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五一”假期临近,年近古稀的老母亲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够在假期回老家走一走,看一看,还希望带着他们思念已久的孙女。
②挂了电话,满满的愧疚袭上心头。是啊,单位到老家区区60公里的路程,我居然一年多没有涉足了,现在居然让老母亲央求我回家!
③第二天,我们早早地收拾起行。临近家门口,我才突然想起,居然忘记给母亲打电话告知我今天要回来了。因为,按照以前的定例,父母是每天五点起床,下地干活三个小时后回家,做饭,洗漱,整理……然后大约十点左右去二里以外的“大队滩”,和像他们一样的老人们一起打牌或聊天。
④走到家门口,却发现大门并未上锁,轻轻推开门便已看见父母原来都在家。69岁的老母亲看见我和女儿,急匆匆关了电视,急匆匆溜下炕,急匆匆走到女儿面前,扬起胳膊摸着已经就读初一的女儿的脑瓜,笑嘻嘻地说:“这碎女子,已经长成大女子了,还记得你三岁时……”皱纹里堆满了笑容。74岁的老父亲佝偻(gōu lóu)着身子挪到我们面前,看见父亲走向女儿时的一个趔趄(liè qie),我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顿时感觉有个什么东西堵得慌!
⑤好在一家人坐定,母亲便张罗着晚饭:“想吃什么?过年时你姐姐、哥哥们买的羊肉猪肉都有,你过年没回来,你爸不沾荤腥,我一个人可是吃不了,你说,你想吃什么?”
⑥“是啊,过年的肉‘五一’了还有。”我心里咕哝着,嘴上却说:“我想吃苜蓿。”于是,母亲便又急忙寻了一个塑料袋:“你等着,我给咱们摘苜蓿去。”言语间,母亲的身影便已经闪出大门外。我赶忙说:“让我去摘吧!”而此时父亲已经快速走出门口,对我说:“让我去吧,你这碎娃娃,不知道这苜蓿什么地方好吃。”说着便夺过母亲手中的塑料袋径直走了。于是,怔怔的,我这个打小在泥地里爬出来的后生居然哑口无言了。
⑦“爸,你杵在这里干什么?”女儿拍了拍我的肩膀,还没等我缓过神来,母亲却指着远方,对女儿说:“你瞧,对面西山上那个背影是谁,你认得吗?”女儿顺着母亲指去的方向瞅了一眼,惊呼:“那是爷爷吗?他怎么走得那么快?”这时我才发现,父亲走得那么快,站得那么高,西山头上父亲的背影原来比那巍峨的山峰都要高大挺拔得多!可是他刚才明明走到我们面前的时候趔趄了一下啊!
⑧看着老爸回来,我们终于享受了那一袋苜蓿!
⑨临走时,我背了一个大箱子,里边有父母亲手种植的红薯、谷子、豇(jiāng)豆……还有他们跋山涉水采摘的苦菜。特别的是里面还装了一袋父亲又在西山上采摘的苜蓿。
⑧一路返回砖瓦堆砌的城市,越觉得那箱子好沉重。
阅读二、动物的环保意识
①兔子知道,“窝边草”再可口,自己再饥饿,这种身边的美味佳肴(yáo)也万万动不得。其目的之一当然是为了保护自己周边的生存环境,至少可以让“窝边”茂密的青草成为掩藏自己的天然屏障,或者让低矮的灌木阻挡自己的天敌——老鹰的进攻。
②许多动物在死亡时要走到很远的地方,比如獾(huān)、大猩猩都这么做。长期以来,动物这种做法的重要意义却被人所忽略,而且给予了它们种种解释。比较能认同的一种解释是,动物有灵性,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不愿引起其他同伴的悲伤。
③虽然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动物这种行为最重要的本质却被淹没了。显然它既是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又是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最大保护,从而使自己所属的这个群体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近年来环境生态学和公共卫生学研究给出的解释是,大象或其他动物自我埋葬或被同伴埋葬是为了减少病菌的传播和疾病的流行,因为即使只用泥土浅浅地掩埋或遮盖住尸体,也可以极大地减少尸体的腐烂和苍蝇传播疾病的机会。
④另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一些动物利用自己环境的独特物质,在自己死后为群体创造较好的公共卫生条件,使得整个群体能健康地生活。蜜蜂同人一样喜欢“寿终正寝”,即死在自己的巢穴(xué)里。但是众所周知,如果动物死亡后不做任何处理,其尸体就会腐烂,病菌丛生,从而造成其他动物的生病和死亡。事实上,尽管每天蜂巢里都有许多蜜蜂死亡,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死亡蜜蜂的腐烂现象或传染病在蜜蜂群体中的大流行。原因在于,蜜蜂死后会把自己包裹在蜂蜡(là)中,这样做就像人类的木乃伊(mù nǎi yī)一样,涂了一层极好的防腐材料,可以防止尸体腐烂而把病菌传染给其他蜜蜂。
⑤如果人能从动物那里借得一些智慧,其自身环境以及与其他生物相处的环境会得到极大改善,而且疾病的防治也会容易一些。事实上,与人类相比,动物在环保意识和维护公共卫生上更有智慧,做法更聪明。它们似乎有与生俱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当然这样的意识和行为也是在生存竞争中获得的一种启示,并成为一种法则:只有讲究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自己这个群体才会在生存竞争中获得优势,并能绵延(mián yán)不绝,长期生存。
①春天的花,是美丽迷人的;春天的云,是变幻莫测(cè)的;春天的风,是柔和温暖的。而春天的雨,是令人欢喜的。
②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那丝丝点点的牛毛细雨,无声无息地蹦(bèng)到地面上,钻进大地母亲的怀抱,滋润着干裂(liè)的土地,给春关注入了新的活力。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植物贪婪(lán)地吮(shǔn)吸着大地母亲甘甜的乳汁,吐出嫩绿的叶子,绽放(fàng)艳丽的花朵,装扮着春天的大地。人们赞美鲜花,赞美绿叶,可又有谁想到那名不见经传的春雨呢?但它却毫无怨言,还是默默地奉献自己,直到最后的一点一滴,为五彩(cǎi)缤纷的大地尽心尽力。
③听,春雨来了,它落在湖面上,哗哗,沙沙,拨动了春姑娘的小提琴,打碎了小鱼儿晶莹透亮的大镜子,气得它们个个鼓起腮帮,噘(juē)起圆圆的小嘴巴,顶起一圈套一圈的水纹儿,在清亮亮的水面上随风扩散荡漾。春雨落在屋檐下,丁丁(dīng)冬冬,打起了春姑娘的小腰鼓,音符从鼓中传出来,咕噜噜从房顶滚下去,马上连成一串儿闪烁着五彩光芒的珍珠项链,一下子又汇成一条清澈的小溪。春雨落在树丛里,噼噼啪啪,敲响了春姑娘的小钢锣,在叶心(聚成 汇成)一口小巧玲珑的小潭。哗的一声,叶儿翻了,小潭不见了,留下的是一片光洁。它带走了蒙在叶子上的尘土,使绿叶重新(焕(huàn)发 散发)出青春的灿烂光彩。春雨落在花朵上,滴滴答答,弹出了春姑娘的《春之舞》,动听的乐声比银铃(líng)还要清脆,小小的花儿成了一个镂刻的水晶酒盏,春雨成了清醇(chún)的美酒。小蜻蜓喝啊喝,醉了,摇摇摆摆地随着乐声展开翅膀在雨雾中跳舞。春雨就像一个神秘的音乐家,奏出一支支交响乐。
④雨停了。太阳从云层中(探(tàn)出 伸出)圆圆的脸庞,笑眯眯地注视着大地。一道五光十色、梦一般的彩色桥梁,飞架南北。杨树、柳树(舒(shū)展 伸展)着洗涤过的枝叶,笑得更欢,也更有精神了。可刚才还活蹦乱跳的顽皮春雨,却融入了大地,再也见不到这美丽的景象......
⑤我愿做一滴小小的雨滴。
阅读四、两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国几千年来父母对子女成长的殷切期望,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从孔子“因材施教”、孟母三迁的故事到今天的“虎妈”“狼爸”,各界人士对教育子女成才都有各自的看法。
亲爱的孩子:你并非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但你很少向人表达谢意。朋友对我们的帮助、照应与爱护,不必一定要报以物质,而往往只需写几封亲切的信,使他们快乐,觉得人生充满温暖。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以没有时间为推搪(táng)不声不响呢?……沉默很容易招人误会,以为我们冷漠忘恩,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duò xìng),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yuē shù),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选自《傅雷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