上猛扎,扎一下,用手挤几下脓水,再扎一下,再挤。她对着镜子,一边扎一边挤,半边脸扎了个遍,地上挤了一大滩的水。我听着都觉得瘆人,可她却硬是忍着剧痛,如此这般地折腾了一番。脸慢慢消肿后,家里没生火炉,她怕伤口冻了再雪上加霜,便跑到公社他办公室的里间躲了两天。白天不敢出门,只能趁黑夜无人时,偷偷跑出来上厕所。到了第三天,她用大围巾蒙脸,只露出两只眼睛看路,又回到了进修校继续听课。后来,她的半边脸彻底退了一层皮,至今两边脸的颜色都还有些不一样。
她常说,他的工作看似没有那么关键,但他却是个实诚人,脑子里压根儿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十有八九晚上都不回家,即便回来也是摸着黑进门。她白天在学校忙得不亦乐乎,嗓子都喊哑了,晚上回到家还要操持家务。土地责任制后,家里近30亩地,一个小叔和三个小姑都在外上学,庄稼从种到收,全靠她和公公、婆婆操心。送粪、拉庄稼时,总是公公驾着辕,她在前边牵着牛或者拉着捎。村里人常开玩笑说:“你看看你这个城边女,咋就嫁到了这穷山村呢?这农活本不该是你这个当老师的女人干的,看你还像个老师吗?不怕在学生面前丢脸?”她只是笑笑,轻描淡写地说:“不干有啥法子呀?谁让我当初选择嫁给了他呢!”
有次她和几个同学小聚时,倾诉了一大堆的苦水。说是诉苦,其实更像是在分享他那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她说,他是个纯粹的公家人,典型的不知道顾家。她有个头疼脑热的,根本指望不上他。有几次住院,他都没能在身边伺候,连给她端一碗水都做不到。她还说,生孩子坐月子时,他一次都没在跟前。有人惊讶地问:“不可能吧?”她却无奈地说:“咋不可能,生二女儿时,他倒是用小平车把我拉到了卫生院,可放下就走了。可能是忙昏了头,好像把我生孩子的事给忘啦,一天都没能见面。还是其他人晚上把我送回家的,你说怕人不怕人?”她还说,洗尿布、伺候吃喝这些事,根本就别想指望他。仅有的一次,天气实在太冷,凉水不敢挨,她让他把一堆尿布和衣服刚泡到大盆里,不一会儿,正好公社来人叫他有事,他扭身就走了。当时一个同学说:“不要老是说人家不好,像开声讨会似的。半辈子都过去了,当初不是你挑的。”她回应道:“哎,我就是说说而已,诉诉肚子里的怨气。再不好也拐不回去啦!就比如说,他比我小一岁,但他一直瞒着我,直到领证的时候才知道,你说咋办?到这个地步了,还能说拉倒不干啦!”她明显觉得不好意思,随即也夸了夸他。说她在一个边远的小村教学时,有一天晚上孩子发高烧,她给他捎了话,可能是接到口信晚了,十点多了还不见他来。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就扔下孩子拄着拐棍到另一个小村去找医生。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她又急又怕,心里像打鼓似的,有一种绝望的感觉。但出村没一会儿,就听见前面传来“叮铃铃——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走到跟前才看清,是他推着自行车赶来了。她心里瞬间踏实了许多。他抹黑翻沟过岭十几里山路,辗转叫来了医生,才解除了危急。她说:“要不是他来,那天晚上可就麻烦大了。”
她是个有爱心的好老师。有一年,她班级里来了一个特殊的学生。小男孩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成绩也一落千丈。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课后,她经常找小男孩谈心,耐心地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得知小男孩的父母在一次意外中离世,只得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巨大的变故让他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她便悉心用爱去温暖这颗受伤的心灵。她经常给小男孩讲故事,辅导功课,购置学习用品,买新衣服。周末,她总把小男孩接到自己家,让他感受家的温暖。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小男孩逐渐打开了心扉,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考试分数也渐渐提高。看着小男孩的变化,她觉得无比欣慰,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神圣的职业,熏陶出了忠于职守的人才。她从教36年,除去6年统考成绩未排队外,所带班级统考成绩至少20年名列全联校第一。她年年被评为乡级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1989年、1993年连续两届被推选为县党代会代表,为广大教师赢得了荣誉,成为人民尊敬的模范人物。
她与他的故事,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传颂。她在讲台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用知识的火种,点亮孩子们的心灵;用温柔和耐心,成为学生们心中的良师益友。而他则穿梭于县乡的各个角落,为农村的发展奔波忙碌,用责任和担当,为农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她与他都有各自的事业,身处不同的环境,有着各自的爱好。工作中的无奈,事业上的纠结,生活中的麻烦和矛盾,无处不在地困扰着他们。然而,她与他却始终给予对方宽松的空间和自由,用爱化解着生活中的一道道难题,用理解和包容温暖着彼此的心灵。
她的二女儿酷爱读书,尤其痴迷于《平凡的世界》。女儿说,父亲就像路遥笔下那千千万万的孙少安之一,有着相似的环境、相似的历程和相似的精神。母亲则是路遥笔下的贺秀莲,她俩同一个名字,一样的淳朴善良,一样的深明大义。不仅名字相同,母亲更有着与贺秀莲同样的思想境界,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包容着丈夫的不足。母亲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托举起一个家庭的重任,支撑着一个小叔和三个小姑静心读书、立业成家。正如社会上对《平凡的世界》中人物的评价:娶妻当娶贺秀莲,万年一遇贺秀莲;千年一遇田晓霞;百年一遇田润叶。
岁月在她与他的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但他们的感情却愈发深厚。在风风雨雨中,他们携手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孩子也渐渐长大成人。孩子们遗传了她和他的善良与坚韧,品学兼优。两个女儿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家庭幸福美满。然而,孩子的成长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儿子上高中时,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成绩出现了波动。她与他一边鼓励孩子要相信自己,调整好心态;一边积极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一起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在他们的陪伴鼓励下,孩子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儿子恋爱对象竟是个博士后,全家人欢欣不已。儿子和儿媳先后都到南开大学任教,事业蓬勃向上。
在她与他携手走过的岁月里,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在默默演绎。如今,双方已步入暮年,回首往事,那些曾经的经历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她与他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在细细碎碎的日子里,用点点滴滴诠释着相濡以沫的真谛。他们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段属于他们的传奇,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骄傲,也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她和他的故事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相信,只要有爱,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走过风雨,迎来彩虹。
故事说到这儿暂告一个段落。她是谁?他又是谁?您品出来了吗?
如果还在品,我只能告诉您,她与他的雅称,一个叫“莲”,一个叫“翔”。
2025年5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