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李端棻首倡 创办的学校人才辈出受点赞!》
在《教育兴国:从旧学到新学的百年征途》李端棻与梁启超:一脉相承的救国之路 (上)的小说故事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变化无穷无尽,贵州人李端棻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牢记使命 创办学校 大办教育精彩不断,让人感叹!
在《教育兴国:从旧学到新学的百年征途》梁启超与蔡锷:一脉相承的救国之路 (下) 的小说故事中,贵州女婿梁启超牢记他的老师及战友李端棻和他岳父李朝仪的教导,与他的弟子蔡锷将军、朱德元帅等发动了举世瞩目,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小说中的一个个故事起伏不断,让人回味无穷…
这是前不久,由李运娥 秦仁智编著的30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教育兴国 从旧学到新学的百年征途》(上)(下)集全套 在《线装书局》出版发行的图书展现,人们正拉开大幕,尽显沧桑!
最美人间四月天 线装书局出新篇
百年征途强国路 先贤智慧书中然
教育兴国废旧学 一脉相承代代传
破旧立新红旗展 端棻文化后学添!
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首倡者李端棻是贵阳人。李端棻不仅是戊戌变法的直接策划者和领袖人物,还是向光绪皇帝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并将此作为国家文件下发,全国推广的第一人。
1833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的清末礼部尚书李端棻,在1872年出任云南学政(教育厅长)时,整顿文化教育风生水起。1889年,李端棻出任广东主考官时发现并举荐了梁启超,并将自己的堂妹妹李蕙仙下嫁给梁启超。
李端棻推荐的梁启超不仅是李端棻的堂妹夫,也是他的学生和战友;
梁启超是蔡锷的老师,而蔡锷也是朱德的老师。朱德元帅曾说过,我一生有两个老师,他们都是湖南人。在我参加革命前,蔡锷是我的老师,参加革命后,毛主席是我的老师。戊戌变法失败后,被发配新疆的李端棻得到慈禧“特赦”回筑后,不改初心,励志办学……今天贵阳一中,贵阳学院,就是铁的佐证!梁启超为了阻止袁世凯复辟称帝,和弟子蔡锷及蔡锷的学生朱德等一起发动了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扫除了前进中的障碍。没有帝制的中国,走向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才有今天盛世中国和民族复兴。
诺贝尔和诺贝尔奖人人皆知,但许多人却不知道李端棻,认为:李端棻是真正从封建走向现代的跨时代人物,是“新学”的代表人物,这在中国,在贵州,在贵阳并不多。贵州历史人物出现在《李端棻与梁启超》《梁启超与蔡锷》的小说上,是“妥妥的一件好事”。因为,贵阳人李端棻与诺贝尔均是无儿无女,他们的宗旨都是为人民谋福利、谋幸福。
要知道:剪断中国一千多年旧教育体制这根弦的第一人是李端棻;推动中国科举制度终结的第一人是李端棻;首先倡议创办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的第一人是李端棻;向光绪皇帝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并将此作为国家文件下发,全国推广的第一人还是李端棻。
中国近代书法家 教育家严寅亮(1854年-1933年),就是李端棻推荐的人才。
严寅亮,土家族,字弼臣,号剩庵,亦署名碧岑、阳坡山民、阳坡居士,又曾自号武陵居士,贵州省印江县农场乡南阳坡村人,归葬于印江南阳坡村。
严寅亮幼年入塾读书,学识超群,尤好书法,常临六朝唐宋诸家法贴,尤其酷爱王羲之的字,14岁便能提笔书匾联。
同治十年(1872),严寅亮在贵州省思南府考中秀才,入思南府学。光绪十五年(1889)严寅亮赴贵阳乡试,中己丑恩科举人,授四处候补知县,次年赴京会试未中,习业于国子监,以求深造。
严寅亮素来深研书法,远师王羲之,多年临贴,又得汉、魏、晋、唐书法大家精髓。
光绪十七年(1891),朝廷修建颐和园竣工,诏谕全国书法家书写颐和园匾额。各地书法名流争相献书,因慑于帝后尊严,各书法大家书字工整有余,风韵不足。慈禧亲自评阅,均不中意。
严寅亮受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之叮嘱,书就“颐和园”三字献上,慈禧太后欣然赏识,朱批“录用”,并破例召见严寅亮。
严寅亮进呈“颐和园”三字被慈禧选中为该园名匾用字,获慈禧赐“宸赏”玉章一枚。颐和园内楼台亭阁匾额18方、楹联23副,一并令严寅亮书写,他均以行草秀逸出之。
消息传出,北京书法界闻之大震,一时,严寅亮驰名海内,登门求书求教者接踵而来。他却非常谦虚地说:“余生平浪得虚名,愧不副实。”
光绪十八年(1892年),严寅亮偕戴锡之、廖保民等进京会试,戴锡之考入朝翰林院,而严寅亮落第。戴锡之于北京患病暴毙,严寅亮遂护其灵柩回印,在家乡设馆施教。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严寅亮复进京会试,仍未中式。因多次去北京,常到荣宝斋等地观摩历代名家书法,不断临池练习,吸取汉、魏、唐、宋名家的精萃,取其所长,自成一体,功底日益深厚。
以后不久,严寅亮回到贵州,在贵阳正本书院讲课。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严寅亮被任命为知县,钦加同知衔,分发四川省。在四川期间,蜀中旧友将他临池若干编墨迹石印成《剩广墨试》一册,分发同好,以广流传。西南三大名楼之一望江楼由严寅亮题字。
1914年,严寅亮任贵州省龙里县知事,以后连任国民党贵州省政府顾问。
严寅亮学识宏博,擅长文辞,贵阳市大西门外卢焘的母亲墓园石刻联:“春晖寸草夜郎道,明月梅花慈母园”,还有黄果树观瀑亭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均出自严寅亮之手。
贵阳各界追悼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大会挽联也由严寅亮题写:
“数虽少田横岛五百人,而义烈过之,舍身革命同时,每忆黄花冈头,点点长留豪士血;祀应陪孔庙堂七十二位,于典礼宜矣,文德武功并重,且从黔灵山外,年年举奠国民哀”,对仗工整,脍炙人口。
严寅亮的书法雄强劲健,黔中、川蜀、 江南多处风景名胜均有其墨迹碑刻。 成都杜甫草堂、西南三大名楼成都望江楼公园、贵阳中山公园梦草堂(已不存)、 贵阳黔灵山麒麟洞、 贵阳修文阳明洞、黄平飞云洞等地都有严寅亮的题字。
严寅亮是贵州印江人,幼年入塾读书,学识超群,尤好书法,常临六朝唐宋诸家法贴,尤其酷爱王羲之的字,14岁便能提笔书匾联。1872年,严寅亮在思南府考中秀才,入思南府学。
1889年,贵州女婿梁启超16岁赴广州乡试,被广东主考贵州人李端棻识才,中己丑恩科第八名(举人)。而严寅亮当年已35岁赴贵阳乡试,中己丑恩科举人,授四处候补知县,次年赴京会试未中,习业于国子监,以求深造。光绪十七年九月,朝廷修建颐和园竣工,诏谕国中书法家书写颐和园匾额。
严寅亮受翁同龢之嘱,书就“颐和园”三字献上,慈禧欣然赏识,朱批“录用”,并破例召见。园内尚需楼台亭阁匾额18方,楹联23副,亦一并令其书写,严均以行草秀逸出之。
慈禧甚表满意,赐以龙纹镶边的“宸赏”玉章一枚。从此,严寅亮烟飞腕底,墨涌寒涛,蓬山留翰,名噪海内。
严寅亮在国内名胜古迹处留下的墨迹甚多,成都的“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广州的“中山公园”、“梦草堂”;贵州黔灵山的“麒麟洞”;修文的“阳明洞”;黄平的“飞云洞”;黄果树的“观瀑亭”。严寅亮不仅以书法闻名于世,文辞也甚佳,所书楹联,多为自撰。贵阳市大西门外卢焘的母亲墓园石刻联:“春晖寸草夜郎道,明月梅花慈母园”。黄果树“观瀑亭”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只此数则,足见其文彩与翰墨并辉。 严寅亮秉性刚直,不喜迎逢,故终身一介寒士。著名书法鉴赏家张冤堂、饶伯高称他“书法可比东坡、道德可比庐陵”,是贵州盛名的教育家和书法家。
1897年,戌戍维新前,严寅亮从印江来到省城贵阳,主讲贵阳正本书院。正本书院即贵阳人俗称的北书院,在府城北门外六广门大街,即今之贵阳市公安局云岩区分局所在地。贵山、正本、正习为省城贵阳三大院,学子云集。
次年应邀到铜仁,主讲铜江书院。由于他博学多识,教学态度认真,备受学生尊重。他在铜江书院执教五载,桃李遍及黔东各地。
严寅亮书法名震京师是1903年的事。这年北京颐和园修复竣工,负责监工的亲王征求书大门匾额“颐和园”三字,京城善书者众多,各大翰林争相献书,慈禧太后看过都觉得不满意。这时恰值严寅亮在京授馆,经人推荐也参加应征。严寅亮素来深研书法,远师王羲之,多年临贴,又得汉、魏、晋、唐书法大家精髓,遂以行楷相融变化写出“颐和园”三字,清朝京城善书者啧啧称赞,慈禧太后也极为欣赏,于是命他书园内殿堂、楼、阁匾额十八方,对联二十三副。事后,慈禧太后召见嘉勉,赐玉章“宸赏”一枚。消息传出,北京书法界闻之大震,一时严寅亮驰名海内,登门求书求教者接踵而来。他却非常谦虚地说:“余生平浪得虚名,愧不副实。”
1907年,严寅亮被清廷任命为知县,钦加同知衔,分发四川。在四川期间,蜀中旧友将他临池若干编墨迹石印成《剩广墨试》一册,分发同好。
贵州陈矩在书中题跋说:“碧岑道兄书,娟秀中饶风骨,殆集唐、唐诸家之长……铁画银钩,辉映霄汉,莫不艳羡。”张此民在书中题诗说:“云鹄飞鸿久擅名,榜题天语动神京。年来老笔纵横甚,烟墨纷披玉版明。”这些跋诗对严寅亮的书法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辛亥武昌起义后,清王朝被推翻,民国成立,严寅亮从成都返回故乡印江,时年已近花甲。回籍后,他目睹家乡文化落后,即重振旧业,约集乡人以故居旁奎阁作为校址,创办了正基初级小学。
1913年,他应尹笃生校长聘,到贵阳担任省立贵州师范学校教职,才一星期,又奉委为龙里县知事。严寅亮不愿当官,屡辞不准,只好去龙里担任县知事职,一年余就坚持回贵阳教书。
从此,他在贵阳执教近二十年,先后在贵阳国学讲习所、省立贵州师范学校、省立贵阳女子师范学校、省立一中等校任教员,讲授国文、习字等课程。由于他旧学根底深厚,古文、诗词、书法皆佳,虽是名人却无名人习气,且勤恳认真,深得学生敬重。年迈体衰的严寅亮,二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献身于贵阳教育事业。有时一日在数校上课,每周多达二十几个课时。其立志教育始终不渝的精神,在当进的贵阳教育界传为美谈。
1923年,滇军二次侵黔。年底,云南军阀唐继虞兼任贵州省长。为了借重严寅亮的声望,聘其为滇黔联军总指挥政治顾问。
他耳闻目睹滇军在黔纪律废驰,烧杀掳掠,敲诈勒索,横行霸道的恶行,十分气愤。
不仅向前来请写对联的滇军军官提出不要危害黎民百姓的劝告,而且还写下了痛斥时弊的诗句:“遍地荆榛兵作匪,满山豺虎盗为官。”
由此可见严寅亮爱乡爱民、疾恶如仇的人格品行,他并不因被聘为顾问而为虎作伥。
1930年,严寅亮在贵阳与杨覃生、王蔬农、桂百铸等十二位名流组成“郄社”,每月聚会一次,切磋学术,以诗词、寿文、书画、篆刻,名显其长,精工制成屏、联、堂、幅、轮流互献,共祝遐龄。“郄社”虽是一民间组织,但在活跃贵州学术方面有一定影响,一时传为佳话。
教课之余,严寅亮仍致力于书法技艺。每当握管挥毫之时,正襟危坐,一点一撇,一横一竖,聚精会神,认真细致。他的书法特点,在于兼采碑贴之长,融欧、苏刚柔之美;上探篆籀,还刀法于笔法;不拘一格,秀媚中饶有风骨。他各体皆能,楷、行、尤精。楷书雍容大度,体势轩昂,运笔不涩不浪,布白自然疏朗;行书潇洒自如,无做作之态,无险怪之笔。前后照应于随意得之,最堪玩味。直到他77岁,才因年老多病,体难立,手颤动,不得已而搁笔。
1933年,严寅亮因痼疾复发,医治无效,逝世于贵阳,享年79岁。子孙将灵柩运回原籍印江安葬。
严寅亮的著术,除《剩广墨试》外,还编有《严氏家训》、《严寅亮年谱》,校勘廖袭华所著《古本大学释议》、《进藏日记》,又校勘赵幼渔所著《赵鳖生文集》。
在四川、贵州两省的风景名胜地,曾留下他的不少墨迹。如成都杜甫草堂、成都望江楼公园、贵阳中山公园梦草堂、贵阳黔灵山麒麟洞、贵阳慈母园、修文阳明洞、黄平飞云洞等地都有他的题字。历来脍炙人口的黄果树观瀑亭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也出自他的手笔。该联语,名播海内外。
严寅亮的书法雄强劲健,远师王羲之,深得历朝大家精髓,黔中川蜀、大江南北多处风景名胜均有其墨迹碑刻。进呈“颐和园”三字被慈禧选中为该园名匾用字,旋得书颐和园内匾额18方、楹联23副,并获慈禧赐“宸赏”玉章一枚。在四川任上,将其墨迹石印成册,名《剩广墨试》,以广流传。黄果树瀑布观瀑亭名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即出自严寅亮手笔(今已不存)。
2023年4月6日,印江自治县清代书法家“严寅亮”雕像落成仪式在印江中学举行!
有何青春《江城子·贺镇宁夜郎竹王节》为证:
蒙正后裔聚一堂,
竹王节,意绵长。
伏羲女娲,斋醮祭祖忙。
夜郎天书石刻在,
探古韵,心激荡。
杨文金邀共襄举,
秦仁智,情谊长。
牛肉宴罢,归途话沧桑。
镇宁山水留佳话,
竹王节,永流芳。
江龙镇里夜郎书,蝌蚪文奇似鬼符。
百代无人能解读,千秋有迹费猜估。
山高路远藏深谷,水秀峰青伴野庐。
天赐玄机谁可破,仙家妙笔世间殊。
2024年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人事任免信息。其中:魏巍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任免职时间自2024年10月24日起计算)。
有信息表明,魏巍前任职务为贵州省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2024年11月8日,贵州省政府下发任免通知,建议魏巍不再担任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职务。
综合网上信息,魏巍,1978年8月生,1997年毕业于贵阳一中。贵州贵阳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
魏巍贵阳一中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获得本科及硕士学位,在世界500强计算机科技企业从事过软件开发和芯片设计等工作,近10年来一直参与贵州省大数据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展工作。
魏巍在贵州先后担任过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产业办公室副主任、信息产业发展处处长等职务。
2016年任贵州华芯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2021年5月任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2024年10月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
魏巍只是李端棻首倡 创办北京大学 贵阳一中 学子中佼佼者之一。 李端棻首倡 创办的学校人才辈出受点赞!