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真是一场好雨啊!
邢西山里祖祖辈辈传承着“谷雨前后,撒花点豆”的农谚。
走出家门,来到村外,随着春日的帷幕缓缓垂落,谷雨携着暮色的温柔,在三月底的檐角轻轻叩响。
雨水浸润百谷,万物舒展腰肢。这时候,雨后的田地里,裹挟着泥土湿润的芬芳。
一提到“谷雨”二字,便觉有湿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这节气之名,起得何等贴切!谷雨之雨,最是珍贵。
老农们常说:“春雨贵如油。”在村外,遇见一位大叔正弯腰查看墒情。他抓起一把土,在手中捻了捻,满意地点点头。
这动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农事中传承着。
我感觉谷雨,更是刻在灵魂深处的思念,在时光的长河里,时不时泛起一幕幕记忆的涟漪。
小时候,每逢谷雨时节,细密的雨丝如银线般从天空飘落,轻轻洒在各道沟沟岔岔。
那时候,就会看到姥姥从坛坛罐罐中,找出各种各样的豆角籽、菜瓜籽,还有其他的茄子、西红柿之类的籽种。
从中仔细挑选,嘴里不住地念叨:“这是长豆角,那是墩豆角;这个一定是牛腿瓜,那个该是圆面瓜……”姥姥念叨这些,我有些不明白,但我总喜欢陪着姥姥到地里种菜瓜点豆角。
那时候,姥爷一直在维护公路的“道班”工作,这些种瓜种豆的事情顾不上管,全是姥姥的责任。
好在菜园离家不远,姥姥掂着小脚在我身后,我提着小水桶,拿着籽种跑在前,先到地里,打开菜园的篱笆门。
姥姥栽种瓜和豆角非常仔细,每样籽种都会选择种一小畦。下种前,还要把各样的瓜籽和豆角籽用温水泡泡,便于出芽。
就是园地的墒情不错,也要在刨好的坑儿里倒点水。每每这样,我会惊讶地问姥姥,为什么还要倒水?
姥姥总是笑笑说:“这样才能出苗更保险哪!人家都说,有钱买籽儿,没钱买苗儿啊!”
虽对姥姥的话似懂非懂,但知道姥姥种出的瓜和豆角苗儿非常旺盛,每每豆角和菜瓜都吃不完,还让姥爷带到“道班”去做饭吃。
母亲也许传承了姥姥的种菜秘籍,每每到了谷雨,总是把菜园地打整好,分成几个小畦子,按照父亲的授意,分别计划哪畦子种啥菜。
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提上小水桶,扛上一把锨,就到村东下河边那块菜园地,浇水除草不得闲。
有时候,我也跟在母亲身后,踢踢踏踏来到菜园地,一起薅薅草。
看着汗滴从母亲脸上滑落下来。母亲顾不上擦一把,侍弄着翠绿的秧苗,动作是那么熟练。
母亲忙碌着,我薅一阵草,就没有耐心了,便蹲在田埂上,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享受着谷雨时节河滩里清新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
恍惚间,我看到菜园里一串串豆角、一根根黄瓜、一个个紫茄子,还有瓜蔓上那咕噜赶蛋的菜瓜。
仿佛看到母亲满带笑容送给左邻右舍一把豆角、几根黄瓜……
多少往事,已离我远去。谷雨成了我心中最温暖的思念。
每当谷雨来临,我都会想起姥姥那踮着小脚的背影,想起母亲在菜园劳作的身影,我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与他们梦中相会,听她们那熟悉的声音,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格外的温暖。
她们的爱,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就像这谷雨,滋润着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